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三个维度

2020-01-16 07:39张婉
文化软实力 2020年4期
关键词:治国理政以人民为中心知行合一

[提要]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原则、方法,积极创新和探索治国理政的理论指南和实践路径。新时代,随着国内外执政环境的复杂变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践,不断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以保持党的科学性、先进性,提高党治国理政的能力,更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深刻把握和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哲学智慧必须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从事实维度看,中国共产党把“问题导向”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以实事求是为原则,立足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坚持与时俱进,不断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从价值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治国理政的根本立场,始终把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实践维度看,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和强调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坚持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在“知行合一”中深入推进治国理政。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问题导向;以人民为中心;知行合一

[作者简介]张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执政地位决定了必须立足时代特征深入推进治国理政实践,在世界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代环境和世界格局下,中国共产党必须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原则和方法,进一步创新和丰富治国理政的哲学智慧和实践路径,集中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具体问题,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一 事实维度:把“问题导向”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

坚持“问题导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理论精髓、中国共产党思想和工作方法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当今世界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加。我国经济社会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必须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将解决时代和社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出发点。“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在坚持问题导向的基础上,立足复杂多变的世界格局和时代特征,坚持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与时俱进中更好地推进治国理政,提高国家和社会综合治理能力。

(一)立足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坚持“问题导向”,要求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和具体实践,准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将解决主要矛盾和根本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工作重点,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探索治国理政的各项方略和具体措施。

第一,在实事求是中正确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以“问题导向”推进治国理政,要求实事求是地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在认识和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治国理政工作。“‘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必须以实事求是为原则,客观全面地把握和认识各类规律,在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过程中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首先,在认识政党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基础上,把握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特殊性,更准确地认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工作重点和使命担当。其次,在认识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资本主义社会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过程中,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特殊性、明确具体目标及任务,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最后,在综合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规律的过程中,更加全面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为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只有在实事求是原则上,以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进一步深化认识“三大规律”,才能更好引领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推进“四个全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实践。

第二,立足基本国情,深入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一方面,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并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得到很大提升;另一方面,中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及发展中国家的现实地位并未改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同时,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世界格局及我国进入新常态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为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创造了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新时代,必须全面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环境面临的复杂变化,认识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在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国际格局下,更好推进治国理政,必须以更加积极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准确把握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工作重点和难点,引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新征程。

第三,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社会主要矛盾决定和蕴含着治国理政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依据以及工作要求有利于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更好推进治国理政。“中國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变化是由我国居民总体需求和社会生产力两个方面的变化决定的。改革开放以来,伴随我国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精神方面的追求日益提高,然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实现。因此,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必须及时调整和完善总体发展战略和各项政策,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积极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第二,将人民群众满意度作为检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是判断政绩观正确与否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的过程中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各项决策和工作都以人民根本利益和满意度作为衡量标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完善医疗卫生保障、教育、就业等惠民政策,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努力使一切工作经得起历史、实践和群众的检验。“以什么标准、用什么衡量,实质上是一个对谁负责,让谁满意的问题。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利益的政党,一切工作的成效得失必然要由人民群众来检验,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根本标准。”“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立场,是治国理政的根本价值遵循,党和国家必须进一步贯彻群众路线、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三 实践维度:在“知行合一”中推进治国理政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结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智慧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和发展实践观点,高度重视和倡导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避免出现“知行分离”现象,并将其运用到分析和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治国理政具体实践中,使其成为新时代中國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在新时代治国理政过程中坚持“知行合一”,要求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观密切结合,提高国家和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更好推进治国理政。

(一)以“知”促“行”,高度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高度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要求党员同志和领导干部密切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的客观实际,积极开展理论学习。高度重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有利于中国共产党人立足时代特征,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基础上,创新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而指导新时代党和国家一切工作、更好推进治国理政。

以“知”促“行”要求必须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基本原则和立场,准确理解其理论特色和实践意义,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凝聚力量和智慧。“科学理论的价值就在于回答时代课题、推动实践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的,在指导实践、推动实践中发挥出巨大威力。”当前,我国正处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必须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和建设。“过去的五年,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取得这些历史性成就,最重要、最关键的就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新时代发挥以“知”促“行”的重要作用,必须继续坚决拥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党治国理政的全过程、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进步。

(二)以“行”求“知”,着力提高行动自觉和实践能力

“知行合一”,根本在“行”,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必须以高度的实践自觉参与到国家和社会治理中,深入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脚点在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懂弄通做实,落脚点在做实。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坚持知行合一、真抓实干,做实干家。”在治国理政过程中,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以“行”求“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提高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行动自觉、实践能力,以及执政能力和水平。

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知”与“行”,“学”与“做”的辩证关系,强调只有坚持知行合一、学做统一才能提高党员干部的实践能力,增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理论和实践能力。2016年习近平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时做出指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在学,关键在做。要突出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学,做要针对问题改,把合格的标尺立起来,把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把党员的先锋形象树起来,用行动体现信仰信念的力量。”以“行”促“知”,必须着力提高行动自觉,坚持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聚焦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切的实际问题。在治国理政过程中落实正确的“知行合一”观,重点和关键是要善于把学到的知识和理论转化为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具体实践方法。以新的实践深化思想和理论认识,推动指导思想和理论的发展与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必须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尤其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全体党员和领导干部坚持“知行合一”,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坚定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落实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积极担当和作为,更好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之年,党和国家必须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和创新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实践路径,推进新时代治国理政的纵深发展。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准确指出:“‘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远景美好,任务艰巨,中国共产党必须在提高自身理论和实践自觉基础上,增强执政能力和水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奋斗,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创造积极条件。

猜你喜欢
治国理政以人民为中心知行合一
中国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科学的理论指导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成就
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历史使命及其核心地位
习近平“治国理政”集中研究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整体架构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浅议在党建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深刻理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