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 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 广州 510420)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现象过程,随之而来的是国与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上相互依存,这种影响逐渐扩张到到人类社会的各个层面。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已被世界各国所认可,逐步提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成为当今世界高等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日趋紧密,两者相辅相成互动发展。一方面,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必然会从根本上促进城市的发展与变革;另一方面,城市的国际化发展必然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迅猛发展。因此对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与城市发展进行相关性分析,有利于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和城市竞争力的提升,促使两者在互动过程中实现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1 世纪以来,随着东西方各国对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认识水平的提升,以及通讯、信息网络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侧重点不同。世界学术中心往往集中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高等教育质量也不同程度的超越了发展中国家,因此发达国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领域掌握了制定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同时可以利用其优越的教育资源吸引全球的学生和学者来到这些国家学习、开展研究和工作,并通过国际合作办学、远程教育等方式向全球输出教育资源。相对而言,发展中国家缺少国际标准制定的话语权,招收国际学生和引进学者的规模有限,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方面显得颇为被动。
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扩大教育开放的发展理念。《纲要》围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提高交流合作水平等方面为我国高等教育国家化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坚持教育对外开放不动摇,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容、互鉴、互通。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大力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聚焦世界科技前沿和国内薄弱、空白、紧缺学科专业,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全面提升合作办学质量。大力推进双向留学,提高留学教育质量,打造“留学中国”品牌,完善全链条留学人员管理服务体系,支持和鼓励优秀人才学成回国。[1]
我国高等教育要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立足现阶段的实际发展需求,加强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交流,充分发挥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城市发展的互动作用,进而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水平和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直观展现一个城市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将从大学国际化排行榜与城市综合实力的关联性角度出发,以一个微观的角度去探究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联性。本文根据京领新国际联合创业时代网公布的2018 中国大学国际化竞争力排行榜前100 强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将这100 所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学校对应其所在的城市,根据每个城市拥有国际化竞争排行榜前100 强的高校数与中国百强城市排名进行比较。城市的排列顺序以华顿经济研究院公布的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为依据,按水平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图一
国际化排名前100 的高校所在城市共32 个,其中开封、汕头、杨凌未进入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排行榜(华顿经济研究院公布),因此暂未将这三个城市列入统计范围。根据城市分布国际化竞争力前100 强高校数曲线图来看,因为图示中城市排名按照2018年中国百强城市排列,所以我们可以从中观测出一定的规律性,随着城市综合分值的从高到低,城市所拥有的国际化竞争力前100 前的数量也呈现由多到少的趋势,可以发现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城市发展之间的潜在规律。其中个别城市的综合分值与其拥有国际化水平较高的学校数存在反差,这与其经济发展特点及历史原因有一定关系。综合分值越高,反映城市综合实力越高,这样的城市拥有国际化竞争力前100 强高校数量越多,北京、上海等城市最为突出,北京一个城市在大学国际化竞争力前100 强就占了19 所,占总数的19%。可见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与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有着潜在的关系,高等教育作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部分,其国际化发展所带来的国际化效应会促进城市的发展,与此同时,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也会支持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是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四大功能。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实现这四大功能的重要途径。高等国际化包含国际化教育理念、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合作等多方面内容,为实现高等教育功能奠定坚实基础。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先进知识的生产过程中,高等教育需要与城市发展中的关键要素有机结合,进而将这种基于协同创新的生产要素运用到生产环节和社会发展环节,更好地发挥国际化人才和知识的价值。
1.国际化人力资本的产出为城市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人才成为城市发展的第一要素已逐步成为社会共识,人才的品质决定了城市发展的潜力,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更是离不开国际化人才。一流水平的国际化高等教育可以吸引众多来自世界各国的优秀国际学生和学者来到这个城市学习、工作和开展研究,逐渐形成人才虹吸效应。因此,城市的发展应聚焦国际化高端人才,将人才工作的重心放在打造高等教育国际化这一高地上,牢固树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着力壮大各类国际化人才队伍,更好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2.国际化产学研融合助力城市创新和可以持续性发展
科技创新在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高等院校既是国际化创新人才的集聚地,也是创新成果的策源地。以高水平的创新成果和高素质的国际化创新人才,来服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成为推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途径。教育部于2016年10月发布《教育部科技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策略应以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高校国际化人才、科技优势,推动一批能支撑经济转型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水平,切实增强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2]
