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但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仍呈现出十足韧性并取得亮丽成绩。
2020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并稳步实施的第八个年头。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但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仍呈现出十足韧性并取得亮丽成绩。从整体和长远看,作为疫情之下及后疫情时代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之一,“一带一路”经过疫情的考验,基础将更加牢固,动力将更加充沛,前景理应被看好。
政策沟通日益密切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中方对“一带一路”的态度依然坚定。在2020年6月份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寄予“一带一路”倡议新期待:我们愿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带一路”打造成团结应对挑战的合作之路、维护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进经济社会恢复的复苏之路、释放发展潜力的增长之路。通过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0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落实好已签署的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大力推动与重点市场国家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商建贸易畅通工作组、电子商务合作机制、贸易救济合作机制,推动解决双边贸易领域突出问题。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专门有一条“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并附有200多字的论述。
对外政策协调方面,习近平主席在与多国领导人贺电、电话等往来时,多次传递了合作信心和举措。例如,在同印尼总统佐科通电话时,双方表示,实施好雅万高铁等共建“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福祉;在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时,双方表示,要在携手应对疫情挑战的同時,持续深化两国关系特别是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创造更多合作成果,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在同印尼总统佐科通电话时,提出愿同印尼深入对接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海洋支点”构想,实施好雅万高铁、区域综合经济走廊等重点项目,用好用足人员往来“快捷通道”,为两国复工复产提速;在同孟加拉国总统哈米德互致贺电时表示,愿同哈米德总统一道努力,加强两国战略对接,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中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推向新高度。11月27日,以“共建‘一带一路,共兴数字经济”为主题中国-东盟博览会召开,习近平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新形势下,中方视东盟为周边外交优先方向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重点地区。
截至2020年11月底,中国已与138个国家、31个国际组织签署201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共同展开了2000多个项目。可见,“一带一路”倡议已经进入与各国发展愿景深度融合的阶段。
投资合作保持稳定
6月16日,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发布《2020年世界投资报告》预测,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将在2019年的基础上降低约40%,达到近2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到2021年将下降5%,在2022年才开始复苏。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保持高位。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7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10.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3%(折合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7%),占同期总额的16.5%,较上年同期提升4.1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尼、老挝、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泰国、哈萨克斯坦、阿联酋和缅甸等国家。迪拜《建筑周刊》刊文指出,“一带一路”倡议能满足中东各国政府鼓励外国直接投资以推动增长并促进经济多样化的愿望。
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3478份,新签合同额5852.8亿元人民币,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5.7%,同比下降1.6%(折合837.1亿美元,同比下降3.6%);完成营业额3714.7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总额的58.2%,同比下降3%(折合531.3亿美元,同比下降4.9%)。孟加拉国《金融快报》有文章就认为,孟加拉国及其民众将从中国投资的开发项目中受益,这些项目对孟加拉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进出口贸易方面,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9634.2亿美元,虽然同比下降1%,但增速比全国整体水平高0.8个百分点;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达13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7%,高出全国整体增速32.3个百分点。
重大项目稳步推进
疫情发生后,外界普遍担心“一带一路”的项目将会出现大规模停滞。的确,疫情带来了人员及物资流动的极大限制,但面对这些不利影响,很多项目成功做到了“化危为机”。中国外交部6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的“一带一路”项目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40%的项目几乎未受负面影响,30%-40%的项目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这样的受影响比例在疫情之下已经是一个很不错的成绩。
一批新项目上马。2020年6月,塞尔维亚伊维拉克—拉伊科瓦茨快速公路开工,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副总理兼建设、交通和基础设施部长米哈伊洛维奇,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陈波等出席开工仪式;8月,“一带一路”建设标志性工程—加纳滨海大道项目升级改造工程开工仪式在加纳首都阿克拉市举行;进出口银行融资支持的乍得国家信息产业现代化项目在乍得首都恩贾梅纳举行开工仪式。
原有项目按时推进。中企承建的厄瓜多尔美纳斯水电站土建工程6月完成移交,自2019年9月项目临时移交以来,哈电国际美纳斯水电项目团队积极克服各种不利影响因素,尤其在全球疫情蔓延下,仍全力协调现场各方积极开展土建消缺及机组检修工作,确保了土建工程全部按期履约,实力诠释哈电国际疫情防控的落实落地和项目管理的高质高效;中巴经济走廊框架下首个正式启动的大型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巴基斯坦拉合尔轨道交通橙线项目10月份正式开通运营。
