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堉金 甘肃政法大学
互联网助力下的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传播主体泛化,“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通讯社”,每个人都可以自主发声,因而对与事实不相符合的人物报道的反应揭露迅速而及时,通常是一人疑问,八方证实。在这种情况下,一些通过综艺或影视节目而构建起来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明星人设便岌岌可危。例如罗志祥“时间管理大师”事件使其“好男人”人设崩塌;仝卓高考身份造假事件使其“乖巧”“努力”人设崩塌。互联网时代下,明星人设崩塌事件愈发频繁,这些“人设崩塌”的事件不仅违背了社会的道德规范,而且对人们的认知尤其是青少年群体的三观产生影响,应该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
“拟剧理论”这个概念具体是由美国学者戈夫曼提出并进行阐述的。在《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一书中,戈夫曼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这一戏剧思想,并试图用它来解释人们之间互动的动力学,他认为人与人在社会生活中的相互行为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种表演,我们每一个人就像演员一样,在某种特定的场景下,按照一定的角色要求在舞台上表演给观众看[1]。拟剧理论中人们都带有一层“面具”,我们所看到的并不是人们的真实状态,而是他们为了让我们看到想看到的而费尽心机所表演出来的,以此来形成一种“期望效应”。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人们总是趋向于把自己积极、正面的形象呈现在其他人面前,从而得到他人的喜爱和接受。明星亦是如此,有着比普通人更强烈的表演欲望,以此来掩盖真实的自己。
“人设”是指人物形象的设定,一开始是用于漫画、动画、电影中的专业词汇,包括给某一人物设定的性格特点、外貌特征、人物造型等[2]。当下,我们所说的“人设”更多的是与明星联系在一起,即所谓的明星人设,“主要指明星传达给大众的整体形象,是一种社会建构的象征性符号[3]。”这种象征符号是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伦理道德规范相契合的。同时,明星人设也承载着粉丝的期望,与粉丝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谋而合。
拟剧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的行为互动是一种表演。这种表演存在于前台的舞台之上,前台与后台之间的割裂,使观众更多的关注戏剧的前台表演。明星人设的构建正是基于观众、粉丝群体过度关注心理,明星在前台诸如社交媒体、团综等上面运用视频、文字等方式来构建固定的角色形象,以达到观众、粉丝群体的期望。
1.积极传播正能量,巩固主流价值观
明星相比于普通人而言,自身携带着更多的关注点,长期生活在聚光灯之下,他们的言行举止被无限放大。一个成功的人设形象,其塑造必然是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契合的,符合人们对于真善美的普遍认知。由明星人设所传播的积极正能量的信息,对粉丝群体也会产生正面的效果。粉丝在明星的道德模范的示范作用下,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传递真善美的价值观念,巩固主流价值观。
2.产生商业价值,带来经济效益
明星人设的构建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个成功的人设,就如一个商业品牌一样,其背后会产生商业价值,从而带来经济效益。例如四川理塘丁真,凭借七秒的视频一夜之间爆火,其所构建的“清纯”“天真”的人设,不仅赢得了一批粉丝的聚集,形成了粉丝群体,带动了四川理塘旅游业的发展,为四川的旅游事业进行了宣传,赢得了良好的口碑,还引发了四川和西藏官博之间的“battle”,获得了更大的关注度,引起了一波“丁真热”。丁真人设的成功构建,产生了积极正面的社会效应,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3.形成意见领袖,积极引导舆论
明星通过特定的符号表达,诸如视频文字图片的分享,将自己包装成一定的“人设”,使之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符合受众的期待,从而吸引更多的受众群体。其言行会影响粉丝以及社会大众的行为举止,产生意见领袖的效果。通过前台表演构建成功的人设,拥有庞大的粉丝基数,可以促进一个事件的快速解决,积极引导社会舆论,使之符合主流价值观的内涵。何炅谢娜通过主持快乐大本营被人们所熟知,并经过多年的人气积攒,在新浪微博累积了超过一亿的粉丝量。在遇到社会热点问题时,他们通过微博发声,可以快速的引导舆论,从而促进问题的解决。
明星人设的构建实质就是一种表演,通过在公共平台或荧幕上表演一种符合大众审美的认知,以此来达到完美人设的目的。
1.表演的实质:印象管理
明星长期生活在聚光灯之下,在面对镜头时,他们会注意自身形象的管理、语言的表达,及时调整与自身人设不相符合的行为举止。戈夫曼认为,人们在与其他人进行交流时都是在扮演一定的角色,在舞台上进行表演,从而去控制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明星亦是如此,明星表演的实质内涵,就是管理粉丝对自己印象的形成,塑造其独特的人格魅力。正如贾玲、沈腾等在综艺节目塑造的诙谐幽默的人设,被观众喜爱和圈粉。他们接梗、破梗的能力为观众所折服,通过这种印象管理的方式,塑造了自身独特的人格魅力。
