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事迹融入园林类专业“双成”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实践
——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园林艺术系为例

2020-01-17 08:07张义勇李艳萍李国强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塞罕坝承德园艺

张义勇,李艳萍,李国强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塞罕坝精神已经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张靓丽名片,更是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宝贵财富。塞罕坝的发展模式为承德转型绿色发展提供了范本,地方经济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作为培养生态建设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融入教学传承精神是我们需要长期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我们从2014 年开始,积极探索将塞罕坝精神引入学生教育,进而融入园林类专业“双成”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多年实践现总结如下:

一、融入塞罕坝精神内涵

(一)塞罕坝精神由来:塞罕坝林场地处承德坝上。由于开围放垦、日本侵略,把山川秀美、林壑幽深、千里松林、木兰秋狝的风景地变成了“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荒芜之地。塞罕坝人经过三代55 年持续不懈努力,改天换地,造林112 万亩,创造又一人间奇迹。2017 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指出:55 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1]

(二)塞罕坝精神内涵:由中宣部组织的塞罕坝机械林场生态文明建设范例新闻采访团2017 年7 月10 日起赴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展主题采访,赋予了新时代精神。忠于使命:植树造林,防沙固沙,修复生态; 艰苦奋斗: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科学求实:大胆探索,坚忍不拔,尊重规律;绿色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塞罕坝精神是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理想信念、四个意识、贯彻中央部署;塞罕坝精神是攻坚克难的顽强意志:敢于担当、改革创新、苦干实干;塞罕坝精神是久久为功的执着精神:功成不必在我、沉下心来抓落实、一张蓝图绘到底。

(三)塞罕坝取得的成效:经济效益:建场以来,累计向塞罕坝林场投入3.49 亿元,其中国家投资2.5亿元,林场自筹0.99 亿元。截至2009 年底,林场有林地面积110 万亩,林木总蓄积1012 万m3,林木价值40多亿元,林木每年生长增加蓄积80 万m3,增值3 亿元,多年来累计上缴利税近亿元,现林场固定资产3 亿多元,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塞罕坝资源总价值为152.9 亿元,投入与产出比为1 ∶44。

生态效益: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74.7 万吨,释放氧气54.5 万吨,可供199.2 万人呼吸;林区空气负离子平均含量比北京城区高出5 倍。年无霜期由52 天增加至64 天,年均大风日数由83 天减少到53 天,年均降水量由不足410 毫米增加到460 毫米,林区空气湿度比林区外无林地高出50%[2]。

生态条件的持续改善,极大促进了生物多样性,据调查目前野生脊椎动物261 种,鱼类32 种,植物625种,昆虫660 种。大型真菌179 种。

社会效益:建成了大片用材林,为改变京津地带风沙危害创造了条件,积累了大型国营机械化林场经营管理经验,研究积累了高寒地区育苗、造林和育林的成功典型范例。多元经营理念,生态旅游、以旅游促管理,以快促慢,以短养长,实现良性可持续发展。自力更生,不等不靠,创新发展。

(四)塞罕坝取得的荣誉:2006 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2007 年感动河北集体人物:2014 年承德日报全方位宣传塞罕坝先进集体;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并作典型发言;获得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省、市委决定学习塞罕坝先进集体;2016年承德塞罕坝精神先进事迹报告会;2017 年习总书记批示;河北省委命名“生态文明建设范例”;全国报告会、全省报告会;2017 年12 月,塞罕坝林场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二、融入与传承塞罕坝精神的实践路径

