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保青,李 波
(1.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2.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公共课部,湖北 十堰 442000)
三线建设是我国在上世纪从1964年至1980年的三个五年计划期间,为了应对日益紧张的国际局势和战争危险,在中西部的三线地区进行的一场以备战备荒为目的的工业、国防、交通等方面的建设。在这长达16年的时间里,我国先后投入了超过两千亿元,建成了一千多个大中型企业,在中西部的荒凉大地上涌现出了以攀枝花、六盘水、绵阳、十堰等一大批新兴工业城市,初步改变了中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为建立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奠定了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的国防安全[1]。
十堰即为在鄂西小三线建设时期崛起的重要新兴工业城市,在我国三线建设的三个五年计划时期,十堰先后在襄渝铁路(三线建设时期重要工程)这个交通大动脉沿线兴建了以二汽、丹江口水库、黄龙滩水库和总后军需厂等许多大型的三线企业,为我国的工业和国防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很多大型工程和企业至今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国家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部分已经搬迁的企业遗址作为承载三线精神的重要工业遗产,值得我们去认真发掘和梳理。
早在1952年,毛泽东就提出了“要建设第二汽车制造厂”的重要指示。当时虽然已经于1950年开始筹建一汽,但是我国面积大、人口多,一个汽车厂显然是不够的,尤其是在朝鲜战争中对于军用运输车辆的极度紧缺状况使我国在一汽之外再建设大型的汽车企业显得尤为必要。
1953年,根据一机部汽车局的汇报,国家成立了二汽筹备处,但是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财政紧张和基础薄弱,再加上二汽建设的选址问题导致二汽建设项目分别于1957年和1960年两次下马。
直到1964年我国经济状况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毛泽东再次明确提出建设二汽,二汽建设列入了当时的“三五”计划,成为当时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以原一汽的厂长饶斌为领导的五人小组进行了选址和筹备工作,二汽的选址在这些技术人员为主导的客观理性的决策下,综合考虑战略安全和经济效益的因素,最终选定了郧阳地区的十堰进行建设,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和批准,于1969年正式开工建设,设计年产量为10万辆。
在那个生活异常艰苦的年代,党中央一声令下,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不计报酬、不讲条件来到十堰这个山沟沟里面,先生产后生活,住着芦席棚、吃着苞谷糁,献完青春献子孙,通过“聚宝”(聚集当时全国最先进的技术)和“包建”(一汽包建了大部分专业厂)的办法使二汽成为当时汇聚了先进技术的大型汽车企业,据统计,二汽建设共采用了新工艺53项、新材料技术14项、新设备1400多种、新机器4000多台、自动化生产线117条[2]。1975年二汽首辆自研车型EQ240正式出车并形成生产能力,十堰也逐步成为我国因三线建设而兴起的著名汽车工业城市。
改革开放后二汽克服“缓停建”的困难,二次创业自筹资金进行续建,并随后进行了军转民的成功实践,在改革开放时期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利润上缴大户[2]。在“先生产、后生活”的指导思想下,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使十堰成为上世纪80年代湖北省内仅次于武汉、黄石的第三大城市,全国闻名的汽车城。
二汽作为当时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企业,要在十堰的山沟沟里面建设27个专业厂和大量协作配套厂,工程量巨大,技术标准要求高。因此国家建工部于1969年开始从其下属工程八局、六局等部门率领三万多专门建设二汽的大军奔赴十堰进行援建,在十堰红卫成立了“102”工程总指挥部及其五个分部。
“102”工程部按照建设厂区和分工的不同分为五个分部:分别为负责地材生产和供应的第一分部;负责汽车运输的第二分部;负责二汽厂区建设的第三分部;负责东风轮胎厂建设的第四分部;负责二汽厂区铁路和公路建设的第五分部;隶属于总指挥部负责二汽基建的工程指挥部。
在短短的三年多的时间里,“102”工程部建设了二汽的大部分厂房和厂区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克服了生产和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为二汽的厂区、职工生活区建设和如期投产立下了汗马功劳。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西南地区成昆铁路的建设正顺利推进,如火如荼的铁路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沿线地区的交通状况,当时还没有连接武汉至成都的铁路线,毛主席于1965年提出了修建川汉铁路线的指示。经过铁道部第四设计院的勘测设计,并从经济效益的角度出发进行了线路微调,建议修建从襄樊到重庆的铁路线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毛主席很快批复同意了报告,于是襄渝铁路这条横贯鄂西北的交通大动脉就开工兴建了。
然而即使是经过调整后的襄渝铁路线,按照当时我国的技术水平和基建实力修建难度也是很高的,但是英雄的铁道兵硬是发挥不怕苦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不计代价不讲条件地把这条横贯秦巴山脉的重要交通线建成了。
从1968年开始,为修建襄渝铁路,铁道部先后派出了八个师的铁道兵和鄂陕川三省的民工参与建设,建设襄渝铁路的过程中,他们在缺乏运输工具、荒凉闭塞的艰苦条件下,肩挑手扛,不怕吃苦不怕牺牲,抱着“唯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在悬崖峭壁上用简陋的工具凿通了一个又一个横贯秦巴山的隧道,使得这条贯通鄂陕渝川的重要交通线及早通车,结束了鄂西北偏远山区交通闭塞的历史[3]。
