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一个小山村里,一对老夫妇喂养了一匹母马,不久母马产下一匹小公马。小公马的诞生,乐坏了夫妇俩和刚满12岁的独子高亮。
每天,高亮都会牵着老母马和小公马上山去吃青草,在他精心的照料下,小公马渐渐长大,成了一匹高大英俊、体格健壮的宝马,高亮给它取了个名字——“草上飞”。在长期的交往中,高亮跟“草上飞”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高亮也长成了一个壮小伙子。
有一天,一支红军队伍路过此村,团长赵华看见了拴在高亮家院子里的“草上飞”,他停下脚步仔细端详了一会儿,赞不绝口。他命人把司务长叫来,迫不及待地说:“司务长,你去问问那匹马卖不卖,如果要卖,无论多少钱一定买下!”
老夫妇一听是北上抗日打鬼子的红军要买马,一口答应下来,高亮更是积极支持,不过他提了一个条件——他想参加红军。赵团长打量了一下这个身体壮实的小伙子,欣然答应了。
高亮成为红军战士后不久,就跟随大部队北上长征。由于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带的粮食所剩无几,只能靠挖野菜、吃树皮、煮皮带,勉强维持生命。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团长赵华开始考虑宰杀部分军马作为粮食充饥,高亮知道后赶快跑去求情,要赵团长千万别杀“草上飞”。在高亮的再三请求下,“草上飞”最终保住了性命。
在经过日夜艰难的长途跋涉后,红军队伍终于到达了陕北革命根据地。赵华指挥的这个团扩编成独立旅,还新建了一个骑兵连,高亮被任命为连长。
由于命运的安排,“草上飞”成了高亮的亲密战友,他俩配合默契,在训练场上,严格要求自己,给同伴们做出了学习的表率;在战场上,勇敢拼搏,给同伴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在接连打了多次胜仗之后,气急败坏的日寇调来一个骑兵旅的兵力,企图将八路军的这支骑兵连全部歼灭。那是一场非常艰巨的攻坚战,敌军的骑兵人数超过八路军骑兵人数好几倍。但高亮没有被敌军的巨大优势吓倒,他骑在“草上飞”背上高声大喊着:“同志们,冲啊——”
“草上飞”在听到命令后,一声长啸,撒开四蹄,向前狂奔,战士们也紧随高连长身后,冲向敌军阵地……
然而,八路军的骑兵连终究寡不敌众,损失惨重。“草上飞”驮着受伤的高亮,冲出日军骑兵的重重包围,跑进山坡上一片茂密的树林。它将高亮迅速藏在一个山洞里,衔来附近的枯树枝将洞口遮住,然后转身向相反的方向跑去,一路上还故意发出嘶叫声,将追来的日军骑兵诱走。最后,高亮被猎人发现,救了回去,“草上飞”却被抓进了敌人的魔窟。
日军骑兵旅旅长看见“草上飞”,如获至宝,想让它成为自己的坐骑。刚开始“草上飞”极不情愿,可过了一段时间后便不吵不闹,变得十分温驯。
1942年,日寇对抗日革命根据地进行大扫荡,日军骑兵旅浩浩荡荡朝革命根据地进逼,行至距离八路军独立旅旅部还有80公里的地方时,“草上飞”突然像旋风一般向前飞奔,把日军骑兵队伍远远地甩在后面。原来,“草上飞”认出了这个地方,它沿着一条八路军秘密行军通道飞奔,很快就到达了独立旅旅部。
骑在“草上飞”背上的日军骑兵旅旅长被它突然反常的举动搞得惊慌失措,待他反应过来时,已经成了八路军的俘虏。
赵华旅长闻讯出来,一眼就认出了“草上飞”,他快步上前爱抚地拍了拍它的前额,激动地称赞道:“好样的,你又为革命立了大功!”
正在附近医疗队养伤的高亮听到这个消息后狂喜不已,马上拄着拐杖朝旅部走去。“草上飞”见高亮来了,就像久别重逢的战友,激动得飞奔上前迎接,高兴地用头在他脸上蹭来蹭去。高亮丢掉拐杖,双手紧搂着它的脖子,眼泪止不住地扑簌簌掉了下来。
几年之后,抗日战争结束,高亮率领的骑兵部队又投入解放战争之中,并且屡立军功。在“草上飞”的身上,有20多个军徽烙印,这些军徽烙印就像挂在高亮左胸前的军功章,象征着最崇高的荣誉。
新中国成立后,当年的马倌高亮已成为将军,满头霜雪的他主动向上级提出申请,与老伙伴“草上飞”一起回到了江南小山村自己的老家。他见劳累了一生的老伙伴日渐衰老瘦弱,便不再让它干任何农活,每天给它吃上等饲料,给它刷洗皮毛,长期睡在马厩里陪伴它……
终于有一天,老伙伴與世长辞。高亮痛哭不已,他将“草上飞”埋在自己父母坟墓旁边,用隆重的仪式跟它告别,他穿上一套崭新的军装,左胸前佩挂着几十枚金光闪闪的军功章,神情庄重肃穆地笔直地站在墓碑前,举起右手行了个标准的军礼,霎时眼泪止不住顺着那张饱经风霜的脸流淌下来……
一枝梅摘自《文学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