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线庐,西安美术学院校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1993英国奥斯特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访问学者。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平面设计艺委会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设计学类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陕西省2012年度重点领域顶尖人才,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2017“千人计划”教学名师领军人才。
郭线庐教授的艺术实践探索,是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另辟蹊径,找到一种他认为合理精妙的搭配、组合,并传递出碰撞的声音及文化内涵。郭教授认为,设计和绘画是一个很难割舍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互不矛盾,是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的关系,并从这种探索中得到了很多的收获。设计与绘画艺术之间的矛盾之于艺术本体的发展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创造已经很难影响和改变对绘画艺术固有客观规律的认知。而从设计的发展趋势和设计研究领域的角度来看,也正是由于设计思维的孕育和发展,设计与绘画艺术之间所存在的这种天然鸿沟才得以跨越,并不断促动两者的相互融合,为今天设计艺术和绘画艺术和谐共生,不断生发出新领域和新面貌创造了基础条件。
《设计》/郭线庐
《设计》:您如何看待设计艺术的关系?
郭线庐:设计与艺术有很多共性的因素,就我个人的创作历程和实践来看,当年报考西安美院原打算学习中国画专业,但因为1978年学校只有工艺和雕塑两个专业招生,所以才选择了工艺系装潢专业。但几十年来我坚持一有时间就拿起毛笔,在水墨韵味中游弋。设计和中国画两个不同艺术门类的交叉补充,给我带来的益处非常丰厚,特别是在中国画创作上,把设计学很多对于构成、色彩的理解运用到了水墨的变化上。
追求水墨各种色阶的变化,远比控制红黄蓝色彩的表现难度要大。所以,我在努力提升中国画创作涵养之外,还在创作中加入了一些理性思考以及设计观念、技法和表现方式。这会使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力呈现出新的变化,即借助色彩学原理,不但控制好黑白灰,还要使其更加丰富。我的艺术实践探索,是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另辟蹊径,找到一种我认为合理精妙的搭配、组合,并传递出碰撞的声音及文化内涵。设计作品如是,花鸟作品亦如是,两者成为一个交融互补的结合体。我认为设计和绘画是一个很难割舍的统一体,它们之间互不矛盾,是相互促进和相互融合的关系,我从这种探索中得到了很多的收获。
设计与绘画艺术之间的矛盾之于艺术本体的发展而言,传统意义上的创新创造已经很难影响和改变对绘画艺术固有客观规律的认知。而从设计的发展趋势和设计研究领域的角度来看,也正是由于设计思维的孕育和发展,设计与绘画艺术之间所存在的这种天然鸿沟才得以跨越,并不断促动两者的相互融合,为今天设计艺术和绘画艺术和谐共生,不断生发出新领域和新面貌创造了基础条件。
纵观世界艺术发展史,不乏众多这样的例证。有很多从事绘画艺术的艺术家,在中年或晚年间从事了与设计艺术相关的很多探索与研究,也有许多从事艺术史研究的艺术家、画家,投入到建筑设计、装置设计以及媒体设计领域中,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当然,也有很多欧美优秀的设计师转型成为了当代艺术家,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年我个人在绘画与设计艺术之间的探索,就是在文人画、中国传统文化理念、中国传统绘画哲学思想的基础上,融入设计理念。这种创新和研究对于今天很多的中国艺术家来说,想必还是大有裨益的。任何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补充和完善,注重吸收和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观念和认知,才会注入新的活力和血液,这也是艺术创新创造的必由之路。
《設计》:西安作为重要的历史名城,如何在传统艺术中获得设计的灵感?
郭线庐:众所周知,西安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积淀的古城,拥有丰富而优秀的中国历史和传统资源。这种资源无论对设计抑或是传统艺术,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而文化本身就是在不断地发展和演进中,才得以持续产生新的活力。那么如何在文化传统的发展流动中探索设计的灵感,我有以下几方面的认识:
它必须适应广大受众时代性的审美需求。传统艺术传承下来的经典元素和特征必须古为今用,但现代设计的提升如果只是简单地复古溯源,与当下的审美价值和文化环境不相吻合,不可能获得健康的发展。
设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广泛共识。传统艺术本体就是紧紧围绕着人的精神需求和物质生活而展开的,但无论斗转星移,时空变幻,即使今天的设计也仍然离不开以满足人的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从传统中找到创新,从创新中回归现实。
在传统之美中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国文化美学和文化哲学,根植于中国传统的市井生活,当今的中国设计,就是要立足中华文化特征,挖掘文化内涵,避免一味地追随或者模仿西方文化,走出一条兼具时代精神与民族气韵的设计之路。
《设计》:教师队伍的培养如何与时俱进?如何让设计艺术学科更好的服务于人?
