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振斌(沈阳科创化学品有限公司,辽宁 沈阳 110144)
国际企业开展跨国并购可以获得技术、资源以及市场上的创新和极大进步,同时也实现全世界资源的配置来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企业自身在短时间内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对于跨国并购的东道国来说,在通过此种方式来加速技术创新并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有助于提升企业自身品牌的国际化形象,也有可能会造成行业垄断问题而影响市场的公平竞争与发展。比如美国陶氏和杜邦合并,德国拜耳和孟山都达成收购协议等。因此,文章就针对目前全世界农化领域内的大举并购现象进行原因分析和特点总结,并研究目前国内农化领域中应对此现象的措施。
全球农资产品市场价格在经历2011年的价格指数顶峰之后开始持续价格走低,增加了全世界农化市场库存,造成了全世界农化企业产能过剩的问题,表现出全世界多个国际化农化企业出现销售额持续下跌的现象。因此,对这这些国际化农化企业来说,则需要通过并购的方式对资源进行整合和重组来应对此种市场形势。
分析大型跨国农化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较高的技术领先水平方面,而且这些企业每年也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创新。而在目前市场低迷的发展趋势下,则可以通过并购的方式扩大技术和知识资源的流动范围,提升资源整合与利用率,在进一步加快产品更新速度的同时也降低研发成本,实现自身经济效益的提升,同时也拉大与其他技术追赶着之间的距离,保持自身的技术优势。
分析目前的全世界农化领域的并购案例,主要表现在并购企业之间在技术、市场和产品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并购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自身生产线的完善,同时也可以实现市场空间的扩大,通过并购的方式实现技术和市场上的互补,达到共赢的目的,巩固自身在国际市场中的地位。
针对目前全世界农化领域中频繁出现强强联合的并购现象,表现出任意两家企业并购都会提升竞争优势并打破原有市场均衡现状的问题,给此农化领域中的其他企业带来更大的压力。因此,其他企业想要缩小与这些并购企业之间的察觉,不被市场淘汰,也需要跟随这些并购企业的步伐。
分析目前全世界农化领域中的并购案例,引起并购浪潮的农化企业都是全世界排名比较靠前,甚至是前十位的农化企业。这些并购企业都具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和资金实力,而且也已经形成了比较成熟和完善的业务模式,而且也拥有丰富的产品储备和专利成果,属于强强联合的并购模式。比如排名第四的陶氏与排名第六的杜邦合并,排名第二的拜耳与排名第五的孟山都合并,中国化工并购排名第一的先正达等。通过此种并购模式也有助于形成创制型的农化企业来占据本行业制高点,有利于加速推动企业并购之后的企业以及整个产业发展。
所谓的产业链两端主要指的是研发实力以及销售实力,也就是说,分析目前全世界内的前几个农化企业并购案例,不仅表现出参与并购的企业具有雄厚的研发实力,本身在此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而且也具有强大的营销网络和销售渠道,在世界各地都具有自己的分支机构,产品影响力也位于世界前列。通过并购实现强强联合,则会使得研发和市场更为集中,进一步提升并购企业的研发实力以及市场定价权。
我国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农业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不断有国际级别的大型农化企业进入我国市场并创立本土化品牌,实现自身市场力量的增强。而分析目前前几例并购案例,经过并购季候的农化产品在我国市场中占据显著优势,同时也直接改变了我国的部分农化产品竞争格局。
正是由于通过并购可以实现资源整合并且在短时间内实现技术突破、扩大市场份额和提升竞争优势,因此,针对我国的中小规模农化企业来说,其本身具有较弱的资金和技术实力,没有机会参与到之前的并购浪潮中。所以,在此前的并购行为中,中国企业也大胆尝试并购国际化企业,甚至也通过并购形成了我国在农化领域中的最大规模的国际化公司,并成为世界排名前几的农化公司。
经过新一轮的并购浪潮之后,目前全世界前五强拜耳+孟山都、陶氏+杜邦、中国化工+先正达、巴斯夫、富美实等农化企业分别占据了全球农化品市场以及种子市场的前几位,表现出显著的垄断现象,甚至在转基因领域中更是表现出完全垄断的绝对竞争优势。虽然通过此次并购进一步实现了全世界范围的资源整合和成本降低,推进技术革新。但是也加速推进农化产品市场格局的改变,进一步急剧了农化和种子产业的优势资源的整合,出现了更大程度上的垄断现象,对全世界农化领域中的产业良性竞争不利。
