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赤水军使考

2020-01-17 15:07
河西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节度使赤水凉州

黄 成 运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历史与民族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在目前已知的唐代河西地区的九个军中,除了宁寇军、白亭军外,其余七个军皆有官员可考,其中以赤水军可考的官员最多。关于唐代赤水军的官员世系问题,目前只有李文才曾进行过比较详细的研究,其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试论赤水军的军事地位及其成因》[1]《试论唐代赤水军指挥系统之构成及其特点:兼对〈试论赤水军的军事地位及其成因〉一文的补正》[2]《唐代河西节度使所辖军镇考论》[3]等三篇论文中,可以说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有的考证有误、有些官员遗漏。本文将在其研究的基础上,对赤水军使进行补充,并重新考证其任职时间等,然后简要阐述赤水军使的职官选任情况。

军使是军的最高指挥官,有时亦称军大使、经略使、经略大使、大总管、防御使、节度某军事等,这一点通过具体的史料即可证实。经查阅相关资料,目前可考的赤水军使有二十人,下面就逐一论述。

刘审礼

刘审礼,徐州彭城人。《旧唐书·刘德威传》:“刘德威,徐州彭城人也。父子将……子审礼袭爵。”[4]《黑齿常之墓志》:“于时中书令李敬玄为河源道经略大使,诸军取其节度。赤水军大使尚书刘审礼,既以败没,诸将莫不忧惧。府君(黑齿常之)独立高岗之功,以济其难。”[5]根据《新唐书·黑齿常之传》记载,仪凤三年(678),黑齿常之曾跟随李敬玄、刘审礼攻打吐蕃。[6]因此,至迟在仪凤三年刘审礼就已经担任赤水军大使。

李晦

李晦,城纪人,宗室。《李晦墓志》:“公讳晦,字慧炬,陇西城纪人……授户部尚书,封河南县开国子。属淮海构妖,事资重镇,遂杖节江陵,镇南服也……寻改授右武威卫大将军、燕然道大总管、赤水军经略大使、安北道安抚大使。寻追入朝……永昌元年二月(薨)。”[7]“寻改授”表明李晦任赤水军经略大使在“淮海构妖”之后不久,“淮海构妖”是指684 年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反叛。“寻追入朝”则表明李晦任赤水军经略大使的时间并不长。

冯师训

冯师训,雍州人。《冯师训碑》:“君讳师训……燕王仕魏雍州刺史,子孙随宦,因为郡人。成于此乡,已九代矣……垂拱元年,正除右监门将军……至四年春……制为赤水军大总管……即属虺贞败德,结衅维城。地接荆河,蔡叔流言之所;境邻桐柏,淮夷数叛之郊。既迩王畿,稍惊圣虑。皇赫斯怒,爰命讨除。公以任切爪牙,职参心吕,制为栎亭军总管……永昌元年,转左武威卫将军,并勋封如故。”[8]李贞反武失败后,武则天将其从皇族名册上清除,改姓虺氏,虺贞即李贞。这次反叛发生在垂拱四年(688)的下半年,由于形势严峻,冯师训被改授栎亭军总管参与镇压李贞等人的反叛,垂拱四年的下半年便是冯师训任赤水军大总管的下限,其任赤水军大总管的上限为垂拱四年春。故冯师训仅在垂拱四年任赤水军大总管,任职时间大概有半年。

孙仁贵

孙仁贵,范阳涿人。《孙仁贵墓志》:“公讳仁贵,字士稜,范阳涿人也……(垂拱)四年,转右豹韬卫左郎将……天册万岁元年,转左鹰扬卫右郎将……乃加左玉钤卫将军、赤水军大使兼知河已西营田及兵马事……以圣历三年三月十二日,寝疾薨于凉州赤水军之官舍。”[9]孙仁贵任赤水军大使在天册万岁元年(695)之后,止于圣历三年(700)。

