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为 辽宁歌剧院(辽宁交响乐团)
泰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的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19 世纪末20 世纪初,现实主义文艺思潮席卷整个欧洲大地。此时,出生于音乐世家的普契尼正值创作成熟时期,良好的艺术熏陶以及幼年丧父的伤痛经历让他拥有极高音乐才华的同时有了更多对现实关注的触角。
普契尼一生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作品中的咏叹调也多旋律新颖情感刺激,以尽可能真实的笔触,宣泄浪漫与抒情,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其中最著名的主要有:歌剧《佳尼·斯基 基》中“啊,我亲爱的爸爸”;歌剧《艺术家的生涯》中的“人们叫我咪咪”“漫步街上”;歌剧《托斯卡》中的“为艺术.为爱情”;歌剧《蝴蝶夫人》的“晴朗的一天”等。虽然这些曲目一气呵成,收尾相扣,融合了大量的宣叙性表达,穿插运用色彩和声,节奏多变,速度伸缩自如,在演唱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总结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特色。
中低声区是抒情女高音的舒适区,乐句总体舒缓,较少的前奏渲染让歌唱者更易以较为深情柔和的声音引入。如《玛侬-列斯祥》中“柔软的幔帐”的开头句:“In quel-le trine mor-br-de nell’al-co c da ra……”;《图兰朵》中的“啊,主人听我讲”的开头句“Si-gno-tre,a-scol-ta!Ah,Si-gnotre,a-scol-ta!”以及《艺术家的生涯》中的“人们叫我咪咪”中的“Si,Mi chia-ma-no Mi–mi,ma-il mio no–me-e Lu-ci–a”。
简洁的器乐伴奏略加引导的背景勾勒出乐曲的情感意境,这就需要演唱者以极强的情感投入稳定控制乐句的音量,以连贯的中低音区大长剧,均匀纯净地表现人物的内心情感活动。在具体演唱中,需要注意不可因为对音量的过度控制,忽视歌唱呼吸的下沉。要保证声音的统一,加强中低音区共鸣腔体的控制,警惕口腔音过重,突出纯净优美的声音特色,让听众更好地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
由于开头段的p/mp 的引入,普契尼歌剧咏叹调的总体走向大多由弱渐强,以绵延不断,逐级递增的上行旋律,不断冲击到最高点,从而在以小字2 组降B 为核心的女高音的最高音区达到最高力度。如在《艺术家的生涯》中的“咪咪告别曲”、《玛侬-列斯科》中的“柔软的幔帐”以及《托斯卡》中的托斯卡的咏叹调的高潮部分,均依托前期乐句的蓄力,自然地达到全曲情感最高点,迸发出强烈的戏剧情感。
在具体的演唱当中,需要极其注重高潮前的乐句情感力度铺垫,调整好呼吸的频率与分寸,在音色上也应由轻柔逐渐转为辉煌浓厚。但在转换的同时也需警惕乐曲的整体性连贯性,不可操之过急,不要因高音来临前的紧张情绪过多吸入不必要的气体,造成身体僵硬,声音无弹性的情况。要自然地达到情感的循序渐进,完成乐句的情感顺畅表达。
尽管在大多数戏剧作品中,高潮的戛然而止往往会给人带来极高的振奋性,但普契尼的作品却大多钟爱于首尾呼应的曲式表达。委婉深切的抒情结尾,使得咏叹百转千回,让人回味无穷,仿佛和剧中的人物同喜同忧。例如在“晴朗的一天”中,尽管高潮部分在全曲最高音处结束,但尾段却再次重复的前奏中乐句的表达。
对于这样的曲式结构,演唱者在演唱过高音区后,做好后面音区逐渐降低的准备,缓慢将状态位置过渡到中低音区,并适当参考前奏部分乐句处理方式。切忌演唱高音之后彻底松懈状态,让声音发虚发空。另外也要注意抒情的分寸表达,例如“我亲爱的爸爸”尾句中的长括弧,在滑动时时值不可过长,要突出明显的倾向性,稳定主音,不可随心所欲。并且要多看整部歌剧的完整作品,深入体会人物的情感。
普契尼的歌剧极具戏剧性,正如本人所言:“没有新颖和刺激感情的旋律,就不可能有音乐。”除了起句均在中低声区弱起展开、高潮从平静起步逐级上行冲向最高点、高潮后结尾转回中低音区的演唱处理特点外,还具有着速度变化微妙且有规律可循以及多宣叙性语句突出情感表达的特点。但是尽管同一作曲者在创作作品时有相近的特点和偏好特色,但在具体的演唱中还需要演唱者多了解作品源自的歌剧选段和创作的时代背景,这样才能真正唱好歌剧咏叹调,才能让剧中人物活灵活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