郭线庐:设计学科要培养什么样合格的应用人才,始终是高等设计院校不可回避的核心问题。那么如何培养人,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至关重要。西安美术学院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基因和历史文脉传承的高等艺术院校,在7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受中华文明遗存和优秀文化元素的熏陶,始终坚持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办学之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延安革命精神和大鲁艺的精神内涵,我们始终坚持代代相传这条红色血脉,形成了西美特有的艺术文化发展理念。西安美术学院的设计学科是中国西北地区特色鲜明、唯一专业设置齐全、师资队伍雄厚、学术水平一流的具有当代创新影响力、文明推动力、文化输出力和国际视野的综合性设计学科。几代教师群体扎根传统,倡导中国式艺术设计的当代性与国际性,根植华夏民族主流文化核心发展区域,深受民族精神的丰厚滋养。西美的设计专业既位于古丝绸之路文化艺术桥头堡的独特地位,又担负着弘扬民族艺术与中国精神的庄严使命,我们以中国传统主流文化核心腹地为依托,通过多年的艰苦创业和卓绝奋斗,已经培育和塑造起了一支具有中国文化内涵与中国精神的创新型设计教育教学师资团队。
关于教师队伍的培养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首先,教师应该具备一定广度和厚度的文化基础知识,无论是当代文化还是传统文化,不管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教师都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综合文化学养和文化素质;其次,必须具有较高的设计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活用传统,不僵化的将传统文化转而运用到当下的创作中,并力争使这种艺术实践经受时代的洗礼和检验,淬炼出有价值,有影响,有水平的设计成果;第三,我们未来要培养的教师,必须具备创新潜质,要着重在培养创新理念和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要通过与时俱进的设计思维和设计作品展望未来;还有,设计艺术人才要始终保持足够的好奇心去了解和探索这个时代,要立足民众的审美需求不断拓展设计艺术平台。
因此,培养和孵化设计艺术人才,并最终服务于社会,高等学校首先要自觉肩负起不可推卸的文化使命和育人职责。这其中,老中青梯队建设的良性循环链条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教师梯队的建设一定要有不同领域的专家和学者共同参与,它不能是某一个单一学科的“单打独斗”;从专业设置的角度看,设计艺术人才培养应该走多学科交叉融合之路,这对于设计学科及其研究方向的不断完善和充实具有深远意义;要尽量融合不同的领域和不同院校培养的人才,形成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机制,避免“近亲繁殖”,这对全方位,多角度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
《设计》:如何用设计艺术去阐释“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
郭线庐:回顾历史,西安美术学院在设计艺术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基于以下四个重要平台:一是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二是丰富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三是延安革命文化;四是“长安画派”和“黄土画派”。长安画派提出“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成为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个时代性、标志性艺术主张。特别是以赵望云先生、石鲁先生、何海霞先生等为代表的老一辈“长安画派”艺术先辈们,在灿烂的历史文化熏陶和滋养下,艺术思维获得空前的解放和爆发,把对人民的热爱,对生活的感悟,用震撼的笔墨语言刷新了现代中国画笔墨表现的新高度。
基于西安美院具有的这种艺术创作传统,时至今日我们的设计艺术仍在其中探寻灵感,汲取营养。所谓“一手伸向传统”,即学习古人的造物美学,学习优秀的传统设计观念、范式和审美经验。所谓“一手伸向生活”,就是着眼今天的生产生活实践,从中自然阐发的审美观念和创作观念。我们的大众人民究竟是生活在怎样的现实环境中,我们就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去寻找艺术创作的根基。而“长安画派”的艺术理念,更是对西安美术学院的设计艺术发展,特别是对中国西部的设计藝术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同时,西部的设计艺术家正是在这样的艺术土壤中,才有可能创作出兼有传统文化元素,又具有璀璨生命力的设计作品。
《设计》:疫情会给设计艺术学科和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郭线庐:2020年发生的疫情,不仅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对文化艺术的发展造成了一定冲击,设计艺术自然也在受影响之列。主要表现在:设计艺术产品的消费市场开始萎缩;设计艺术的受众面开始收缩。因受疫情影响,设计行业的整体需方市场变小,特别是从业人员和从业的机构的数量都有缩减的趋势;行业产值因为疫情的影响也在缩减,但是随着我国卓有成效的疫情防控工作成效,近期有所回暖;疫情也给设计行业以及设计技术领域也带来了一些新的思考和机遇,例如,今后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数字艺术和互联网技术优势,开拓新的设计研究领域。而从趋势来看,未来对从事数字技术研究和网络技术研究的设计师的需求量也在逐渐加大;疫情的发生,也给设计经济的新循环模式,例如工业设计、交通设计、日用品设计、高新技术,高新材料和高速信息传递提出了新的考验和要求,未来的设计行业也会产生新的追求和目标。
我认为有三个领域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和空间非常可期。首先是材料学,新材料的出现将为设计师提供更多的研究基础和创作的可能性;再者是很多高科技装备应用在处置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时所发挥出功效,在之前是被严重低估了的;第三就是对空间和环境的设计,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以及交流的空间如何穿插和流动,都是需要我们去拓展和创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空间。最后,从视觉设计领域客观现实看,在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图表设计,或者说大数据背景下的信息可视化设计,势必给设计行业的未来带来色彩斑斓的发展前景。
编辑_Edit_李杰 李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