修建襄渝铁路的铁道兵为了早日打通这个贯通秦巴山区的交通大动脉奉献了很多,他们为了国家建设毫无怨言,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弘扬铁道兵精神,武当山修建了铁道兵烈士陵园,现在成为后人学习铁道兵精神,缅怀祖国第一代建设者的重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襄渝铁路的建成通车使得二汽的产品可以运输到全国各地,也使得十堰形成融入全国的交通格局,襄渝铁路连接了鄂川陕等省的三线建设企业,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
汉江是长江最大的支流,历史上,汉江曾多次爆发水灾,1954年的汉江大洪水造成了一千八百多万人的受灾人口。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58年3月的成都会议上提出了建设丹江口水利枢纽的主张,丹江口水库作为三峡大坝的预备工程于1958年9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来自湖北和河南的10万大军来到工地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工程建设。
在丹江口水利枢纽的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克服了生活难关、混凝土难关和配套设备难关,组织科研人员进行攻坚克难,运用科学和求实的精神精心组织、高质量施工,创造了一系列建设奇迹,这些精彩事迹正是那个年代“三线精神”的生动写照。
丹江口水库建设总造价10.02亿元,填浆6.76万方,淹没耕地40多万亩,一期工程移民35万多人,1967年工程基本完工,1968年投入发电[4]。大坝建成后发挥了防洪、发电、养殖、蓄水等多种综合效益,为汉江流域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福祉,基本解决了十年九淹的水患,带来了丰厚的养殖收益,为十堰本地的生产生活用电提供了保障,也为后来的南水北调世纪工程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十堰地区三线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丹江口水库向鄂豫两省供电,本地的电力供应显得不足,于是决策者们把目光瞄向了水能资源丰富的堵河。经过勘测发现,在堵河水能资源丰富的黄龙滩兴建水电站可以获得多种收益,不但可以解决电力的匮乏,也能改善竹山到堵河的航运条件,更能为十堰市区提供稳定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
1969年2月,黄龙滩工程团成立,工程团有11个连和四个民兵指挥部,当时的人们发扬“先生产、后生活”的奉献精神,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向组织讲条件,住的芦席棚油毛毡,吃的苞谷糁红薯叶。当时的交通运输条件也很差,设备往往要人拉肩扛、堵河的通航条件不好,很多时候需要船工拉纤,在七年多的建设时间里不管天气寒冷还是炎热,人们的建设热情始终高涨。黄龙大坝于1970年顺利截流,1974年黄龙大坝发电机组开始发电,1975年顺利浇筑完毕[5]。
1967年,解放军总后勤部选中丹江口市的浪河镇和丁家营镇进行军需生产企业的建设,在本地总计建成了3602、3607、3611和3541、3545五个军需厂和2397军工医院,简称五厂一院[6]。五厂一院的建设为全军的后勤提供了重要保障,促进了本地区的工业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当前部分企业于1980年后搬迁至襄阳、武汉等地,部分企业目前仍在生产,为丹江口市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部分留存的工业遗产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是弘扬三线建设精神的重要载体。
包括东风轮胎厂、竹山的7031工程、各县对于二汽的配套工程等企业,三线建设时期建设的红红火火,但是在后来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辉煌一时的三线企业有的转型不顺利,最终或破产重组或改制转产。
二汽是十堰三线建设产生的最大企业,也是十堰转型最成功的三线企业,二汽经历多次搬迁目前在十堰留存着多达十几个厂区的工业遗址,是十堰市目前工业遗产的富矿。包括东风专用设备厂(21厂)、花果发动机厂(49厂)和总装配厂(43厂)等众多的老厂区,遗存较为完好,可以逐步进行整理、规划和开发;一些老厂区在城建的过程中被拆掉,如东风传动轴厂(54厂)等,老厂房厂区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改为房地产开发。
在2016年8月,由北京市规划委、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院编制的《十堰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专项规划》及时发布,十堰市于2016年制定并于2018年1月通过了《十堰市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办法》,对全市的汽车文化遗产进行摸排,对于涉及到汽车工业遗产的城建规划要求必须进行良好的保护,严禁擅自移动和破坏[7]。
总后的“五厂一院”在浪河镇和丁家营留下了大量的旧厂房和生活区,其中3602厂区被阿里山集团收购,准备开发三线遗址旅游,部分生活区仍然有人居住;3607工厂遗址仍在半生产状态,其生活区已经废弃,部分搬迁至襄阳的居民在夏季为了避暑回到老房子居住;3611厂区遗址也处于半生产状态,但是其设备已经老化,部分厂区和生活区进行了改造,成为一个理想的影视拍摄基地;3541厂区较小,也处于半生产状态,生活区有人居住,但是建筑多已破旧不堪。
上述三者都处于较好的运营状态,其中武当山的老营建设了铁道兵烈士陵园,收集了大量关于铁道兵的历史资料,成为人们缅怀烈士、学习三线精神和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基地。
丹江口水库和黄龙滩水库目前仍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且二者均已开发旅游,属于十堰市运营较为良好的企业。
东风轮胎厂的发展历程较为坎坷,其经历了发展壮大和被收购的命运,其原有的老厂区和生活区仍然存在,已经被列入十堰市汽车工业遗产的保护范畴内。
总体来看,十堰市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相对较多,尤其是以二汽和总后“五厂一院”为代表的大片老厂房,由于其数目庞大,民众没有意识到其蕴藏的潜在价值,导致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老厂房被拆除。目前随着十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相关的普查登记和保护规划工作相继启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保护办法在制定中,相信十堰的三线建设遗产一定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开发。
