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微
一、 创设趣味化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小学阶段学生对于像信息技术这样的新兴事物一开始会充满兴趣,但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还在起步阶段,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他们容易出现明显的倦怠情绪。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采取形式丰富、内容有趣的教学手段创设趣味化的课堂,引导学生充满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可采用设置课堂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寓教于乐氛围中实现教学任务的达成;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可设置一些趣味性的课题研究或汇报活动,这类活动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对教学内容产生研究和求知的欲望。以“输入文字”这一课时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对文字输入方法进行基本的讲解和训练之后,可以在课堂上开展一项“比一比,看谁打字速度快”的游戏活动。比赛开始前教师在多媒体屏幕上投放一段文字,因考虑到学生刚刚接触文字输入法,打字的速度较慢,所以该文段的字数应控制在50到100字。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擅长的输入法来完成游戏,并用秒表记录学生们完成文段所花费的时间。对于完成速度快、准确度高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赞扬,同时可以请他们讲讲自己速度快的秘诀,帮助其他学生共同进步;对于打字速度较慢的学生教师应当以鼓励为主,建议他们在平时多加积累和锻炼,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还有许多的表现机会。
二、 引入合作模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从本质上来讲人类是社会性动物,在社会生活中人际关系的处理非常重要。在小学教育阶段引入合作学习是一种培养学生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有效方法。一方面,学生能在交流的过程中比较别人与自己想法的异同点,并进行自主的判断,从而实现对个人思维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在合作完成某个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既能表达自我想法,也能聆听他人观点,实现了信息的交互。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合作学习的模式,不仅有利于教學目标的实现,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形成团队信任感、个人责任感等优秀的个人品质。例如在教学如何设置幻灯片背景时,教师可以先教授学生如何把幻灯片的背景改为特定的颜色,待学生操作练习熟练后,可以提问:那么如何把背景改为来自电脑中的特定图片呢?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在学生分组活动后,请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上台在全体师生面前汇报演示结果。在小组讨论时,学生会通过交流,交换各自的意见,同时对别人的意见进行分析,对各种合理建议进行尝试,最终找到把幻灯片背景改为来自电脑中的特定图片的方法。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学生在进行合作,通过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意识,对今后学生融入社会和集体发挥更大作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创设教学情境,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小学生抽象思维体系尚未完全形成,他们更容易接受形象具体的教学内容,因此在小学阶段情境教学的作用就显得尤其重要。在认知教育层面,情境教学能通过创设具体化的情境吸引学生参与到理论的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抽象理论到具体实践的转化;在情感教育层面,情境教学能够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这些情感因素能使学生产生一些情绪反应,形成一些情感态度,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则需要采取有效手段对学生的这些情感活动进行积极引导,促进学生独立完善人格的形成及正确价值观的建立。比如在讲解六年级选修教材“旋转动画”这一课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向学生介绍关于“旋转”的动画例子。在授课前,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广受学生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的灰太狼被打飞的片段,动画片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播放动画片,引入合适的情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旋转”这一抽象概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灰太狼被打飞的画面,这种夸张而又幽默的表现形式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同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这个片段中,看到了什么现象?灰太狼被打飞是如何运动的?接着带领学生自习观察灰太狼的空中旋转动画,讨论旋转的方向和方式。在学生进行热烈讨论的同时,教师继续对 Flash 动画制作的过程和方法开展讲解。通过引入动画这一情境,改进了教学方式,让学生注意力更集中,并能主动观察和思考,对提升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塑造探索精神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在社会生活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对于现代人来说,智能手机、电脑等信息化工具不仅仅是处理信息的工具,还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化革命也深刻地影响着教育的开展方式,信息化工具已被广泛运用于教学实践中。在小学阶段开设信息技术课程,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信息化技术,学会信息化工具的使用方法,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信息化手段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