在目前我国农化企业积极加入国际化并购浪潮的同时,有助于解决目前我国在农化和种子产业上技术储备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科研体系不够完善等问题,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与世界顶级农化企业进行并购的方式来获取国际最先进研发技术以及世界范围内的销售和资源渠道,有助于缩小我国农化和种子产业与世界一流水平之间的差距。同时,通过此种并购行为还有助于解决我国在海外农化市场中竞争力不足的现状,通过海外生产和研发基地的建立,也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有助于培育我国的大型跨国农化企业。
首先会增加我国农业产业安全风险。这主要是跨国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增强跨国企业在并购之后在我国农化市场中的集中度。比如某些企业在我国水稻选择性除草剂和杀虫剂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则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带来更高的风险。虽然在我国也出台一系列政策,在审批过程中附带一定的限制性条件,比如对企业并购之后容易形成产品协同的业务进行剥离,但是仍然无法排除此种风险。
其次会挤压我国农化产业的发展空间。由于我国本土的民族企业具有较弱的农业技术实力,而跨国企业经过并购之后进一步提升农化产品的高效便捷性,在农户层面上也会形成比较高和稳定的品牌忠诚度。尤其是针对目前我国的农化企业通常具有较弱自主创新能力的特点,面对上述并购现状,更是会进一步拉大国内企业与跨国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同时也进一步打击我国农化企业的自主创新积极性,挤压我国农化产业发展空间。
最后会增加我国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大型农化企业难度。在目前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同时,也在加速推进国内企业的走出去战略,但是面对全世界大型跨国企业巨头之间的并购行为,更是会形成全世界范围内的巨无霸性跨国农化企业,时期全世界范围内的产业链控制能力进一步增强。这就会给我国企业提升全球竞争力带来更大难度,制约我国农化企业走出去策略的实施。
在目前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发展策略的同时,从农业方面也形成了对外合作机制,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并对全球布局进行谋划,尤其加大对重点企业的投资力度,发挥其零头作用,加速对外投资并购来提升其国际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
针对我国农化领域中的重点产业,需要通过联合研究团队的组建对外资并购行为的影响进行评估研究,在我国坚持深入开展改革开放的同时,重点做好对产业安全现状和防范风险的全面评估,并提出相应的应对和预防策略。在此全面评估工作的基础上,也进一步推进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上的思想、观念和立场统一。
在我国持续推进走出去发展策略的同时,面对大型跨国企业的竞争压力,在我国对农业跨国企业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企业发展规划和需求,通过针对性的支持政策来加速跨国并购步伐,同时还要保证企业在并购之后可以稳定发展,实现并购的预期目的。
应给与国内农业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足够的技术创新压力和动力,通过科研院所与企业有效对接的方式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在市场主导下通过产学研结合的方式来推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同时还要加速我国国内的企业并购,将研发资源进行整合来应对外部冲击。针对农化领域中的核心和关键技术,需要加大科技攻关,加快推动我国的原始创新力度。此外,还要从政策、市场以及法律上给予国内企业良好的技术创新环境,并给予自主创新足够的财税和金融支持。
应该大力组建基础数据库,重点包括大型粮食企业、农产品加工、跨国粮商以及并购案件等内容,对全世界农化领域中的发展动态进行监测,以及对产业安全状态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建立安全预警体系,通过反垄断审查以及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力度的加强来确保我国农业领域发展的安全性。
面对近年来全世界农化领域中的并购浪潮,以及此种并购行为给我国农化产业发展所带来的积极和负面影响,我国作为农资需求大国,想要抓住此次并购浪潮的机遇缩小我国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就需要全面分析此次并购对我国农化产业造成的不利影响并积极应对,从引导、政策以及产业评估方面做出相应的反应,保护我国农化产业以及国家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