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储存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很大变革,电子资源成为当今人们获取图书信息的重要方式。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纸质文献还没有被淘汰,尤其是在一些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仍然是其资源建设的主体。在高校的纸质文献中,尤其是一些古籍历史文献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但这些纸质文献在保管中容易老化受损,大大影响了图书馆文献的资源建设,不利于广大读者长久利用。为了增强纸质文献的耐久性,文献资源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纸质文献保护技术》作为一本相关方面的专业性书籍,在这方面给与了我们有效的建议。
《纸质文献保护技术》是一本介绍纸质文献保护及修复技术的专业书籍。第一章追溯了纸张发展的历史,介绍了不同的造纸工艺和纸张种类。第二章从专业角度介绍了纸张的组成与结构。第三章系统叙述了纸张在各种环境下损坏的原因和机理,包括老化、虫害、霉菌对纸张的损害的原因及影响等。最后则具体介绍了纸张的脱酸、防虫、防霉以及保存保护、修复加固等方法。本书全面系统介绍了纸质文献的保护技术,为高校图书馆纸质文献的资源建设与利用提供了有效保障。
高校图书馆作为一个精神文化基地,有为教师、学生提供读者服务的义务,馆藏资源成为其避不可少的物质基础,为教研及读者阅读提供基本保障。虽然当今网络电子资源发展迅速,但无论从馆藏数量还是读者习惯来说,纸质文献仍然在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中占据主体地位。但是纸张作为文献的传统载体,容易受到损害,大大影响了文献的数量和质量,不利于读者长久利用,所以纸质文献的保护工作是高校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环节。目前,影响纸质文献保管的因素有以下几个:一是光照。在传统纸质文献中,纸张材料的主要成分是植物纤维,这些成分在光的辐射下容易发生物理、化学反应,使纸张氧化后发黄,影响纸张强度,降低纸张的耐久性。二是温度和湿度。当储存环境温度过高时,文献体内水分蒸发过快,纸张会因为脱水而变形,相应的文献的粘接剂也会变得不牢固。当环境湿度过高时,不仅会影响纸张尺寸,还会滋生细菌,使文献发生霉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三是虫害。纸张材料本身有适于昆虫繁殖的物质,再加上储藏地湿度过高或者通风条件差,导致纸质文献容易招致虫害。虫害可以最直观地造成文献的破损,严重的可造成文献无法阅读。四是有害气体和灰尘。纸张的主要成分在吸收有害气体后,会导致纸张的强度和延展性降低,字迹材料在受到侵害后也会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识。灰尘不仅容易沾污文献材料,还容易滋生细菌。
纸张材料受损会使纸质文献寿命减短,不利于读者重复利用,影响知识文化的继承和传播,只有针对具体的受损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延长纸质文献的使用寿命。首先,要注重防火。纸质文献以纸张作为载体,纸质材料为易燃物,一旦发生火灾,将会造成文献的永久性破坏,所以防火是高校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可以从源头上消除造成火灾的因素,严禁易燃物出现在馆内。同时也要做好火灾防护工作,配备足够的灭火设备;其次,高校图书馆一定要注重馆藏资源的环境建设。针对紫外线辐射会对纸质文献造成破坏,纸质文献的保管一定要考虑采光条件,切记不能选择光度过强的楼层。另外,要注重馆藏环境温湿度的把控。一般来说,书库适宜的温度为14~24℃,相对湿度则保持在45%~60%最佳。为了达到相应的温湿度,可以借助各种设备,比如放置和安装去湿机和防热层等。不同季节,根据需要,可以选择开关门窗来对温湿度进行调节;除此之外,要做好防虫、防霉以及纸张脱酸工作。馆藏环境湿度过高和卫生环境差都容易造成昆虫繁殖,所以一定要常对书库进行通风、对图书要定期进行清洁。在纸质文献出现虫害后,要积极使用防虫药物。可以选用磷化铝、环氧乙烷等香薰药物,可避免对图书造成破坏。在书刊发霉时,也要积极使用甲醛等防菌剂,以防止霉菌对书籍的进一步侵蚀。纸张原材料里含有大量的酸,容易发黄老化,为了增强纸张耐久性,要借助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反应对图书进行脱酸处理。常用的脱酸法如碱水溶液脱酸法,将拆散的书浸泡在氢氧化钙、碳酸氢钙的水溶液中进行脱酸,以延缓图书的泛黄老化进程。最后,要及时做好纸质文献的加固修复工作。除了光照、虫害、霉菌等自然因素外,随着图书流通次数增加,一些人为的因素同样会造成书籍的磨损和破坏。书刊破损后要及时进行修补,一般来说,对于缺角缺页的要选用材料相近的纸张进行填补,在字迹上也要尽量要求相近。装订线断了的要重新进行修订,对于一些珍贵的书籍,可以加盖封面、配备书函,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纸质文献是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进行科研和阅读服务的物质基础。纸质文献的修复和保护不仅可以增强图书的数量和质量,还有利于读者重复、长久地利用文献,有效保障了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建设。《纸质文献保护技术》一书为我们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相信只要掌握了这些相应的技术,纸质文献将能更好地服务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