宫思敬

宫思敬,河南人。《宫自劝墓志铭》:“公讳自劝……高祖斌,随左金吾卫大将军、贬强山镇将,子孙因家河南焉……曾祖讳令节……祖讳思敬,皇右羽林军中郎将、充河西道赤水军经略等使……父讳佺……(自劝)元和二年八月(终)。”[10]宫思敬生卒年月不详。这一家族在近二百年间只有五代人,如果按照死亡年龄相差四十岁计算,宫思敬当卒于玄宗朝初期。宫思敬是以“右羽林军中郎将”的身份充赤水军经略使,而《旧唐书》中所载“羽林(军)中郎将”仅有来子珣、野呼利两人,时间分别为长寿年间、景龙年间,宫思敬担任该职的时间可能与之相差不大。据后文考证,景云元年(710)薛莫任赤水军防御使。综上所述,宫思敬任赤水军经略使时间大概在武周时期或中宗时期。

薛莫

薛莫,河东人。《薛莫墓志铭》:“公讳莫,字武强,河东人也。隋末丧乱,徙居凉州……左领军卫蒲州奉信府折冲……景云元年授云麾将军上柱国赤水军防御使,俄授左羽林军大将军雁门县开国伯。”[11]“俄授他职”说明薛莫任赤水军防御使的时间非常短,应该不会超出景云元年(710)。

司马逸客

司马逸客,河内人。《命吕休璟等北伐制》:“赤水军大使、凉州都督司马逸客。”[12]该制成文于景龙四年。[13]又《凉州卫大云寺古刹功德碑》:“时有明牧右武将军右御史中丞内供奉持节西河诸军节度大使赤水军大使九姓大使监秦凉州仓库使检校凉州都督河内司马名逸,实晋南阳王模十三代系也。”[14]李文才在《唐代河西节度使所辖军镇考论》一文中从《全唐文》断句,将该赤水军使误作司马名逸。实际上,此处的断句有误,应该在“实”字后断开。司马逸实为司马逸客之误。[15]除《凉州卫大云寺古刹功德碑》作“司马逸实”外,其余多作“司马逸客”。《金石萃编》卷69 亦载此文,且文末属“景云二年立”。参考上述内容可知,司马逸客至少曾在景龙四年至景云二年(710~711)任赤水军大使。

杨执一

杨执一,弘农华阴人。《杨执一墓志铭》:“府君讳执一,字太初,弘农华阴人也。”[16]《唐会要》卷78“河西节度使”条:“河西节度使……至开元二年四月,除阳(杨)执一,又兼赤水九姓本道支度营田等使。十一年四月,除张敬忠,又加经略使。十二年十月,除王君㚟,又加长行转运使。”[17]根据吴廷燮的考证,杨执一在开元二年至开元四年(714~716)为凉州都督、河西节度使。[18]其任赤水军使的时间也应在这一时段内。

杨敬述

《命薛讷等与九姓共伐默啜制》:“右羽林军将军、兼凉州都督、赤水大使杨敬述。”[19]该制所署日期为开元四年(716)正月二日,故杨敬述担任赤水(军)大使应不晚于此时。

伏帝匐

伏帝匐,甘、凉地区回纥人。《新唐书·回鹘传上》:“武后时,突厥默啜方强,取铁勒故地,故回纥与契苾、思结、浑三部度碛,徙甘、凉间。”[20]独解支为当时回纥部落的首领。《唐会要·回纥》:“独解支卒,子伏帝匐立,为河西经略副使、兼赤水军使。”[21]伏帝匐在独解支去世以后才兼任赤水军使,独解支、伏帝匐分别在开元三年、开元七年去世,[22]而在此期间的开元四年杨敬述就已是赤水军大使,所以伏帝匐兼赤水军使的时间不会超出开元四年至开元七年(716~719)这一范围。

