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合肥 230031)
在风景园林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风景园林综合实习”在课程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综合实习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风格的风景园林景观的实地考察,获取园林艺术、规划布局、工程技术、植物造景等方面的感性认识,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1],并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开展综合实习时,还要激发学生开展实践活动[2]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培养学生具备系统的专业知识及专业思维能力[3]。
2005年全国高等学校风景园林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并编制了《高等学校风景园林专业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对风景园林本科专业建设做出了精准性和标准性的要求[4]。“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若要精准对标前期课程,进行标准化教学,发挥对前期课程融会贯通的作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必须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教案和教学模式。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出台以及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建设“美丽中国”和“新型城镇化兼顾建筑质量和综合质量”等要求,给风景园林学科指明了新时代的发展目标。“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应结合当前城乡统筹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来优化完善风景园林实践(实验)教学模式,学生也应将以往的针对大都市和中国传统园林开展综合实习的思维转换到建设新型城镇上来,这就决定了综合实习要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应以风景园林前期课程为基础,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去实践风景园林理论的创新和应用。
在安徽农业大学园林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设置在第6学期,共有60学时。目前“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仍沿用了单一的教学形式,即去经济发达地区参观优秀的风景园林景观作品。例如,笔者担任“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任务时,综合实习地点选择的是苏州、上海和杭州等现代大城市,对其公园景观和相关城市景观进行实地查看和讲解,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动手测绘和后期模型构建等实习内容,更没有将“固本强基、课堂和实践教学两翼并重、第一和第二课堂两阵贯穿的多元发展”的新教学模式落实在实践教学过程中[5],导致学生不能将前期的课程知识融会贯通,也无法深入掌握后期相关专业课程知识,更为重要的是缺少对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内容的体现。可见“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内容在横向和纵向上延伸度不足,因而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
1.师资配备不合理
安徽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共有14位教师,包括园林规划方向有4位、园林工程方向有2位、园林植物方向有5位、生态学方向有3位,其中教授3位,副教授4位,具有博士学位的有7位,45岁以下的教师占比为78.57%。虽然这种教学师资配备对课程理论教学来说相对合理,但是从实践教学角度看,教师专业背景偏重理论研究,学院派气息浓厚,缺少具有新型城镇化建设经验的高级师资人才,因此影响了综合实习的实践性、精准性和标准性。
2.缺少综合实习的指导教材
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校每年都在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部分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指导教材的选定和教案的设计,使课程教学内容与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趋势缺少具体衔接,导致教材和教案的精准性和标准性欠缺。
3.综合实习案例和硬件设施欠缺
首先,综合实习案例类型单一。“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的学时数从40个学时调整到60个学时后,综合实习基地的选择仍偏重于中国传统园林和现代大城市风景园林景观案例,缺少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案例,这与当前行业的发展趋势存在着偏差。其次,信息化教学资源配备不足。如校图书馆信息平台有关风景园林专业的资料有限,且信息资料来源杂乱,缺少科学依据,可利用度相对较低;又如,学院没有标准化的信息教室和实验室,教学互动性差;同时,实验教学设备落后,实验设施缺乏,部分实验只能由学生借助个人电脑在寝室完成。
目前“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主要对苏州、杭州和上海的古典、现代的经典案例采取参观的形式开展综合实习,形式单一,随意性较大,对学生综合实习考核的内容仅仅是画几张速写、提交一份实习报告和PPT的总结报告。这种综合实习考核形式过于注重对专业理论的考核,缺少对综合实习过程、实习成果和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考核,缺少了应有的科学性。
“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应突出培养学生具备“工程技术实践、生态理论应用和社会活动能力”的综合素质,所以应以实际案例为抓手,优化“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实现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目标。在“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中,首先要体现“风景园林综合实习”对前期和后续课程知识的融会贯通的作用;其次要落实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和不同风格的风景园林景观的综合认知与实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并为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和专业技能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使学生具备园林艺术、规划布局、工程技术、植物造景等方面的专业综合素质。
针对“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内容应分3个阶段进行优化:即课程教学准备阶段、案例认知阶段、案例实践阶段。课程教学准备阶段包括对前期课程教学理论的梳理和实践,如让学生再次回顾“树木学”“花卉学”“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园林建筑设计”和“景观生态学”等课程相关理论与实践知识,撰写《课程预习报告》。案例认知阶段主要由任课教师选择实习地点和实习案例。实习地点和实习案例的选择应突出城乡结合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点。学生要结合课程预习内容,进行实习案例的认知并开展测绘工作,最后形成《案例认知报告》。在案例实践阶段,学生应以课程预习、案例认知为基础,制作实习案例的实物模型、动画演示,形成综合实习的成果。优化综合实习内容可以促进学生主动获取专业知识的积极性,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实践能力。