(一)深入学习座谈采访:园艺系学习和落实塞罕坝精神行动早,落实快。市新闻媒体系领导、师生、2014 年承德日报,以“传承精神之火奋斗永不停息”,承德晚报“用激情与奋斗演绎无悔的青春”报道了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园艺系,召开向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学习座谈会,组织广大干部师生学习塞罕坝先进群体事迹,弘扬“塞罕坝精神”,并对师生进行了采访。塞罕坝林场三代人在寒冷空旷的荒原上,坚定信念、追梦不止,用自己的勇气和毅力书写了一部艰苦创业的奋斗史,谱写了一曲人类再造秀美山川的英雄赞歌。2014 年3 月18 日,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向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学习座谈会,组织广大干部师生学习塞罕坝先进群体事迹,弘扬“塞罕坝精神”。1962 年,原林业部紧急从全国18 个省市的24所大中专院校调配127 名毕业生和当地242 名干部工人组建塞罕坝林场,集体奔赴塞外荒漠,这些人中有原承德农校(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前身)33 人,通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将一片荒山野岭变成了世界上最大人工林海。河北旅游学院的青年教师和学生们对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执著追求精神感到由衷敬佩。园艺系主任张义勇说,塞罕坝人艰苦奋斗的事迹非常感人,“塞罕坝精神”充分体现了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敬业爱岗的优良品格。作为高职园林专业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响应市委的号召,组织广大师生广泛开展学习活动,提高专业技能,积极投身祖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园艺系的青年教师田晓说,我们的老前辈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创造了一个变荒原为林海、让沙漠成绿洲的奇迹。“塞罕坝精神”已经成为构筑生态文明中国梦的时代旗帜。作为一名园林专业青年教师,今后我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铭记和弘扬“塞罕坝精神”,争取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园林行业从业者。

(二)深入塞罕坝机械林场与老毕业生举行座谈会:2016 年11 月,园艺系主任张义勇教授讲:园艺系前身是热河省农林专科学校和承德农业学校,已经有近70 年办学历史,为社会培养了大批农林专业人才,塞罕坝机械林场有一批园艺系毕业的优秀学生,他们是学院宝贵的财富。园艺系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精心制作十余个插花作品慰问老毕业生,与学院领导一起到林场与园艺系毕业的林场老毕业生进行座谈。在座谈发言中汇报了园艺系发展情况,并表示:参加这次座谈会,优秀毕业生的事迹让我深受感动,他们是无数优秀毕业生的代表,他们所体现出的战风沙、斗严寒、忍寂寞,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塞罕坝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宣传和弘扬、传承。这种精神正是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的。也是当代人应该学习的。作为高职园林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积极组织广大师生广泛开展向优秀毕业生学习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扎实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促进大学生学好园林专业,提高专业技能,艰苦创业,积极投身美丽中国建设。我们系园林类专业目前在校生四个专业971 人,近几年实现了招生就业两旺势头,我们要发扬“塞罕坝”精神,努力把园林类专业办成高职名牌专业。

(三)邀请林场系优秀毕业生到学院做事迹报告会:2017 年5 月学院邀请承德农业学校老毕业生塞罕坝林场第一代创业人,来学院为教职工和大学生做创业报告。园艺系全体教职工、20 个学生代表参加。会后系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师生学习活动,掀起了学习高潮,努力将塞罕坝精神落实到教学和学专业的实际行动中。举办了学习塞罕坝精神征文活动。青年美术教师张峰为中国文联作家深入林场进行创作服务。2017 年9 月21 日在全国上下喜迎十九大之际,园林艺术系组织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观看“喜迎十九大·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承德市学习塞罕坝加快走新路”音舞诗会。

(四)组织学生参加《最美的青春》电视剧的拍摄工作:2017 年10 月11 日,在喜迎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受市委宣传部委托,园艺系组织二百余名学生远赴坝上参加《最美的青春》电视剧的拍摄工作。该剧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塞罕坝林场三代务林人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我系师生于10 月11 日晚九点来到内蒙古和河北省交界处多伦县和围场县,次日凌晨2 点就投入到紧张的拍摄前的准备工作中。拍摄现场风雪交加、寒风凛冽,同学们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但没有人叫苦喊累,每次拍摄后回到驻地都将近晚上7、8 点钟,带队的李国强副书记和徐存文老师组织同学们用餐、住宿、化妆、演出及来回交通,忙前忙后,难得片刻空闲。15 日晚6 点我系师生圆满完成演出工作,于晚11 点安全回到学校。 这次参演活动,让我系师生深受教育。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表示,作为园林建设者,要认真学习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的塞罕坝精神,把总书记的期望和塞罕坝精神落实到学习和工作中。

(五)成立“塞罕坝精神”研究会,树立学习典型:5 月17 日,在二号教学楼402 教室举行了“塞罕坝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在系领导支持下,在园林161 班成立了塞罕坝精神建设班集体,并开展了讲座和交流各种活动。园林161 班获得了院级先进班集体。