哥舒道元

哥舒道元,安西突骑施人(突厥人)。《新唐书·哥舒翰传》:“哥舒翰,其先盖突骑施酋长哥舒部之裔。父道元,为安西都护将军、赤水军使,故仍世居安西……(翰)年四十余,遭父丧,不归。不为长安尉所礼,慨然发愤,游河西,事节度使王倕。倕攻新城,使翰经略,稍知名。”[23]王倕在开元二十九年到天宝四载(741~745)任河西节度使。[24]王倕攻吐蕃新城的时间为天宝元年(742)。哥舒翰初事节度使王倕时间应在741年或742 年。又《旧唐书·哥舒翰传》:“(哥舒翰)年四十,遭父丧,三年客居京师,为长安尉不礼,慨然发愤折节,仗剑之河西。”其丧父时间当在738年或739年。因723年至738年间的赤水军使皆可考。故哥舒道元任赤水军使的时间应在723 年之前。

张敬忠

据前引《唐会要》卷78“河西节度使”条知,张敬忠在开元十一年(723)任赤水军使。

王君㚟

王君㚟,瓜州常乐人。据前引《唐会要》卷78“河西节度使”条知,王君㚟在开元十二年(724)任赤水军使。又《右羽林大将军王公神道碑》:“开元十五年闰九月二十二(三)日庚申,右羽林大将军持节河西陇右两道节度使、营田九姓转运十副大使兼赤水(军)大使专知节度事、摄御史中丞判凉州都督、上柱国、晋昌伯薨……公讳君㚟,字威明,瓜州常乐人也。”[25]故王君㚟任赤水军使的时间为开元十二年至开元十五年(724~727)。

萧嵩

萧嵩,南兰陵人。《梁宣帝明帝二陵碑》:“姓萧氏,兰陵中都里人也……嗣子曰嵩,金紫光禄大夫吏部尚书兼中书令河西节度经略支度营田九姓长行转运等副大使知节度事判凉州事赤水军使检校天下诸军兵募健儿使集贤院大学士上柱国徐国公。”[26]萧嵩“判凉州事”时同时也“判赤水军使”。又《旧唐书·萧嵩传》:“三迁为尚书左丞、兵部侍郎。(开元)十五年……玄宗以君㚟勇将无谋,果及于难,择堪边任者,乃以嵩为兵部尚书、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27]萧嵩任赤水军使当始于开元十五年(727)王君㚟战死之后。开元十七年“嵩入知政事”,但“常带河西节度,遥领之”。萧嵩是以河西节度使兼赤水军使,其遥领河西节度也当遥领赤水军,其卸任赤水军使应在开元十七年以后。

牛仙客

牛仙客,泾州人。《旧唐书·牛仙客传》:“牛仙客,泾州鹑觚人也……以仙客为(河西节度)判官……及嵩入知政事,数称荐之。稍迁太仆少卿,判凉州别驾事,仍知节度留后事。竟代嵩为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历太仆卿、殿中监,军使如故。开元二十四年秋,代信安王祎为朔方行军大总管,右散骑常侍崔希逸代仙客知河西节度事。”[28]军使指赤水军使。[29]牛仙客任赤水军使应在萧嵩卸任之后,且离任时间不晚于开元二十四年(736)。

崔希逸

《授崔希逸河南尹制》:“朝散大夫守左散骑常侍持节河西节度经略支度营田九姓长行转运等副大使知节度使判凉州事赤水军使上护军摄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崔希逸。”[30]前引《旧唐书·牛仙客传》记载,开元二十四年秋,由崔希逸代牛仙客知河西节度事。开元二十六年(738)五月崔希逸由河西节度使转任河南尹后不久便抑郁而死。[31]其任赤水军使应在开元二十四年秋至开元二十六年五月之内。

李林甫

李林甫,唐宗室疏属。《李林甫兼河西节度使制》:“晋国公李林甫……可兼充河西节度、经略、支度、营田、长行转运、九姓等使节度事,赤水军事,仍判凉州事,余并如故”。[32]制文颁布时间为开元二十六年(738)五月,李林甫节度赤水军事即在此年。

王倕

王倕,京兆人。《河西破蕃贼露布》:“朝议大夫守左散骑侍郎河西节度经略使营田九姓长行转运等副使判武威郡事赤水军使摄御史中丞赐紫金鱼袋上柱国臣某破蕃贼露布事。”[33]此处所言赤水军使名字不详,李文才认为是王倕。[34]实际上他的观点也自相矛盾,在其文章中先说此赤水军使为王忠嗣,出任赤水军使的时间为天宝五载,紧接着又说是王倕。据后文考证,天宝五载李光弼任赤水军使,目前暂未发现王忠嗣担任赤水军使的记载。