2.表演主体:对自身形象的塑造
明星人设构建的表演主体是为明星本人及其团队。传统的明星将工作与生活分开,形象的建构只是其在工作中的角色设定,并不带有个人生活的内容。新媒体环境下,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拓宽,互联网的产生,明星的自我呈现也不再局限于传统场景。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明星的形象建构、行为处事以及与观众、粉丝的互动都可以通过网络搭建的平台进行表演,对自身形象进行塑造。因此,在镜头前明星的表演是有意识的,带有目的性的去建构“客我”的形象。
3.表演内容:契合社会主流价值观
一个成功人设的构建,表演内容必须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内涵,与其保持步调一致。向受众展示他们积极乐观善良的一面,符合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认知。例如仝卓在人设崩塌之前所构建的“积极向上”形象,收到了年青一代的追捧和喜爱。明星人设的成功构建,是这个社会所追求的精神文明的缩影,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因此,明星人设构建的表演内容必须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
明星人设有构建的过程,必然有崩塌的结果。
1.后台生活公开化,与前台表演相异
传统场景中的明星后台生活与前台表演界限明确,观众极少参与明星的后台生活,明星个人也不会将后台生活暴露在前台。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观众接触信息的渠道拓宽,能够多方面的了解到明星的后台生活,明星个人也会在社交平台分享自己生活的点滴,与粉丝一起分享后台生活的快乐。于是明星的后台生活便逐渐公开化,后台生活与前台表演的界限模糊。这种公开化会引起明星在前台表演中所构建的人设的崩塌,前台的构建与后台生活的言行举止不相符合或不一致,容易给观众造成一种“反差”。
2.粉丝参与明星生产,过度解读人设角色
明星与粉丝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明星需要聚集粉丝人气来积攒流量,而粉丝对明星有一种崇拜、迷恋、期望的感情。在明星人设成功的构建过程中,粉丝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直接为明星的流量和人气做出了贡献。但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环境下,粉丝对明星的投入了过高的感情,容易对人设或影视角色过分解读,物极必反,导致明星辛苦建立的积极正面的人设崩塌,招致观众反感。
1.干扰社会秩序,扰乱公众的价值判断
明星人设的崩塌,虽然是对一种虚假营销的揭露,还给观众一个真实的结果。但这种揭露,会对社会秩序造成冲击。在当今时代下,明星人设崩塌事件层出不穷,不仅是年轻艺人的人设崩塌,就连一些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也不能例外。长此以往,社会认知扭曲,社会失序,人们会逐渐接受明星的虚假人设,形成一个“建构-崩塌-再建构”的循环怪圈,即使人设崩塌,观众也会选择原谅,明星重新拾起人设,洗白之后重新获利。如此一来,公众的价值判断被扰乱,不利于社会秩序的良好发展。
2.破坏粉丝文化,不利于形成社会认同
明星是粉丝群体形成的核心基础,明星人设中寄托了粉丝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粉丝的情感表达。粉丝对于自己喜爱的明星存在着特殊的情感,并在群体活动中通过为该明星打榜、签到等方式形成特有的粉丝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明星更好的营销人设。明星人设的崩塌是明星的真实生活状态、言行举止与其所营造的人设不相符,与社会伦理规范相背离而产生的结果。明星人设崩,使粉丝群体存在的核心基础消失,粉丝由于群体而产生的群体归属感消失,让粉丝产生失落感,打破了粉丝对于美好事物的情感寄托,导致社会认同危机,不利于社会认同感的形成。
3.商业价值流失,造成利益损失
明星人设崩塌之后,其言行举止会遭到观众及其粉丝的抵制,他们会放弃之前对明星的追捧,转而沉默或退出粉丝群体。明星自身所携带的商业价值便会消失,随之而来的便是解约,代言被替换、产品会下架,综艺节目的镜头也会被删除,明星及团队会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某明星在陷入“出轨门”事件后,其参与的综艺节目镜头被替换,代言也被解除,个人遭受了极大济损失。明星人设的崩塌,除遭受经济损失之外,更多的是对社会道德规范的冲击,使受众对于共同认可的社会规则产生怀疑,不利于社会长期稳定的发展。
明星相比于普通人而言,自身携带者更大的能量和作用,其行为举止可以对社会大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很多粉丝将自己喜欢的明星视为奋斗的对象,学习的榜样。因此,明星应该用心演绎更好的作品,而不是构建虚假的人设。人设的构建与崩塌是不断对社会伦理道德规范的冲击与修正的过程,频繁操作,易使人们麻木,社会失序。因此,明星更应规范自己的行为,约束自己的不当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