(六)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2018 年6 月底,按照学院安排,开展了200 人的“双创双服”培训工作220 学时,开展了校园绿化美化系列活动。发扬塞罕坝精神,发挥老毕业生传帮带作用,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长足发展。进一步支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累创新创业实践经验,园林161 班步天涯、杨坤鹏同学在敏思共创教育集团负责500 人以上的劳务派遣工作,收入可观。

7.组织师生代表赴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展植树活动:2018 年6 月13 日, 园艺系开展学习“塞罕坝精神”活动,促进园林专业学生更好地践行“塞罕坝精神”,把“双成”教育工作推向深入,园艺系组织党员教师和学生代表前往塞罕坝机械林场,探寻与学习“塞罕坝精神”。 园艺系师生代表参观了塞罕坝展览馆,并通过栽植一棵棵小树,亲身感受了塞罕坝人正是靠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锨一镐、一坑一苗,建成了百万亩的人工林海的坚忍不拔的意志。返校后举办了“塞罕坝精神”活动橱窗展。

三、塞罕坝精神融入园林类专业双成教育人才培养方案

将塞罕坝精神融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范化、持续坚持,使之入课堂、入头脑、付诸行动。园艺系四个专业都属于园林类专业,始终以为国家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人才为己任,为京津冀园林企业和政府培养了大批园林绿化人才。塞罕精神与学院双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高度契合,相互融合必将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针对学生毕业后主要到园林公司、林业部门、城市园林绿化部门、园林绿化监理公司、公园、旅游景区、房地产开发公司,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各岗位技能和管理工作的实际,结合塞罕坝精神,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能力素质培养。

(一)职业道德与素质培养:结合塞罕坝事迹和精神培养学生具备爱岗敬业、勤奋务实和诚实守信品质,具有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合作意识和奉献精神,具有创新与开拓进取精神,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职业道德和基本的文化艺术素养。把塞罕坝精神融入课堂:增强学好园林专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和自信心,为国家美丽中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生态文明,发光发热,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力量。塞罕坝人物事迹融入课堂。用母校前辈事教育现代人,用身边校友事感动身边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育人感召人。

(二)专业能力培养:融入塞罕坝事迹培养学生具备各类园林植物识别、繁育、栽培、养护与应用、园林绿地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植物保等能力;园林工程施工组织管理、园林工程招投标与预决算能力;园林工程施工监理能力;具备小型绿地设计和施工现场变更设计能力;具备园林工程资料管理能力等。塞罕坝人通过55 年的造林实践积累了世界领先的技术标准、生产管理规程,如高寒造林、育苗、管理技术世界一流标准,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和师生实践经验,丰富园林类专业技术、经营管理、创新创业科学理念。

(三)方法能力培养:运用塞罕坝事迹和精神培养学生具备计算机应用能力;具备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具备计算能力、信息搜集和整理能力;具有自主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自主学习、终身学习及创新能力等。

(四)社会能力培养:引入塞罕坝事迹和精神培养学生具备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体魄,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具备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具备运用政策和法规能力;具有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能力;具备基本的创业能力。

(五)制定成人教育活动方案:通过入学教育、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暑寒假期社会实践、毕业教育等全过程教育,将塞罕坝事迹和精神融入修身立德、劳动实践、职业成长等各项活动,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促进塞罕精神的持续传承和发扬。持续学习,入心入脑,付诸行动,融入人才培养全程。

(六)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学习园林类专业的优势,毕业后积极投身河北尤其是承德的生态文明建设,将承德的区位和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承德的区域面积最大,森林覆盖率最高,水资源最丰沛,矿产资源最丰富,文化特色最鲜明,最为特殊的是区位优势。承德的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希望在生态,必须始终将生态文明建设贯彻于承德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弘扬塞罕坝精神,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天蓝、地绿、水秀的美丽河北[3]。

猜你喜欢
塞罕坝承德园艺
成都好特园艺有限公司
《承德医学院学报》征稿细则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奋战在塞罕坝的农大人
园艺奇葩
江苏“塞罕坝”水上绿森林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承德分行
园艺
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