关于《露布》的写作时间亦不详,石云涛认为写于开元二十五年,[35]根据文中所记“开元天宝圣文武皇帝”易知,此说有误。另外,《露布》中所记哥舒翰的职务只不过是讨击副使,到天宝五载哥舒翰才升为大斗军副使,故《露布》的发布时间当在天宝初。又《凉州御山石佛瑞像因缘记》:“天宝元年壬午徵士天柱山逸人杨播记……赤水军使京兆王公倕同赞灵迹以传海内有缘。”[36]可见,《因缘记》的勒碑时间与《露布》中的时间基本相同。相同时间、相同地点只能有一位军使,也就是说,《露布》中的赤水军使臣某与《因缘记》中的赤水军使王倕为同一人。王倕担任赤水军使的时间大致在天宝元年(742)前后。

李光弼

李光弼,营州柳城契丹人。《旧唐书·李光弼传》:“李光弼,营州柳城人。其先,契丹之酋长……天宝初,累迁左清道率兼安北都护府、朔方都虞侯。五载,河西节度王忠嗣补为兵马使,充赤水军使。”[37]又《李光弼神道碑》:“(天宝)五年为王忠嗣河西节度兵马使,加游骑将军,守右领军,赐紫金鱼袋,仍充赤水军使。”[38]李光弼充赤水军使时间为天宝五载(746)无疑。

哥舒翰

哥舒翰,安西突骑施人(突厥人)。《旧唐书·哥舒翰传》:“哥舒翰,突骑施首领哥舒部落之裔也……天宝六载,擢授右武卫员外将军,充陇右节度副使、都知关西兵马使、河源军使。”[39]《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西平郡王制》:“开府仪同三司兼鸿胪卿员外置同正员西平郡太守判武部事摄御史大夫持节充陇右河西节度支度营田长行转运九姓等副大使知节度事赤水军使上柱国凉国公哥舒翰,挺生朔垂,干城陇外。”[40]《唐大诏令集》明确记载此制颁布时间为天宝十二载七月,故哥舒翰任赤水军使不晚于此时,离任时间应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全唐文·加哥舒翰爵赏制》所记内容与此制同,李文才认为《加哥舒翰爵赏制》发布于天宝八载(749),[41]此说明显有误。

现在还无法全面了解各军完整的官员世系,但在唐代河陇地区的诸军中,赤水军使的世系总体上比较完整。关于各军使此前的职务以及出任军使时所同时担任的其他职务,在前文考证各官员时多已列出,据此可知,这些军使主要来自中央十六卫、十率或中央各部。在河西节度使成立之前,赤水军使往往是以较之前地位更高的中央卫、率之职,或某道行军总管等兼领,以刘审礼为例,根据前面的记述结合《旧唐书·刘审礼传》知,刘审礼在出任赤水军使时所担任的职务为“行军总管、赤水军大使、尚书”,此前的职务为“工部尚书,兼检校左卫大将军”;河西节度使设立后,赤水军使多由河西节度使兼任,同时还兼任九姓、支度、营田、长行转运等使或副大使;在赤水军中还有遥领军使的现象,如萧嵩以宰相(中书令)身份遥领赤水军使。此外,赤水军使所同时兼领的职务总体上也比其他军镇职官兼领的职务多。虽然赤水军中少数民族士兵较多,但是赤水军的指挥系统并未被胡化,仍然是以汉人为主。

猜你喜欢
节度使赤水凉州
相见欢·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感
最爱凉州面皮子
赤水丹霞冠华夏——赤水丹霞国家地质公园
凉州七里十万家
唐末五代宋初定难军节度使王爵研究
唐代边塞诗歌中的凉州和酒意象例谈
辽代节镇体制研究
赞贵州赤水诗四首
论后唐庄宗明宗嬗代事
赤水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