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茜,吴玉珊,谢巧玉
(新兴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广东 云浮 527400)
ICU就是俗称的重症监护室,其收治的患者均具有病情危重且变化复杂等特点,多是因疾病本身、医疗中的有创操作等因素所致,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因此必须要采取镇静干预[1]。尤其是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其在呼吸中都会存在较为严重的不适感,很容易出现排斥行为。镇静疗效是否良好,将会直接限制其治疗结果。笔者结合我院运用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的镇静疗效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ICU行机械通气患者95例,收治时间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45)。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25~73岁,平均(38.42±3.21)岁;观察组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24~74岁,平均(38.47±3.54)岁。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因呼吸衰竭而需要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符合ICU收治标准[2];②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③本次研究经过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签署对应文件。对本次研究中所涉及患者的一般资料加以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在进入ICU后,均进行常规检查,确定其符合机械通气的相关指标后,采取机械通气干预。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方式加以通气。参数设定为:呼吸机模式为SIMV,吸气压力为8~15 cm H2O(1 cm H2O=0.098 kPa),呼气压力为3~8 cm H2O,呼吸频率为10~14次/min,血氧饱和度为40%~60%左右,血氧饱和度为持续性监测,每小时记录。在实施的过程中,对患者采取药物镇静干预。对照组采取单纯的咪达唑仑镇静干预,取30 mg以浓度为0.9% NaCl注射液进行稀释,剂量为30 ml。然后再对患者进行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剂量保持在0.06~0.12 mg/(kg·h),加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用药基础上,加用瑞芬太尼0.18~0.66 mg/(kg·h),采取优质护理干预。
1.3评价指标:采取RASSSCORE评分量表,对患者的镇静结果进行评价。Ⅰ级:紧张、激动、挣扎;Ⅱ级:合作、安静、定位;Ⅲ级:镇静,对指令有反应;Ⅳ级:入睡,但对刺激有反应;Ⅴ级:无反应。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停留时间进行统计。观察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
2.1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比较:从两组患者的镇静疗效上比较,观察者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镇静效果比较[例(%)]
2.2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停留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停留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与ICU停留时间比较
表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状况比较[例(%)]
对于ICU收治的患者来说,其病情变化复杂多样,有创治疗实施频率相对较高,负性情绪也较为严重。这些都会使得患者产生一定的应激反应,尤其是在行机械通气的过程中,负性情绪与应激反应的存在可能会使患者狂躁不安,无法配合其他工作的开展,严重时还会使得患者出现人机对抗的现象,以拔除气管导管,静脉置管等为主[3]。为了保证临床工作的开展,在ICU中会对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取镇静干预[4]。咪达唑仑作为临床常见的镇静药物,其镇静效果与不良反应和用药剂量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用药剂量增大时,镇静效果会相对优化,但是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会增加。因此,临床并不提倡单纯的咪达唑仑干预。瑞芬太尼在运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抑制机体应激反应的发生,优化心肌耐受力,使得不良反应的发生得以抑制[5]。本次试验结果来看,单纯咪达唑仑用药镇静效果不佳;而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的镇静效果明显较好。
综上所述,咪达唑仑联合瑞芬太尼对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疗效较好,再加上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地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