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彩绿,彭巧丽
(1.揭西县五云镇卫生院,广东 揭西 515422;2.揭西县人民医院,广东 揭西 515400)
据调查,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慢性便秘发病率较高,最高可达22%。因肠内容物长时间在结肠停留,水分吸收过度而致大便变硬,甚至出现大便嵌塞[1]。此疾病长期困扰老年人的正常生活,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造成较大的生理、心理负担[2]。尤其在对于患有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患者,便秘增加了高血压脑出血的风险[3]。保留灌肠为将一定量灌肠液由肛门直接注入直肠、结肠,刺激结肠、直肠蠕动引起排便、排气的方法[4]。传统灌肠,肛门括约肌松弛、对肛周皮肤黏膜刺激强、对灌肠耐受差、损伤大,更易造成灌肠过程中液体外流,使灌肠液流失体外体内保留灌肠液达不到灌肠的目的[5]。本研究采取双腔气囊导尿管,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便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病程0.4~5.1年,平均(2.2±0.2)年,年龄65~82岁,平均(75.1±3.2)岁。试验组男16例,女14例,病程0.5~4.9年,平均(2.3±0.2)年,年龄65~81岁,平均(75.6±3.1)岁。纳入标准[6]:符合便秘诊断;年龄≥65周岁;可配合保留灌肠治疗;知情同意。排除标准[7]:近1个月接受过类似治疗;血栓性外痔、出血、肛裂等肛肠疾病;认知障碍;精神异常;沟通障碍者。所有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方法:在灌肠前,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与心理疏导,减少患者对灌肠的恐惧,告知患者灌肠治疗可以解除腹胀便秘等痛苦,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保证患者的隐私。患者适当卧位,臀部抬高10 cm。对照组常规保留灌肠:使用常规一次性灌肠管,将灌肠管前端进行润滑处理,以降低对患者肛管的刺激作用。配合患者呼吸,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将灌肠管轻轻插入肛管10~15 cm,处置后需保证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 cm,告知患者将进行灌肠操作,嘱患者配合减少乱动行为,缓慢灌入药液。试验组双腔气囊导尿管:准备输液架,将输液器插入灌肠液瓶内挂上,将输液器内空气尽量排空,操作前需检查导尿管气囊,润滑导尿管前端15~20 cm,轻插深度10~15 cm入肛管。为使气囊充起阻塞肛门向气囊内注入5~10 ml空气,告知患者此过程可能引起便意感,为管内空气膨胀刺激肛管造成的假象,并不是真正的大便,此为正常现象请患者理解并配合完成。然后连接引流袋,并将活塞关闭,将输液器针头斜刺于消毒的导尿管引流端,打开输液器活塞,使药液速度80~100滴/min至全部滴入,取下针头保留后放出气囊内气体,拔出导尿管。拔出后嘱患者平躺卧床休息,向患者讲述保留药液的重要性,争取患者的配合,尽可能延长药液保留时间。
1.3评价标准[8]:对照两组患者平均灌肠保留时间、灌肠不同时间段肠蠕动次数,保留灌肠效果及患者对保留灌肠的负性评价比较。其中灌肠不同时间段即灌肠前、灌肠中、灌肠后0.5 h。保留灌肠效果评价:显效:排除粪便已经充分软化,且排出量多,便后无不适;有效:排出物包括中等量大便颗粒的灌肠液,仍有轻度腹胀伴排便不尽感;无效:排出混合少量大便颗粒和较多量灌肠液,临床症状仍存在。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患者对保留灌肠负性评价采集:采取灌肠过程中及灌肠后,患者对灌肠过程中最不满意的问题。
2.1两组患者平均灌肠保留时间、灌肠不同时间段肠蠕动次数对比:灌肠前两组患者肠蠕动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灌肠中与灌肠后0.5 h试验组患者的肠蠕动次数及平均灌肠保留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灌肠效果比较:试验组患者灌肠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平均灌肠保留时间、灌肠不同时间段肠蠕动次数对比
表2 两组患者灌肠效果比较[例(%)]
2.3两组患者对保留灌肠的负性评价比较:试验组患者对保留灌肠的负性评价率为3.3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保留灌肠的负性评价比较[例(%)]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便秘人数将会进一步增加。老年患者多因年龄较大,肠胃功能失调进而引发消化功能障碍,加之老年人身体机能较弱,运动量较少,而发生胃肠功能蠕动较差而引起。一旦发生饮食与药物治疗无效果时,较易引发痔疮、肛裂等,引发出血,降低生活质量。目前针对此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也无特效的手术手段彻底解决。只能采取缓解手段,减轻便秘对患者带来的腹胀等不适症状,灌肠治疗法可有效解决排便、排气,达到清洁肠道的目的。但是常规灌肠治疗中采取的灌肠管质地较为坚硬,且直径较大,容易对肛周敏感黏膜造成刺激[9]。且由于老年便秘患者肛门括约肌易松弛,灌肠时无法配合收缩肛门活动,导致灌肠液易从肛门向外流出,难在肠道内保留,影响灌肠效果。双腔气囊导尿管是柔软、口径小的橡胶管,刺激轻微,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气囊因充气而膨胀,使导尿管不易滑脱,灌肠液在肠内保留时间延长,有利于软化大便。本研究中,在灌肠中与灌肠后0.5 h试验组患者的肠蠕动次数及平均灌肠保留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灌肠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试验组患者对保留灌肠的负性评价率为3.3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研究结果与曲中原,冯晓敏,邹翔,等研究结果[10]相近。
综上所述,在老年便秘患者保留灌肠治疗中,应用双腔气囊导尿管,可明显延长保留灌肠时间,增加灌肠后肠蠕动次数,提高保留灌肠效果,且患者对保留灌肠操作的负性评价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