1.针对综合实习内容开展预习教学
实习前,在教师引导下,学生以《风景园林综合实习指导书》为基础,结合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特点,针对综合实习案例,对园林植物、园林规划设计、园林工程等理论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综合实习的预习报告,并将其上传到“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的“互联网信息平台”,在此平台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程理论知识的纵向学习及对相关课程知识的横向拓展,帮助学生提高和完善专业知识结构。
2.针对综合实习案例开展认知教学
案例认知教学就是针对实际园林景观案例开展的现场教学,在实际案例认知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行业标准,充分调动学生实习的主动性[6],将各类相关专业知识交叉渗透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为学生具体讲解实习案例,之后引导学生设计对实习案例的认知计划,按实习流程为学生布置实习任务,以学生为主导开展现场测绘和勘察、资料收集、图纸规划分析及现场分组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实习案例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横向拓展,如通过湘湖的驳岸边水杉的种植设计,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园林工程中驳岸设计施工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植物的种植和管理方法。综合实习案例的认知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实际操作的能力[7]。
3.组织开展综合实习成果展示教学
综合实习案例认知教学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通过对实习案例的植物布局、植物品种选择和植物特征等认知,结合现场测绘,对实习案例中的道路、建筑、功能区和景点布局进行复原,独立完成实习案例的测绘图,制作实习案例的实物模型、案例的动画演示,最终形成综合实习的成果。同时,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将综合实习成果和实习小结上传到课程教学“互联网信息平台”,教师引导学生就实习成果开展讨论,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
1.合理配置师资
改革后,“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以专职教师为主体,遴选行业单位具备高级职称的人员作为综合实习的辅助教师,形成专职教师与行业单位教师2∶1的配比结构,构建起风景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团队+行业单位高级工程师团队的师资队伍。优化综合实习师资的配置后,加强了学校教师团队与行业高级工程师团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既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又保障了教学师资队伍的可持续性发展。
2.加强综合实习指导教材建设
针对综合实习缺少固定实习教材的现状,课程组编写了《风景园林综合实习指导书》,并随着学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对《风景园林综合实习指导书》进行适时增补。《风景园林综合实习指导书》确定了双核心培养的特色,即园林植物造景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双核心培养,稳定了综合实习的课程教学内容,保证了综合实习的效果。
3.加强综合实习教学案例和硬件设施建设
首先,增加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风景园林景观案例,如在选择苏州经典园林案例的同时,增加无锡小镇园林景观的建设案例和苏州金鸡湖周边特色小镇风景园林的建设案例;又如,在选择杭州西湖经典园林景观案例的同时,增加湘湖周边村镇的园林景观实习案例。学生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认知、分析和总结,形成综合实习的认知报告,为后期案例模型制作打下基础。其次,学院还积极申报建立虚拟园林工程实验室,改造了计算机机房、模型室,为学生开展综合实习提供场地和设备。最后,课程组还利用相关科研课题经费和实验室建设经费,配备了测距仪和温湿仪等实习设备,保证了综合实习的顺利开展。
建立科学、客观、公正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课程组积极对综合实习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进行了优化。优化后的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学生在综合实习过程中的表现,《课程预习报告》和《案例认知报告》以及实习案例的实物模型、动画演示等。
对课程考核指标的评价采取的是教师团队评分、学生实习小组互评和小组自我评分3种方式。课程评价除了要对具体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定外,还要考虑学生提交报告的难易程度和报告中是否有创新点。教师教学团队的评价占60分,学生实习小组互评占30分,自我评价占10分。考核成绩在90分以上的为优秀、86分~90分为良好、76分~85分为一般、60分~75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优化后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既体现了对学生在实习过程的评价,又兼顾了对学生学习潜能的评价。
“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优化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的能力,真正实现了风景园林综合实习对学生综合专业能力的塑造与培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塑造了其优良的专业素质。
通过风景园林综合实习,学生的综合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在提交的各类实习报告中,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对实习案例进行分析,能够熟练应用AutoCAD、photoshop、GIS等各类软件进行专业设计。同时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及城镇化优秀园林的认知、分析和总结,学生提升了工程技术能力、生态理论的应用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并在毕业设计(论文)中得到充分体现。近年来,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不断提高,80%的创新创业实践都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
“风景园林综合实习”课程教学优化后,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2017年,学院遴选了部分学生的实习成果,申报了“创新创业计划项目”,获得了校级立项3项,省级立项2项,国家级立项2项;同时,学院还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各类竞赛,其中学生的课程成果“怀宁稼先公园设计”获得艾景奖银奖,“校园动画模型设计”课程成果获得校级计算机大赛二等奖、“互联网+”大赛二等奖;多名毕业生就业于铁汉园林、岭南园林和华艺园林等上市企业,每年有近35%的毕业生考取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