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秀凤,周才旺,吉训忠,邢孔彬,吴开厚,李 花,吉飞熊,麦有琴
(1.海南省乐东县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海南 乐东 572536;2.海南省乐东县第二人民医院检验科,海南 乐东 572536)
高血压病是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是目前临床最常用且经济的检测方法之一,结果较稳定,易于观察。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等白细胞亚型具有不同的炎性和免疫功能,若人体血液中白细胞数升高,具有引起各种心血管并发症的潜在威胁[2]。因此,为探讨高血压患者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本研究以海南西南部沿海地区人群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00例,其中男357例,女243例;年龄37~81岁,平均(46.38±2.85)岁;所有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且符合WHO中关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严重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异常者、合并恶性肿瘤者、感染者、近期输血者及近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的200例居民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收缩压<140 mm Hg和舒张压<90 mm Hg,1 mm Hg=0.133 3 kPa)。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且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方法:血液指标检测:于清晨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5 ml,经离心处理后,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生产厂家:日本希森美康,型号:XS-1000i)及其配套试剂检测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并计算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
1.3观察指标: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8年6月。记录随访期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将其分为合并心脑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脑血管事件组,评价白细胞计数和其亚型与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相关性。随访终点为患者第一次出现心脑血管事件,其诊断标准参照WHO中规定的相关标准,并由2名经验丰富的医师核实相关诊断资料。
2.1两组实验室血液检测指标比较: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及其亚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实验室血液检测指标比较
2.2合并心脑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脑血管事件组血液检测指标比较:合并心脑血管事件组白细胞计数及其亚型明显高于无心脑血管事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合并心脑血管事件组和无心脑血管事件组血液检测指标比较
2.3白细胞计数和其亚型对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均有预测价值,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7、0.65、0.64和0.67,四个指标曲线下面积均>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曲线下面积最大,与另三个指标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图1。
以左侧为准自上而下的线依次为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图1 ROC曲线法分析白细胞计数及其亚型对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
临床中,高血压主要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持续升高,可造成多脏器功能损伤,引起慢性炎性反应。有研究显示,心脑血管事件是高血压并发症之一,可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积极控制高血压有利于控制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3]。有学者报道,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及其亚型与患者血压存在相关性,认为中性粒细胞技术在高血压的发病预测中更具价值[4]。
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结果说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在不同亚型高血压患者外周血中均呈高表达,且患者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值亦较高。
本研究显示,与无心脑血管事件患者相比,高血压合并心脑血管事件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的比值明显升高,通过ROC曲线法分析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对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均有预测价值,其ROC曲线下面积均>0.5。任慧玲等学者对660例高血压患者研究报道,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水平升高是高血压患者并发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5]。
综上所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与不同亚型高血压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对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