标志性项目逆势前行。以中欧班列为例,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介绍,截至11月5日,今年中欧班列开行达10180列,已超去年全年开行量。运送货物92.7万标箱,同比增长54%,往返综合重箱率达98.3%。运输网络持续拓展,已通达欧洲21个国家、92个城市。2020年以来,运送医疗物资近800万件,共计6万多吨。从义乌到马德里、从济南到布达佩斯、从武汉到杜伊斯堡……在疫情肆虐和经济逆风中,中欧班列挑起“大梁”,成为中欧之间抗疫合作的“生命通道”,为维护国际供应链产业链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
民心相通经受考验
疫情初期,逆全球化潮流、民粹主义、保护主义明显升温,国际社会围绕“一带一路”前景的担忧声音较为明显。但随着中国率先走出疫情并着力恢复经济社会发展,随着中外合作抗疫取得显著成效,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民心相通经受住了考验。
此次疫情期间,“一带一路”的许多基础设施和民生项目都为抗疫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中国铁建国际集团承建的库勒珀立交桥、阿利玛总医院两大项目于6月份启用。该国总理基思·罗利连续两天出席启用仪式,对中国企业克服疫情影响、顺利完成项目表示赞誉和感谢;亚吉铁路中方运维联合团队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困难,保证货物运输通道畅通,切实发挥了“运输生命线”“民生保障线”的作用,共开行货运列车588列,运送集装箱3.84万个,发送货物73万吨,特别是协助埃塞从吉布提港口抢运了14万吨的化肥和小麦等急需物资,有力地保障了埃塞企业生产的需求和民生供应。
这次疫情也让大家看到了共同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必要性。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主席多次呼吁打造“健康丝绸之路”并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得到国际社会积极响应。在中国暴发疫情的严峻时刻,很多“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在政治、物资等各个方面向中方提供了积极的支持和帮助,他们也都以不同方式表明同中方继续加强“一带一路”合作的态度。中国疫情缓解后,我们也向“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提供了力所能及的物资和技术援助,累计向150多个国家和国际組织提供280多批紧急抗疫物资援助。民间方面,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发起“丝路一家亲”民间抗疫共同行动,与数十个国家开展了物资捐赠、经验分享、志愿者派遣等多种形式的抗疫合作;中国150多家社会团体和单位发起“绿丝带行动”,向意大利、伊朗等约20个国家以及联合国人居署捐赠抗疫物资。这种困难时刻的相互驰援和守望相助,进一步拉紧了民心相通的纽带。《尼泊尔时报》就有文章指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一带一路”倡议造成了不利影响,但中国正通过集中精力建设“健康丝绸之路”和“数字丝绸之路”、减免债务等措施予以应对,因此“一带一路”倡议不会崩溃。英国《金融时报》也指出,中国率先复苏的经济以及对拉美的抗疫援助,增加了“一带一路”倡议对拉美各国的吸引力。美国“欧亚评论”网站则认为,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投资与基建能力以及率先走向复苏的经济,中国成为西亚地区更具吸引力的伙伴。
此外,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交往活动带来影响,但今年以来,“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在多边合作层面仍举办“线上”或“线上+线下”国际会议20多场。特别是6月份,各方合作举行了“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来自25个国家的部长和世卫组织总干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与会。会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各方承诺继续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6月至7月,“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以“妥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分别举办8场系列专题网络会议,发布了《关于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与“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共同倡议》。9月,丝路国际智库网络也举行了2020视频年会并发出联合倡议,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呼吁坚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11月,2020年“一带一路”记者组织论坛召开并发布共同宣言,号召各成员单位弘扬丝路精神。“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等平台也积极开展线上活动,增进民心相通。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不少境外媒体刊文称,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使“一带一路”面临阻碍,但这也将推动中国调整建设方案,转向更重视发展质量以及健康、科技等新领域。权威数据也显示,疫情危机使海外民众更加认同和期待“一带一路”。11月上旬,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中国报道社共同发布的《中国企业海外形象调查报告2020·“一带一路”版》显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平均有75%的海外受访者关注“一带一路”建设,其中有44%表示“非常关注”或“比较关注”。分国家来看,泰国民众对“一带一路”建设的认知度最高,高达93%的受访者对此有所了解,其次是马来西亚和肯尼亚,选择比例均为89%;接下来是沙特阿拉伯(87%)、印度尼西亚(85%)。超过六成的受访者认可“一带一路”建设对所在国家及地区和全球经济有积极意义,超过五成的受访者认可“一带一路”建设对个人带来的积极意义。
受访民众对中国企业海外抗疫表现的总体印象较好。平均有70%的受访者对中国企业助力当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表现给予了积极评价。海外受访者对中国企业采取的抗疫举措印象最深刻的是“把企业员工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60%),“采用灵活的管理办法”(57%),“公正平等地对待员工”(55%),认为中国企业面对疫情“承担起企业的社会责任”(56%),体现出了“社会担当”(57%)。
2020年的“一带一路”能在疫情之下取得如此亮丽的成绩单,着实不容易,值得点赞。当然,我们也不应该忽视远未结束的疫情以及疫情本身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大多数项目都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冲击。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一带一路”,必然将伴随各种更大风险和困难的挑战,“一带一路”建设也需要承担助力各方合作抗疫、促进经济社会恢复发展、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更大责任。我们期待着经历疫情风雨考验的“一带一路”,会在未来取得更大实效。
孙敬鑫 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传播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