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祖琳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学系、本科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城市的不断扩张迫使许多老建筑遭到破坏。有人美其名曰破旧立新,拆毁历史建筑是为了给新城市开发让路。但历史建筑的拆除破坏具有不可逆性,对于城市文化而言是巨大的损失。
海口骑楼起源于20 世纪20 年代,历史悠久。晚清时期,许多在南洋谋生的华侨回乡建设,带来了南洋文化的建筑风格,骑楼便是在那时兴起的。骑楼最大的特点是建筑的沿街一侧底层是连续的柱廊灰空间,好像房子骑在了街上,故名“骑楼”。在海南,夏季炎热多雨,骑楼的连续柱廊灰空间为往来的游客提供了遮挡烈日和躲避风雨的凉爽步行空间,带来了舒适的购物体验。作为一种南洋风格的历史文化建筑,海口骑楼承载了太多海口居民的历史记忆,也是海口城市文化遗产重要的一部分,具有独特的审美和历史文化价值[1]。
随着海口城市的发展与岁月的侵蚀,海口骑楼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在这些骑楼街区中,有些砖混结构的楼房经历了长期的风雨,最后因结构不稳沦为危房;有的被拆毁重建成现代风格的楼房,与其他老骑楼的文化韵味格格不入。这些骑楼多为私人房产,而他们多无稳定收入,无力出资维修和保护受损的老房屋。城市发展需要进行土地开发,海口骑楼连片分布在海口市中山路、解放路等城市中心街区,政府不得不面临部分海口骑楼的投资修缮或拆毁重建的问题抉择。
海口骑楼作为海口居民重要的城市记忆不该被磨灭。在城市发展与更新的进程中,政府并没有因投资过大而回避海口骑楼的保护与修缮问题,而是对海口骑楼老街区分3个层面进行整饬,并将其融入城市的发展而重获新生。
海口对骑楼建筑本体的破损进行了修缮并重整了骑楼整体的街区面貌。海口骑楼的基础设施大多是20 世纪修建的,其发展较为落后并尚未跟上现代城市发展的节奏。在改造过程中,政府完善了基础设施体系,包括电力、给排水等方面。此外,政府对骑楼分类进行了修缮保护,对保护状况较为完好的骑楼,在其原有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立面修复;对存在一定危险系数的房屋进行了结构加固;对破坏较为严重的危房进行拆除并按原有样式重建[2]。通过以上基础性修复工作,海口骑楼街区的修缮与保护做到了对骑楼原始特色风貌最大化还原,保持了街区整体的视觉连贯性。
对海口骑楼的保护,政府并没有局限于其一时的“面貌”修复,而格外关注其特色空间的潜在价值。除了建筑本体修复,政府发现了海口骑楼街区未来发展的功能多样性与空间可持续性。在海口骑楼的保护与更新中,如何给老历史街区注入新的活力、让其重获新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点。
为实现海口骑楼的空间可持续,政府将骑楼文化与现代商业融合在一起,以激发其自身不断在骑楼文化背景下创造新的价值。海口首先对骑楼老街进行分区规划,创造出多种不同主题特色的街区,如市民烟火气息十足的东门市场、咖啡厅和文艺商品店遍布的中山路等。另外,政府选择保留了骑楼文化韵味和前店后宅的特点,在骑楼前街融入更多海南本土的现代商业活动以吸引游客激发空间活力。如此便可带动骑楼街区的经济发展,且保证骑楼空间可持续的活力[3]。
除了在原有骑楼老街的基础上重整商业业态,海口还在骑楼街区附近新建了骑楼南洋风格的商业小吃街,吸引人们前来消费,了解海口骑楼文化并自愿投入保护骑楼老街的建设中。
海南在建设国际旅游岛的战略中将海口骑楼作为本土特色文化加入国际旅游岛的品牌形象对外宣传,吸引了全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海南来感受海口骑楼的文化底蕴。
历史建筑应融入城市发展过程中并与其共同发展,呈现出一种动态驱步的状态。我们应以一种动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历史建筑的保护,才能让历史建筑在城市新生,保证其活力。海口骑楼作为海口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在城市的发展与更新中重获新生。当我们在思考历史建筑如何在城市发展与更新中自处时,海口骑楼保护与重生的案例非常值得我们思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