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伟
(丽江市古城区城市管理局)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呈逐年上升趋势,对生态环境、医疗、交通等各种城市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也对市民的正常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在此背景下政府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概念,旨在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水平,让城市变得更加安全、有序、高效。
智慧城市简单来讲就是信息化城市的高级形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过程中形成的海量数据进行筛选、统计、分析,将其进行分类并应用到对应的城市管理领域中,以创建更加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1]。它的特点是运用数种先进的信息技术与智能感知设备,实现对城市无死角的实时监控。全部设备均与云端相连,采集的数据能够及时传输与分享,为城市管理提供便利。在城市内全面覆盖通信网络,可以即时、实地与人进行沟通,并传输信息,再由智能系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专门的处理,为城市管理提供有效的依据。
在信息时代全球信息实现了快速即时传播,在此背景下大数据已成为国内城市建设的重要战略资源。每个城市在提升自身竞争力时都会充分挖掘与利用这些海量数据的潜在价值,从而提高大数据的社会经济效益。大数据对城市数据的采集、分析及应用,正符合精细化管理中的“精、准、细、严”等理念,因此,将大数据技术合理应用到城市管理中能够提高城市管理的智能化与精细化。
智慧城市的构建要求实现对城市管理的精细化与高效化。对有限的城市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与组织,最大限度满足城市居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智慧城市的重要职责。通过大数据技术能够自动、及时、采集城市相关基础数据信息,涉及到建筑物、街道、环境、公共秩序、市场、产品、交通、教育、物流、文化等诸多领域。城市管理者就能轻松掌握城市中相关元素的实时情况,做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城市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诸多领域,包括交通、安全、公共、规划等领域。比如,将获得的道路空间图信息、气象时序信息、社交网络的多媒体信息利用云计算、可视化处理技术等大数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开展数据关联与协同计算,通过对不同方案进行运算、模拟机仿真后做出最佳的决策[2]。基于经济视角来看,采用数据共享办法加强对城市管理不同领域数据的挖掘与研究能够有效减少对应环节的经济成本。
智慧城市管理需要社会各界的合作与配合,因此,需构建政府、市场、群众等多元共同参与的城市治理机制。在网络信息时代为鼓励和引导市民参与到城市事物管理中,相关部门可为市民、企业、社会组织及时提供针对性的公共服务。此外,城市公共部门可将搜集到的公众参与的大数据信息进行深入研究,从而更准确地预测公众的意见与行为,为政策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在市民日常生活中运用大数据技术,重点是对市民的生活方式与需求进行统计研究。如在个人信息、修车业务、包车、生活缴费、租车、 天气信息以及旅游等方面,借助于大数据技术,就可以为市民进一步提供准确的信息查询功能,并且为市民的生活带来方便。另外,可借助二维码技术,通过手机扫一扫功能,公众就能轻松查询城市公共设施的合法状况,而且公众也可及时投诉举报公共设施存在的脏、乱、差、破、损等问题,引导人们真正参与到城市管理实践中,尽快形成良性互动。
为提升智慧城市的建设水平必须充分认识到大数据技术的优势,并围绕智能城市管理的领域与重点方向,将大数据技术有机融入其中。目前,大数据技术主要应用于智慧城市的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城市规划以及居民生活等领域。
通过大数据技术的整理与分析功能就能将城市中不同路段的交通信息进行全面、及时地分析。同时,也能实时掌握市内不同路段车辆运行情况,管理人员可及时调整交通信号,从而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利用大数据分析功能可提供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信息,以便工作人员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城市道路交通突发状况应急预案,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风险,缓解城市交通压力[3]。对于公众来说,利用大数据技术可随时了解城市交通路段情况,以免在出行时遇到交通拥堵,也可提前避开发生交通事故的高危路段,从而确保自身出行的高效、安全。目前,公众可通过百度地图、高德地图、曹操出行、滴滴出行等网络平台及时查询出行线路,这些APP也能为公众提供实时位置查询服务。
智慧城市环保领域中应用大数据技术,主要涉及到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测与预警工作。在每个污染源位置建立环境监测站,由大数据技术实时监控这些环境监测站的相关环境信息,若发现污染严重则会要求环境监测站传输相关数据,经大数据整理分析后就会准确得出结论,确定是哪一类污染,污染程度等,然后将所得分析报告传输给环境监测站的工作人员,以便他们及时调整环境保护措施。另外,运用大数据对环境污染进行智能监测,还可通过动态仿真技术,模拟生态环境的恶化趋势,同时,开展多种解决方案的虚拟动态测试,以便工作人员选出最佳的环境友好型解决方案。又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市民中患有支气管炎的病因中与空气质量有关。经过智能分析找到导致城市雾霾天的成因,对城市中PM2.5含量进行监测。借助相关信息技术对获得的区域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找到污染严重的具体位置,作为重点整治对象。可见,大数据技术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与新方法,也极大提升了城市环境保护效率,为市民留住了青山绿水与蓝天白云。
运用大数据技术可对智慧城市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有关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分析,为城市自然灾害、社会动乱、犯罪案件等紧急突发状况提供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这有助于减少上述紧急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也能有效保障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从而保证城市的安全发展[4]。具体来讲,主要是采集城市建设中的相关信息,经过大数据处理后为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从而确保智慧城市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其中,需要采集的数据信息除了城市空间格局、城市建设用地、城市交通、人口规模与空间分布等信息外,还包括城市联系度、城市职住空间、城市公共服务、绿色空间亲密度、城市环境质量等。在研究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中重点是分析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情况。人口规模与空间分布主要是分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城市人口规模与空间分布等情况。城市空间格局就是研究城市公共服务中心范围、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公共重心体系等方面;城市联系度就是全面研究城市和附近城市的联系度、城市机场和各市的联系度等方面。这充分表明大数据技术能够为智慧城市规划进一步提供城市公共交通走廊、绿色空间亲近度、城市交通拥堵情况以及城市空气质量等信息,为城市规划工作有效提供综合性服务。
大数据借助于其数据分析处理、及时共享以及综合收集等优势,促进了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不但能够及时、综合地搜集城市信息,而且能够第一时间挖掘市民发表的相关意见,便于公众融入到城市治理中,使政府决策能力获得提升。当然,大数据仅仅是一种技术性工具,其在城市管理中的具体实践依旧处在探索环节, 在详细的运用过程中还存在政府数据透明性与开放性不够,大数据应用、分析、管理以及储存能力欠缺,城市管理大数据思想过时与意识欠缺等问题,需要充分借助于政策以及法律的保障,持续对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具体内涵进行延伸,完善管理体制;在详细推进过程中也应避免盲从以及形式主义。
与很多科技相似,大数据也需要完善的法律法规体制来确保其在城市治理中的合理运用。 城市管理里面的相关信息在分析、传输、存放以及采集的时候,都存在被进一步泄露的风险,对公民与国家信息安全构成了威胁。因此,将大数据在城市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发挥出来需要完善的法律体制保护。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城市的精细化管理。在收集以及处理城市数据的时候选用统一化的标准,可以充分提高数据的兼容性以及准确性,进一步提升数据的利用率。我国应制定对应的国家以及行业标准,涵盖策略、制度以及参数等,有利于在全国城市的相关管理中广泛推广以及使用大数据技术。
现阶段,网格化管理是我国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模式,主要对资源、人口、环境以及社会经济等各种各样的内容进行有效提取,如深圳、上海以及北京等地都在不断推广网格化管理体。 伴随大数据技术的深入发展,以后城市智慧化管理需要进一步探索越来越多适宜的管理模式,持续实现城市管理的标准化以及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