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哪吒闹海》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出现,历经四十载,在市场化的大背景下,国产动画设计正面临着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艰难时期,文章针对国产动画设计的现代化转型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策略。重点分析了《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近年来涌现的优秀动画作品。经过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和策略。《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缘起》等近年来涌现的优秀动画作品,他们无一例外都运用了传统神话故事的题材,但没有照搬原著,而是巧妙地运用传统元素,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再创造。
关键词:国产动画 哪吒 传统 现代 动画设计
中图分类号:J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20)10-0132-03
引言
国产动画设计的探索和实践发端于上个世纪初期,以万氏兄弟首开先河。我们的动画前辈们很早就意识到,动画设计中需体现本民族的风格特点,以特伟导演为代表的一批动画人也充分实践了这一点,他们专注于对本民族的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借鉴和设计,剪纸、水墨、戏曲、古琴、园林……利用这些被公认的文化精粹,设计出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开创了一个属于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而《哪吒闹海》就是这一时期的优秀作品,该片于1979年上映,取自明代《封神演义》、《西游记》等文学作品中记载的神话故事,由严定宪、王树忱、徐景达导演,因其特别的中国风格在国内外获奖颇丰,它也成为了中国动画迷们心中“中国学派”的经典代表作。暌违四十载,由霍尔果斯彩条屋影业出品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于2019年暑假上映,累计票房共50亿,跃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的第二名。四十年间中国动画设计经历了风风雨雨,面对着市场化的大背景,遭遇了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艰难时期,正是由于《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一大批优秀作品的涌现,让动画迷们看到了国产动画焕发了新生,他们无一例外都运用了传统故事的题材,但并没有照搬原著,而是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第二次创作,收到了不错的反响。
一、对神话故事进行合理的改编
在国产动画的设计中,一直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即题材上是否需要运用传统的神话故事。如果从中国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1年)算起,在八十年的发展历程中,有不少借用神话故事题材的成功案例,特别是在动画的“中国学派”发展的鼎盛时期,像《大闹天宫》《猪八戒吃西瓜》《天书奇谈》……每一部都是独具匠心且蕴含了深厚的中国文化底蕴的作品。但进入了商业动画发展的新时期,时代的剧变,观众审美的转变等诸多因素交织在一起,导致照搬神话故事原著的做法似乎行不通了。
(一)国产动画对于神话故事进行改编的尝试
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审美剧变的时代,照搬原著进行动画设计的做法显然已经过时了,如果我们去总结下近几年较成功的几部国产动画,不难看出,他们无一例外都选择了传统的神话故事为题材,但是在设计上都进行了“大换血”,看似还是在传统神话故事的背景之下,实际又重新建构了一个全新的原创故事。《大圣归来》对原著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设计上的诸多大胆尝试都为这部作品赢得了观众的认可。此片虽取材于《西游记》,但没有追随传统《西游记》题材的影视剧,描述孙悟空、唐僧师徒西天拜佛求经路上的故事,而是重新选取视角,描绘了孙悟空被压五行山下,被江流儿(唐僧十世轮回的第一世)揭开封印,江流儿激发孙悟空从颓废失败到重燃斗志,重新转换成大英雄的传奇故事。《白蛇缘起》这部作品也是在民间传说“白娘子”的基础上进行改编,设计了一个“前传”的故事。
(二)《哪吒之魔童降世》对于原著故事的改编
《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西游记》《封神演义》《三教搜神大全》等几部古典文学作品,由著名的动画人饺子执导兼编剧,创造了累计票房50亿的成绩。此片在2019年第十二届中国国际漫画节中连获最佳动画长片奖金奖、最佳动画导演奖、最佳动画编剧奖、最佳动画配音奖四项大奖,并且入围了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初选名单。此片利用传统题材而又不拘泥于传统的方式值得我们研究。《哪吒之魔童降世》没有沿用过去哪吒题材影视剧中的经典情节,去着重刻画哪吒与龙王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是独辟蹊径,添加了一个精巧的设计,在《封神演义》原著中,太乙真人奉师命将奇宝“灵珠子”护送下山投胎转世,而《哪吒之魔童降世》将奇宝设计为一颗吞噬天地灵气的混元珠,混元珠分为魔丸和灵珠,原本应该是灵珠转世的哪吒,阴差阳错却化身为魔丸,而整部影片讲述的是哪吒虽然生来就是魔童,却逆天而行,不服从命运的安排,抗争到底的成长故事。