戴诗颖 武汉传媒学院
口语是从拟音时期到约定俗成的一种语言符号成形,主要是通过信息表意的模糊性朝着共识的清晰感进行转变,从由窄化的部落传播到深度与广度兼备的社会性传播转变。对于个体与社会的交互性传播而言,口语传播至关重要,其不但能够针对个体意识进行有效的培养,同时还能够直接参与社会发展的整个形塑进程[1]。自媒体环境下,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界限不再明确,每一个个人均能够扮演传播者的角色,相互之间产生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大,传统的口语传播模式显然已经无法适应自媒体语境,优化调整势在必行。
所谓情景再现,主要指的是播音员依照稿件实施自我情感处理的模式,针对文字所形容的情感、情景进行有效的串联,综合利用声调、语气等口语方面的变化,保障稿件信息能够准确传播给受众,引导受众进行联想,产生情感方面的共鸣。自媒体环境下,各个自媒体通常会根据传达事件实施口头描述,这个过程中会使用一些带有自媒体特色的“联想式修辞”,同时综合利用其它表现形式,使得受众能够在口语传播中获得浸入式的体验。从自媒体层面来看,口语传播的主要优势在于视听领域的有效互动,视觉情景模拟配合口语传播塑造人物,使得事件有关信息资料能够第一时间向受众进行传达,非常容易获得沉浸式的传播效果,能够兼顾传播效率、传播质量,且门槛相对较低。
传统媒体中,口语传播的要求极为严格,且直播具有更强的即时性特征,无法进行修改,对于主持人专业素养、应激反应的要求极高。但当前自媒体门槛的进一步降低,使得各式各样的主播、主持人层出不穷,因为缺乏系统的行业规范,语言规范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过度口语化已经成为当前口语传播所面临的重要问题。随着自媒体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个人为“博眼球”,各种模糊词、语言戏谑、语言侮辱的现象层出不穷。
自媒体环境下各行各业所产生的巨大变化,各种新兴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大众与信息内容、媒介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转变,使得口语传播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要想推进口语传播的优化调整,首要任务在于围绕自媒体环境完善口语传播学科体系,口语传播学科需要纳入各种新兴信息化技术,同时引入新媒体理念,注重口语传播的个性化、创新化、全时化[2]。与此同时,随着各种新兴媒体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全能型口语传播者的需求越来越高,口语传播学科体系也不能拘泥于单一的新闻传播学,而是需要接触更多的学科体系,包括心理学、统计学、社会学等等。如此,口语传播才能够更好的迎合时代发展趋势、自媒体环境变化。
众所周知,口语传播本身是从媒介技术不断演变发展形成的,其同样会跟随媒介不断进步而产生变化,媒介技术对于口语传播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自媒体环境下,当前受众在行为习惯方面均在不断变化,口语传播要想适应受众行为习惯的变化,必然需要依托自媒体行业中各种新兴多媒体技术,并将这些新兴信息化技术充分利用起来,以此来将受众感官体验充分调动起来。如立体声传播设备、VR、AR 等领域,口语传播均需要加大研发力度,提前在新兴技术领域进行耕耘。
自媒体通过多年的发展,当前已经表现为显著的分众化发展趋势,如游戏类主播、语言类主播、体育自媒体、财经自媒体等等,自媒体在进行分众化的同时,受众群体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分化。对于口语传播来说,也需要积极围绕分众化趋势,结合当前自媒体分众化发展形势,致力于针对各个受众群体进行深入的分析,制定针对性的分化发展趋势,以此来制定针对性的优化策略,加强与受众之间的有效互动。
综上所述,自媒体在为口语传播带来一定促进作用的同时,也使得口语传播暴露出一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正视问题,结合问题制定针对性的策略,通过围绕自媒体环境完善口语传播学科体系、基于多媒体融合调动受众感官体验、围绕多元互动强化与受众之间的联系,切实推动口语传播顺利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