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成 唐山广播电视台
影视剪辑这一工作诞生于上世纪之初,当时电影拍摄开始采用分镜头形式,才产生了对胶片剪辑的需要。随着影视创作的发展,影视剪辑成为技术性和艺术性高度融合的工作,是影视创作的重要环节。在现代社会,影视创作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对影视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影视剪辑承担着对影视作品进行“二次创作”的重任,其工作质量备受重视。
影视剪辑是影视创作,特别是影视后期制作中的核心步骤。就具体工作而言,影视剪辑就是以剧本为依据,以导演的创作意图和要求为导向,以期拍摄录制的视频和音频等原始素材为基础,按照相应的技术标准操作和艺术创作要求进行再加工、再创作、再塑造,进而实现对影视作品的结构调整、节奏控制、片段删减、音画修饰等目的,达到增强影视作品艺术性、感染力和表现力效果的过程。
在现代影视产品制作流程中,导演、摄影(录音)、剪辑高度融合,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是在导、摄、剪三位一体模式下诞生的。影视剪辑并不是简单的把各类原始素材进行选取和排序处理,而是对影视作品的一个创作和优化的过程,可以说,影视剪辑直接决定了影视作品最终的艺术表现和质量效果。
前文所述,无论从技术角度还是艺术角度,剪辑都是为影视作品质量服务的。影视作品的类型有很多,如故事片、纪录片、动画片、歌舞片、戏曲片、科教片等,不同种类的影视作品对剪辑工作的要求不尽相同,其剪辑特点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整体上看,影视作品的剪辑的特点普遍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选择性。无论何种影视作品类型,前期拍摄都会积累大量的原始素材,这些素材就是影视剪辑的工作对象。以电影胶片为例,即便是在电影制作体系高度完善好莱坞,配片比也要达到了1 比20,一部成片90 分钟左右的电影,在拍摄期间动辄需要用掉数千米,甚至上万米的胶片。面对大量的原始素材,影视剪辑的首要工作就是选择。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剪辑工作中,对原始素材的选择标准也各不相同。如剪辑故事影片的镜头素材时,有关人物的镜头要看演员的表现状态与剧情要求和导演预期是否一致,景物的镜头要看画面构图、曝光等是否正确,是与剧情需要是否相符。此外,对于初选后的素材,还要反复确定是否存在穿帮,演员站位、布景设置、特写镜头等是否前后一致等。总之,影视剪辑的选择性,就是将高质量的素材筛选出来,为下一步艺术加工做好准备。
二是结构性。影视作品的结构至关重要,结构混乱的作品会使观众感到云遮雾罩,不知所云,而结构合理明晰的作品,则会给观众以强烈的代入感,使得作品主题突出、剧情流畅,观看过程酣畅淋漓。影视剪辑的结构性特征,主要体现在:镜头衔接要符合逻辑,场景的切换要流畅连贯、时空的关系要清晰合理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影视剪辑的结构性特点,是以剧本设置和导演意图为基础的,技术性和艺术性并重,其在技术上对剪接点的精准度要求极高,而在艺术上对于相关转接技巧的运用则需要灵活把握,要突出主题,不可盲目追求技巧的炫丽而喧宾夺主,给观众造成突兀的感觉。
三是专业性。这里的专业性,并不是至剪接技术上的专业特点,而是指影视剪辑所需要运用的专业的影视语言。影视语言是一种艺术语言和特殊法则,影视剪辑工作必须严格按照影视语言特有的专业规律规范来进行。如空镜头(景物镜头)是电影创作中常用的语言形式,在影片《阿甘正传》的开始部分,有一段经典的空镜头语言运用。一片洁白的羽毛随风飘荡,仿佛灵动的舞蹈般飞过了屋顶、树梢、汽车,慢慢飘落在主人公的旧皮鞋边。观影结束后,观众会发现阿甘这传奇甚至是神奇的一生,与这片羽毛何其相似,一段羽毛的空镜头成了电影主人公的物化象征。
1.融入现代科技。影视制作水平的提高始终与科技的发展相伴。特别是上世纪末,数字技术开始运用于影视制作之中,影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得到迅猛发展。当前,包括剪辑在内的影视制作全流程已经基本实现的数字化,在未来的发展中,影视剪辑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将会变得更加高效,视觉效果将会更加震撼,带给观众更多更强的视觉快感。
2.改变影视创作方式。影视剪辑工作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从技术性工作向艺术性创作发展过渡的过程。诸如《盗梦空间》、《拆弹部队》等优秀影片中,剪辑水平之高让人叹为观止,也昭示着影视剪辑发展的新方向。今后,剪辑将会和编剧、导演、演员一样成为影视创作的主体核心。高水平的剪接,会优化影视作品的叙事节奏、改变影视作品的空间构造和时间构造,在影视创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使影视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影视剪辑在不断向前发展,需要从业人员及时更新理念,创新方法,以期为剪辑工作打开更加广阔的艺术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