其剧本改编的成功要点就是突出人性、人情,本片重塑太乙真人与哪吒的師徒情,李靖与哪吒的父子情,敖丙与哪吒的朋友情,以这三段感情为主线,辅以其他众多人物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链。如果和之前的《哪吒闹海》做对比,经过改编后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人物塑造得更丰满,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对哪吒的设计一改过去英雄少年的正统形象,变为一个长着黑眼圈,人见人怕的魔童,虽天赋神力,但他也是一个普通的顽皮小孩,希望被陪伴、被认可,这一设计打破了哪吒在观众心中的固有形象,哪吒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性格,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这部动画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对于原著进行合理化的改编,以及对哪吒形象亦正亦邪,情感复杂变化地刻画,正是片中对于人性的讴歌和赞美,与观众之间达成了共情。
(三)国产动画对传统神话故事题材进行改编的必要性
从以上几部国产动画的设计中我们可以看出,观众对于传统神话故事题材的动画接受度比较高。神话故事是中国五千年的漫长历史岁月中逐渐形成的传统文化的产物,神话又可以分为上古神话、宗教神话、民间神话和文学神话,例如白娘子的故事就是民间神话,而哪吒和孙悟空都来自于文学神话,神话故事反映了历代中国人对于天地宇宙、自然、社会的朴素的哲学观,是通过“幻想”的形式完成的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这些神话故事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价值,还表达了对于中华民族最核心和优良的品质与传统的讴歌。传统神话故事题材可以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但是必须进行现代化的设计,否则会被认为有炒冷饭的嫌疑,一成不变的故事并不能吸引观众,观众期待看到的是颠覆与重构,《哪吒之魔童降世》《大圣归来》《白蛇:缘起》等这些优秀的作品都饱有这种创新精神,但是当我们仔细去审视这些作品,你又会发现,虽然故事改变了,但是精神内核没有变,故事中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变,难道我们喜欢孙悟空不是因为其敢于斗争、勇于牺牲、自强不息、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所打动,难道我们喜欢哪吒不是因为其顽强斗争的意志和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抗争到底的英勇行为所感染。作为一个动画设计者理当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社会责任,因为这些神话中蕴含的精神内核是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且可以继续发扬的,是过去也是现在推动社会、民族不断发展的源动力。
二、国产动画设计巧妙融入传统元素
中国的动画人很早就注意到动画设计中应当融入中国传统元素,才能更好地体现其民族性、独创性,《骄傲的将军》《小蝌蚪找妈妈》《山水情》《大闹天宫》等这些作品,从剧本到配乐的设计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动画处于一种低靡发展期,欧美商业动画大量涌入,使得我国的动画生态遭到了重创,人才流失严重,原先的艺术动画的生产也逐渐萎缩,一时间,又无法适应商业动画发展模式,只能盲目追随欧美、日本的动画风格,逐渐迷失了方向,也失去了自己的特点和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的能力。
(一)国产动画设计融入传统元素的尝试
2005年国产动画片《摩比斯环》曾在58届戛纳电影节上,引起国际电影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它是中国三维动画电影史上首部投资过亿的三维动画长片,这部集合了当时国际三维动画精英,动用了400名动画师,耗时五年才设计完成的作品,在2006年中国内地上映的时候仅获得了300万的票房收入,可以说,摩比斯环拥有了当时顶尖的动画技术,然而只重技术,没有内涵,完全西化的视觉语言和故事设计,是无法打动中国观众的。后来中国的动画人逐渐认识到动画设计应立足于本国传统文化,融入本国的传统元素,但实际操作起来却面临重重困难,即使是一些口碑还不错的动画作品,也存在着民族元素融入的设计简单、生硬等问题。
这一现状从《大圣归来》开始有了明显的改观,对于民族元素的设计也比较巧妙,中国山水画、斗拱飞檐古典建筑元素被运用到动画场景的设计中,昆曲、秦腔等戏曲形式和中国古典乐器古筝、月琴、板胡被运用到动画音乐的表达中,除此之外还有皮影戏、布偶、剪纸等传统艺术元素也被大加利用,展现了耀眼的光彩。水墨动画的设计是利用了中国画的元素,去表现山水意境和飘逸灵动的人物形象,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动画类型,在中国动画商业化之前,水墨动画《山水情》,制作之精良,艺术水准之高,已然成为了中国艺术动画的巅峰。《白蛇缘起》的设计依赖了丰富的传统艺术资源,同时又借鉴了水墨动画探索积累的经验,片中水墨画的元素设计恰到好处,既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固有的审美,又让我们看到了现代动画技术与传统中国画艺术的相映生辉。《大圣归来》《白蛇缘起》较之同时期的民族动画作品,不仅在设计上善于利用传统元素,更懂得传递内在的民族价值观,所有传统元素的设计不是空洞的存在,而是为塑造人物,叙述故事,表达内涵服务。