十堰市的三线建设作为鄂西小三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线建设的16年进程中,诞生了一批成功的企业,其发展历程对于研究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具有重大的价值。这些三线工业遗产具有重大的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我们应做好对于十堰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弘扬三线建设的精神,进一步发掘其潜在价值。
十堰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承载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汽车工业、军需工业和电力工业的发展历史,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十堰的三线建设工业发展成就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重要成果之一,代表着新中国工业化初期的伟大成就,其发展历程对于全省乃至我国的经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虽然十堰的三线建设是在几乎零工业基础的荒凉小镇上进行的工业建设,但还是在建设者们发扬伟大的三线精神的情况下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直接改变了十堰发展的历史轨迹,重新塑造了十堰乃至整个鄂西北的经济社会和人文环境。
十堰是全国少有的几个因为三线建设而兴、承载了大量三线遗产的城市,随处可见的三线遗迹,使得十堰深深地打上了三线建设的烙印,三线建设成为十堰这座城市鲜明的城市特色和文化底蕴,三线精神和移民历史也深深地影响了十堰人的性格。
三线建设的工业遗产记载了十堰的发展历史,成为十堰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基础,不应把这些宝贵的遗产视为经济发展的负担,而是要逐渐探索出更好地利用目前已有的三线建设遗产优势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弘扬优秀革命文化和建设精神的好路子。老一辈的三线建设者们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之上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建设了十堰这座现代工业城市,为湖北乃至全国的建设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其所传承的三线精神和人文遗产正是以这些三线实物遗产为载体,这些遗产正是打造十堰三线建设博物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佳现场教学基地。
十堰的三线建设遗产虽然较多,但是这是十堰所特有的资源,具有一定的稀缺性,在全省乃至全国很难找出像十堰这样具有大片的三线建设丰富遗产的城市,三线遗址的工程规划和建设具有很深的时代烙印,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成为十堰的一个城市符号。
十堰的三线建设企业多选址在风景秀丽的乡村,具有较高的自然和人文价值,如果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旅游开发,那就会展现出其所具有的巨大经济价值,不但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这些三线遗产,也有利于本地区的乡村振兴和精准扶贫。
由于十堰市近些年来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部分二汽专业厂老厂区在城市建设的大潮中已经部分被拆除,因此急需早日进行规划,划定工业遗产保护的区域。
2012年3月,十堰市人大发出了《关于对十堰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调研的通知》,提出了要对十堰市现存的汽车工业文化遗产进行普查和登记。
十堰市于2016年制定了《十堰市汽车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办法》并于2018年3月1日施行,随后启动了对于汽车工业遗产的认定和保护工作,这是十堰市三线建设遗产保护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必将大大有利于三线建设遗产和三线建设相关文物的保护。
十堰市在制定了保护三线建设遗产的法律法规之后,如何实行,如何把保护三线建设遗产和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相结合,如何处理才能使三线建设遗产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得益彰,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非常考验决策者的智慧。
当然,保护红线和区域的划定是保护十堰三线建设遗产的需要,也必将有利于十堰城市建设的科学化,保护好承载着十堰历史和文化的一代人的记忆。
十堰市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兴,二者相互成就的城市,拥有大量的三线建设遗址,但是和攀枝花、六盘水、成都等对于三线建设文化和历史的研究相比,十堰市的三线建设遗产研究力度和重视程度还需要加强。十堰市的三线建设在全国具有比较典型的代表性,因此组建专门的机构和专兼职人员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很有必要,不但可以了解十堰、湖北的工业发展史,对于研究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经济、军事和历史也具有极其重大的价值。
据笔者实地调研,二汽和总后的部分三线建设遗址需要投入资金进行保护和修缮,这些宝贵的三线建设遗产如果在坚持保护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因地制宜的开发也未尝不可,反而有利于更好的保护。
十堰大部分的三线企业都建设在风景秀丽的山村中,具有自然和人文双重价值,如果因地制宜宜业则业、宜游则游,招商引资进行开发未尝不是一种办法,一些承载了历史记忆的三线建设遗产如果开发得当也可以唤起一代人的美好回忆,对下一代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也是一举多得的事情。
十堰是一座因三线建设而兴起的新兴工业化城市,承载了大量的三线建设工业遗产,十堰市的文化底蕴中也包含了三线精神,保护十堰三线建设的遗产、发扬三线精神是一项光荣的历史使命,相信随着时代的进步,十堰的三线建设遗产必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