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欣洋
“在孩子的眼中,亲情是爸爸陪着下棋,是妈妈做的饭香,单纯而美好。在爸爸妈妈的眼中,亲情是孩子的一个拥抱,是孩子牵住自己的那一只温暖小手,温馨而感动。亲情是相聚的陪伴,更是相互的关怀。”
周末,福建省晋江市玉堂街里,晋江市市直机关“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的社工詹玲缘在讲台上声情并茂地为孩子们做课程讲解。宽敞明亮的大会议室里,挤满了来听讲座的家长。而这个空间,平日里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场所,它旁边的活动室、阅读室和小教室,每到傍晚时分,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
“我们有社工与志愿者,还有退休教师和军嫂,大家都是经过专业培训后上岗,每个人都很有育儿经验。孩子们放学后,安全有了保障,课业有人辅导,还有小伙伴一起玩,他们可以开开心心地在这里待到爸爸妈妈接他们回家时。这就是‘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存在的意义,它连接了学校和家庭,让孩子早一步被温暖拥入怀中。”晋江市妇联主席许清心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说道。
晋江市,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东南部,是闽南金三角的核心,与台湾一水之隔。这座与外来人口渊源深厚的城市,年轻、充满活力。正如晋江市委组织部出品的电影《托付》中所说:“这是一片热土,真正做到了让每个创业务工者,和本地人享有同等待遇。”在这个全市外来人口与本地人口1:1的城市里,必须保住居民“小家”,才能让城市“大家”可持续发展。
近年,晋江政府出台的许多政策覆盖外来人员基本权利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同等享受到政府提供的12年免费教育。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涌入晋江,给這座城市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是,在晋江奋斗的双职工、外来务工夫妻们却有一块心病:自己上班时,为事业奋斗;孩子放学后,却无人看管……
请假困难、老人不在身边、交通状况复杂,十几年前的“钥匙儿童”早已不现实,孩子们放学后成了无处可归的“小候鸟”,要么在学校、幼儿园苦等,要么被临时“寄存”在邻居、熟人家里写作业。当事业与育儿难以两全,不少家庭因此争吵不断。
2013年4月,晋江市委、市政府在梅岭街道竹园社区启动“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创建了福建省首个政府购买专业社工服务的项目。由晋江市妇联担任项目指导方,以外来务工人员和双职工家庭子女为主要服务对象,依托社区、企业、学校开展放学后的课业辅导、互动游戏、兴趣培养、成长教育、亲子关系调适等免费公共服务,逐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为外来人员“安家”起到积极作用,深受广大学员、家长的喜爱和欢迎。
据了解,今年仅“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单个项目—暑期关爱活动,就服务了2.5万余人次。
“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仅是福建省晋江市妇联多元改革创新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晋江市妇联积极探索集约化保障、载体化统筹、网络化整合、品牌化建设等多元改革思路,以多元的改革方案构筑妇联工作新格局。
如今,“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不只开到了社区里、企业里,还开到了军营里。2020年9月28日,军营“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开班仪式暨晋江市妇联、市女企业家联谊会“军营联谊”“送法进军营”活动在驻晋某部队营区开展。
从傍晚到天黑,从学校到家庭,晋江的“儿童之家四点钟学校”填补了让父母头痛的“亲情缺席”时段。让更多的双职工、外来人员家庭在这个城市里感受到温暖的力量,让爱早一步拥抱归家的孩子。
(感谢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妇联对本次采访的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