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功能对早期尘肺诊断的应用价值

2020-01-17 18:45:51抚顺市职业病防治院辽宁抚顺113001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20年8期
关键词:尘肺后处理直方图

抚顺市职业病防治院 (辽宁 抚顺 113001)

内容提要: 目的:分析早期尘肺应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功能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筛选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尘肺患者80例、设为观察组,同时筛选80例正常胸部体检者设为对照组;两组均运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利用值域限定图像分割技术、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eddisplay,SSD)三维肺模型(3D-lung)后处理及特殊特殊体积直方图软件对两组受检者相关数据后处理。对比两组定量、定性差异。结果:研究显示,定量:观察组尘肺患者肺体积大于对照组(P<0.05);定性:观察组尘肺患者3D-lung显示肺表面局部凹陷,对照组健康体检者显示肺表面平滑;观察组患者平均CT值大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体积百分比稍有下降。结论:早期尘肺应用多层螺旋CT与后处理功能检查,可对病灶纤维化程度定量、定性的观测,诊断结果有效、可靠、客观,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尘肺是临床呼吸内科常见疾病,又称肺尘埃沉着病,是由患者长期粉尘吸入,造成肺组织纤维化病变[1]。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多层螺旋CT(multisliecs helieal CT,MSCT)的应用备受关注,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可将图像中肺组织区分,提高临床诊断特异性、敏感性,在各类疾病诊断中表现突出,独具优势。本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0例尘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MSCT及后处理技术对其早期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2月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治的80例尘肺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本组患者均根据《国家尘肺诊断标准》(GBZ70-2015)中相关标准确诊,均拍摄高千伏摄影X线胸片,入选者均为男性,年龄35~60岁,平均(49.4±5.5)岁,接触尘埃工龄7~30年,平均(14.8±6.2)年,均伴随胸痛、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病症。筛选同期80例健康体检者,设为对照组,入选者均为男性,年龄33~58岁,平均(50.1±6.0)岁。对比两组入选者年龄、性别、吸烟人数、体质量等指标,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人员对本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研究,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CT扫描方法与参数:设备使用飞利浦Brilliance 16层螺旋CT扫描机进行检查,两组入选者双手抱头、取仰卧位,指导患者深吸气后屏住呼吸,开始扫描。相关参数:管电流150mAs、管电压120kV、DFOV=36.0cm、机架旋转一周时间0.8s、矩阵512×512、螺距1.375:1、重建间距1.25、重建层厚1.25mm,依照标准算法进行重建处理。

体积指标与三维后处理测量:将螺旋CT扫描获取数据传送至EBW4.0工作站,分析体积直方图、进行图像后处理。①SSD技术3D-lung建模,研究选择阈值-1024~-300HU(自测值阈范围),于3D-lung系统选Threshold功能,点击Apply Threshold进行自动分割处理。手工切除矫正与肺底相邻的胃泡、结肠脾曲、食管腔等含气管腔,完成建模后,对3D-lung进行多方位旋转观察,肺体积测量使用Measure Volume进行。②体积直方图绘制:采用直方图模式Histogram,对直方图中绿色虚线进行拖动,对具体兴趣阈值区间进行界定。研究具体阈值区间为-983~-778HU、-1024~-300HU。图像完成由2名高年资尘肺诊断医师阅片,独立分析体积直方图、建模,并详细记录。

三维显示脏层胸膜影响分级:表面光滑:0级、可见散在点状影;1级、点状加条索状影:2级、沟回与凹槽:3级。

1.3 统计学分析

研究运用软件SPSS 18.0系统数据处理,χ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t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对比正常肺体积、平均CT值与尘肺患者差异,P<0.05为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 对比两组三维肺表面重建图像描述

对照组80例健康体检者显示,两侧肺组织三维常见图像豹猫、光滑,多角度转动观察肺尖、膈肌表面平滑而有弧度;其中三维显示脏层胸膜影响分级显示:80例0级。观察组80例尘肺患者,分析肺表面三维重建图像,脏层胸膜影响分级显示,18例0级、32例1级、20例2级、10例3级。未发现膈肌健部胸膜影响。两组对比,观察组0级占比低于对照组,而1级、2级、3级占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285、32.036、28.571、13.333,P<0.05)。

2.2 比较两组肺体积直方图

对照组80例受检者,肺体积(4114.80±742.34)cm3、肺平均CT值(-852.87±30.20)HU;观察组80例受检者,肺体积(3731.50±603.22)cm3、肺平均CT值(-746.05±51.87)HU。两组指标对比,观察组尘肺患者肺体积小于对照组健康者,而观察组肺平均CT值大于对照组,组间统计学数据分析有意义(t=3.586、15.918,P<0.05)。

两组体积百分比与阈值区间肺体积对比,观察组体积百分比77.91%、低于对照组87.24%,但两组统计学对比(χ2=3.024,P=0.081)。观察组阈值区间-983~-778HU肺体积3731.50cm3、-1024~-300HU区间肺体积2282.44cm3,对照组阈值区间-983~-778HU肺体积4114.80cm3、-1024~-300HU区间肺体积272.10cm3。对照组明显高于观察组。

3.讨论

本研究对照组80例健康受检者肺表面三维重建显示,肺尖、膈肌表面、脏层胸膜无任何瘢痕、平滑。观察组80例尘肺患者,肺表面三维重建显示,18例0级、32例1级、20例2级、10例3级,因近胸膜处肺间质纤维化,而邻近胸膜受纤维化肺间质牵拉,三维重建脏层胸膜表现出现疤痕、条絮状、小斑点。其小点状瘢痕大多分布于两上肺近后胸壁、肺尖处,未及全肺[2]。对照组健康者肺体积大于观察组尘肺患者(P<0.05)提示尘肺患者肺体积不断缩小;尘肺早期膈肌健部胸膜并无特异性病变,而螺旋CT与后处理技术,可对胸膜累及状态、早期尘肺体积变化进行整体评估,可作为早期诊断重要指标之一[2]。

同时本研究应用Histogram直方图模式,将CT图像体积直方图绘出,并进行定量数据收集、测定、分析、及后期数据统计,对早期尘肺患者肺容积百分比、肺实质密度从量化角度评价分析,了解早期肺组织受损情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平均CT值大于对照组(P<0.05)经分析可能与尘肺纤维组织增生,大量破坏毛细血管、肺组织形成瘢痕相关,此与早期纤维化病理改变基本符合,提示尘肺患者早期已出现纤维化改变。

综上所述,对早期尘肺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及后处理技术,可对患者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提高诊断准确率。

猜你喜欢
尘肺后处理直方图
统计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备考全攻略
高中数理化(2024年1期)2024-03-02 17:52:40
符合差分隐私的流数据统计直方图发布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今日农业(2020年20期)2020-12-15 15:53:19
用直方图控制画面影调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能源(2018年10期)2018-12-08 08:02:48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能源(2016年10期)2016-02-28 11:33:30
煤工尘肺30例生存质量调查与分析
尘肺合并肺结核136例患者的护理
基于直方图平移和互补嵌入的可逆水印方案
计算机工程(2015年8期)2015-07-03 12:20:21
某大型铸造企业30年尘肺发病情况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