(二)《哪吒之魔童降世》在视觉语言的设计上融入传统元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无论是视觉语言还是听觉语言的设计都全方位的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首先在视觉语言设计上,龙、太极八卦、莲花、玉如意、三星堆青铜器、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马家窑彩陶、商周青铜乐器铙等,这些能够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民族共同情感和记忆的符号被大加利用,在动画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相信看过《哪吒之魔童降世》的观众都会对片中那两只又萌又蠢的“吉祥物”李府的守门结界兽映像深刻,这对“活宝”为影片带来了很多的笑点,结界兽的设计参考了四川成都广汉的三星堆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和青铜鹰形铃。参考戴金面罩的青铜人头像设计的结界兽,平头、剑眉、大眼、宽鼻、招风耳、宽口抿嘴,这些特征与文物特征非常吻合,如果仔细观察结界兽身上的纹饰设计为雷纹,而三星堆青铜立人像上最多的就是雷纹。另一只结界兽的设计参考了三星堆出土的青铜鹰形铃,除了凸出的大圆眼睛之外,鹰形结界兽向内卷曲的鼻子造型設计和鹰形铃弯曲的嘴部设计十分相似,这只结界兽背部还设计有扉棱,扉棱为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装饰,一般为凸出的条状造型,这个扉棱的设计与鹰形铃的冠羽和身上的羽翼极为神似。这两只结界兽的设计表现出了古蜀青铜文化的神秘感,同时又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力和性格,他们插科打诨、妙语连珠在影片的正片和彩蛋中多次出现,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
片中还有一精妙的设计为山河社稷图,社稷图是出自小说《封神演义》中的物品,属于女娲的宝物。在影片中社稷图的设计灵感来自于中国的盆景艺术,盆景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是古典园林艺术的珍品,盆景艺术和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审美法则是相同的,“障锦山屏,列千寻之耸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刹宇隐环窗,仿佛片图小李;岩峦堆劈石,参差半壁大痴”。这些传统艺术形式,既反映了“天人合一”哲学观念,又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崇尚“自然”的美学思想,中国文人士大夫总有一种归隐情结,他们希望可以远离尘世喧嚣,归隐山林、田园,追求像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描述的安宁和乐的生活。回到影片中,你会发现山河社稷图恰好被设计成哪吒逃离现实,追随太乙真人修炼法术的地方,而图中的场景设计宛如中国山水画的意境,又如盆景、园林艺术追求“师法自然”,“妙造自然”的美学境界。
在山河社稷图的世界里,太乙真人用指点江山笔将一棵桃花树改成了木槎,这一设计实则参考了中国艺术中的“仙人乘槎”这一主题。“仙人乘槎”除了出现在雕刻和瓷画上,在一系列的诗词歌赋中也大量涌现,经过历代文人、艺术家的艺术处理和加工,使这一主题蒙上了一层瑰丽而神秘的色彩。影片中太乙真人载着哪吒两人一同乘坐木槎体验“傲游仙境”,太乙真人自然是仙人,这里采用“仙人乘槎”的设计,既合情合理、巧妙自然,又充满了浪漫情怀,可谓为山河社稷图的设计锦上添花。
(三)《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听觉语言的设计上融入传统元素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听觉语言设计上也巧妙的融入了中国传统元素,除了融入了京剧等戏曲元素外,还将中国古典乐器唢呐、二胡、箫运用到动画背景音乐的设计中。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早在1979年版本的《哪吒闹海》中,民族音乐元素就被运用和设计得相当成功,这部由王树忱、严定宪和徐景达联合执导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配乐更是让人印象深刻,该片的配乐工作是由金复载担任,演奏是由上海电影乐团,指挥由王永吉担任,在片中编钟、唢呐、二胡、琵琶、锣、笛子、阮等乐器被大量运用。《哪吒之魔童降世》延续了《哪吒闹海》的风格,配乐是由著名的音乐人朱芸负责,片中主要以中国传统乐器演奏为主,配乐在展现人物性格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片中刻画哪吒的段落,多采用音色明亮的唢呐以展现人物活泼、调皮的性格,而在刻画敖丙时,多采用柔和的萧声作为其主题音乐的主要乐器,以展现敖丙沉静寡言的性格,特别在影片高潮的段落,哪吒顶起覆盖在陈塘关上空巨大的冰盖时,也运用了唢呐演奏来烘托悲壮的气氛。为了使片中配乐的情感达到最佳的效果,仅是唢呐一种乐器就先后邀请了四位演奏者进行表演,朱芸更是亲自负责了本片配乐中所有的二胡演奏段落。整部动画中配乐在影片气氛的烘托,人物的刻画,以及内涵的抒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听觉语言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还表现在对白运用方言,方言是我们的传统文化里,独具特色的一部分,操着一口“川普”的太乙真人,实在为这部剧增色不少。