高校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高地,其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所产出的品牌文化对城市软实力提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既适应本国的需要,又主动适应世界形势发展的需要,积极培养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新型创新人才。通过开设国际共同性问题的课程等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国际交流,支持和鼓励本国师生出国访学、进修、讲学及学术研究,同时吸引、接受国外师生来国内开展此类学习、科研活动;拓展高等教育国际合作领域,联合培养学生、合作研究问题、召开国际会议。在这些活动实施过程可以进一步扩大高校所在城市的知名度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城市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多元性,面向世界展示城市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水平。此外,高等教育对加快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城市人文环境等也发挥着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为所在城市提供人力资本和科技资源及其他相关服务职能,而城市综合实力的发展进步也需要与高等教育教育国际化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围绕着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科研、国际化合作和国际化奖项等领域展开,顺应了国际化城市建设的客观需求,为城市全方位发展服务。此外,城市的文化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因素也会反作用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快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城市是高校立足和发展的基点,高校尤其是名牌高校又被视为凸显城市魅力的名片,二者共生共赢。基于城市和大学之间的高度依赖关系,城市大学化和大学城市化正成为21 世纪城市和大学发展的新趋势。[3]城市国际竞争力、城市国际化发展水平与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息息相关。政府要加强和完善顶层设计,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协调政府组织、高等院校,充分利用国际组织及国际专业协会的优势,精准聚焦,协同发力,把城市国际化发展与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有机结合,实现两者的合作与良性互动。同时,加强监管,完善激励机制和质量监控机制,为城市国际化和区域高等教育国际化从目标到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城市的发展应围绕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理念,引导和支持当地高等教育领域开展多维度立体式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当地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同时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探索科学有效地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吸引境外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有关项目,重点引进一批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和学术团队,保证海外高层次人才的顺利加盟并发挥其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中的领军作用。同时,应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加强联合培养留学生力度,增进留学生的学习和交流,并制定有关政策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为未来城市发展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政府要不唯地域引进人才,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充分开发利用国际人才资源,主动参与国际人才竞争。高等教育应在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引进方面发展优势,为城市国际化发展及综合实力的提升提供充足的人才和智力支撑。一方面高等院校要制定国际化发展的有关政策,建立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通过多元化培养学生、设置与国际接轨的课程和教学内容、加强科研领域国际合作以及提供国际化的咨询服务等措施,大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直接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有社会责任感的全球化高素质人才。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政府给与硬件及政策的支持。此外,政府需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引进人才政策,如打造国际人才协调服务专业平台等措施,从自然环境、城市文明和生活配套等方面为国际人才创造条件,为城市发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积极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建设水平。
发挥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新时代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高校应高度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的地位,以其独特魅力在城市文化建设的领域里发挥重要的辐射功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作用,为城市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贡献力量。高校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学科,打造城市文化发展与创新的智库。引导高校以国际化特色鲜明的品牌项目带动城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高校投身城市文化产业建设,参与建设国际化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促进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形成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等教育产业文化品牌。
政产学研合作是新形势下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是进一步提升国家和区域综合实力的有效途径。通过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不同部门的功能与资源优势协同合作,促进各种生产要素的科学有效组合。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引导下,政产学研合作的模式将成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股强劲动力。城市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的深度参与和支持。高校是高科技研发的重要来源地之一,学校周边易于孵化出高新技术产业带,进而形成联动效应,推动城市现代化发展。高校应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通过国际化知识生产、技术转让和政策咨询等渠道与各级政府加强合作和联系,积极探索和发现与城市发展相关的国际一流知识和技术,充分发挥其国际化发展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人才聚集等独特优势,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