太乙真人出自明代小说《封神演义》,是里面的原创人物,昆仑玉虚十二上仙排名第五位,道场为“乾元山”,洞名为“金光洞”,相传这个洞府位于今天的四川省江油市,所以太乙真人在片中操着一口四川话也不足为奇了。每一种方言的形成都与地域文化发展紧密联系,特点鲜明的地域传统文化赋予方言独特的魅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方言的使用也传承着地域的传统文化。在动画的听觉语言设计上运用方言,动画角色塑造会更加饱满、灵动,方言可以表现角色的生活背景,所处的地域特色,而且还可以表现角色的性格,如说起四川人,“豪爽”、“爱享乐”都是他们的性格标签,而影片中说着四川方言的太乙真人,他的性格设定就非常符合四川人的性格特征。在角色对白中运用方言还可以使作品更接地气,可以拉近作品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对于说这种方言的本地人来说具有亲切感,而对于外地人来说却具有新鲜感。四川方言中一些特殊用词充满了趣味性,太乙真人在片中多次运用了这些特殊用词,如“抓子嘛”,“瓜娃子”,“脑壳”,“巴适”...坊言中独特的声韵可以使台词的演绎更有韵味,也更有趣。《哪吒之魔童降世》并不是唯一运用方言台词的动画作品,国产人气动画《一人之下》中的主角宝儿姐因为操着一口四川话,获得了无数观众的赞誉,2018年入围法国昂西国际动画电影节的作品《刺客伍六七》中伍六七的粤语方言也是获得了观众的好感和认可,再如《大理寺日志》中陈拾的河南方言也是为作品增添了趣味性。
(四)国产动画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的必要性
事实上在动画设计中,不存在国际主流的设计风格,反而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好莱坞动画设计者们的聪明之处是善于借鉴其他国家、民族优秀的文化,将其他国家的民族元素运用于它们的动画之中,如《寻梦幻游记》参考了墨西哥的亡灵节文化,《功夫熊猫》巧妙运用了中国文化,除了“功夫”、“熊猫”等中国元素之外,乌龟大师的设计还反映出了东方的哲学观念。
动画设计者始终要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沃土,才能保证其艺术作品不朽的生命力,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文化、艺术元素更是动画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也在其多次重要讲话中提出了传承传统文化,重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例如2016年5月17日,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指出,“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纵觀近年来比较成功的国产动画作品,它们不仅善于运用中国传统元素符号,更懂得传递内在的民族价值观,传统元素的运用较之前的作品更加的巧妙,不浮于表面,不空洞,为塑造人物,叙述故事,表达内涵服务。
结语
有目共睹的是,近年来我国动画在产量上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制作技术水平和营销手段也大幅提升,然而如何做到合理利用本民族文化元素,不落窠臼,超越藩篱,进一步提升动画作品所传递的文化价值和思想内涵,走出一条适合我国民族动画发展之路,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审美剧变的时代,照搬原著创作动画的方法显然过时了,《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一批优秀的作品,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合理化的改编,做到了既不拘泥于传统的神话、寓言、故事,又能凸显出民族文化特色,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在民族动画创作过程中,对民族元素的利用要做到巧妙融入,在运用的同时,还要传递比视觉和听觉更深层次的,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质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刘丽敏.《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创意传播策略研究[D].江西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0:1-46.
[2]王晓婷动画设计中的民族元素植入之研究[J].设计:2017(23):70-71.
[3]刘春凤好莱坞电影对经典童话故事的重构与改编[J].电影文学.2015(18):103-105.
[4]代钰洪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快憾及影响[J].设计:2017(15):142-143.
[5]许哲.浅谈艺术动画设计中传统艺术元素的应用研究[J].设计:2018(01):126-127.
[6]刘蕊.浅析民族音乐元素对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生态影响[J].电影文学.2014(09):57-58.
[7]邢晋萱中国传统文化在动画设计中的应用和发展[J].艺术科技.2017(10):106-107.
[8]崔希娅.试论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之道[J].试听.2019(10):62-63.
[9]蒋佳,高明珍.浅谈对于中国动画民族风格的理解[J].电影文学.2012(06):58-59.
[10]计成.园冶[M].北京:中华书局,2011:1-212.
[11]童寯.江南园林志[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