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纪
2004年,谈方琳出生在上海市一个书香世家,她父亲是数学教授。像很多中国家长一样,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从小就督促谈方琳每天学识字、背古诗、练绘画……慢慢地,谈方琳产生了厌学情绪,在幼儿园也不积极了:小朋友们举手回答问题时,她躲在角落不和老师互动;老师布置的作业,她也是敷衍了事。
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竟然成了“问题娃娃”,这让当教授的父亲情何以堪。于是,如何培养女儿的学习兴趣,成了父母的当务之急。
为了在成长和学习中多陪伴孩子,爸爸每天下班后就关掉手机,陪谈方琳一起看小人书,并讨论小人书中的人物故事,或陪着她做亲子游戏,寓教于乐。
父母明白,会玩的孩子才更会学习,所以他们不愿给谈方琳太多压力。上小学六年级之前,他们甚至没给孩子报过一个兴趣班。但该上的课程和该写的作业,马虎不得,这涉及孩子的知识基础。有时谈方琳想去找邻居家的孩子玩耍,不愿写作业,父母就会明确表示:玩可以,先把作业认真完成。
后来,父母发现谈方琳对数学很敏感,逻辑思维能力也挺强。读小学四年级时,她就觉得四五年级的数学题没什么难度了。上六年级时,谈方琳在父母的建议下,参加了数学竞赛类补习班。兴趣使然,她喜欢跟难题较量,每解决一道难题,就开心得像吃了一顿大餐。
得益于这份兴趣和坚持,她成了同学中的佼佼者。但面对参加全国性数学竞赛的机会,她却拒绝了。谈方琳解释:“我学数学知识,是因为热爱。如果参赛,就要无休止地刷题,会讓我失去这份喜爱。”小姑娘的早熟由此可见。庆幸的是,父母一致支持她的决定。
上初一时,谈方琳对数学的喜爱有增无减,尤其对数论方向很感兴趣。爸爸特意帮她联系到了华东师范大学研究数论的一位数学教授。在名师引导下,她的数学天赋被发掘得淋漓尽致,水平提升飞快。13岁时,谈方琳就能独自阅读权威杂志《美国数学月刊》上的相关文章了。
兴趣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谈方琳说,她做一些数学上的小研究的过程,就跟买玩具、吃麦当劳一样开心!
升入初中后,她开始研究自己的第一个大课题—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谈方琳信心十足,一头扎进深爱的数学世界,只希望能尽快出成果。谁知,一个多月过去后,谈方琳的研究没有任何进展,她有些丧气了。
教授及时给谈方琳打气:“对于研究者而言,最重要的是面对困难和失败时,要调整心态,反复地重新开始。因为科研过程中,失败总是比成功多很多。”爸爸也幽默地鼓励她:“如果一件事太容易成功,多没有挑战性呀!要害怕失败,耐得住寂寞和挫折,才能成功。”听了他们的话,谈方琳静下心来,重新投入到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中……
正是凭借这股不服输的精神,谈方琳历时一年多,终于成功破解了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她的研究项目,第一次建立了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联系,轰动了教育界和科研界!读初三时,谈方琳凭借这个科研成果,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第33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等奖与主席奖(获奖的唯一一个初中生)。
因为在课题研究上投入了太多精力,谈方琳的语文和英语成绩开始悄然下滑。但在数学研究领域的首战告捷,让谈方琳收获了喜悦和成就感,也更激发了她学习的热情。通过一番刻苦努力,她很快就把落下的课程赶上,冲进了全班前几名!
在谈方琳的生活中,学习只是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交朋友、看电影、做课题研究、周末去乡下陪伴奶奶,所有这些有意思的事让她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并充满了爱和激情。
除了数学,父母没有给谈方琳报过其他学习班,也不强迫她像同龄人那样在学校大考之前疯狂刷题。父母看似顺其自然的教育,其实蕴藏着因势利导的智慧,懂得发掘孩子的兴趣优势,并着重培养。
15岁的谈方琳,如愿考进她心仪的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后,她继续跟那位数学教授一起做研究。
通过半年多的努力,这个浑身充满智慧的少女,又在科研道路上“拿下一城”。她解决了贝祖数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计问题,改进了加拿大著名数学家Rankin教授于2013年在《美国数学月刊》上给出的一个粗糙的估计式,从而在国内外数学科研圈名声大振!
得知自己的估计式被中国一名15岁的少女改进,Rankin教授惊呆了,说:“我要看看这个小家伙的脑袋里都装了些什么。”
2019年10月底,第二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在上海开幕。前来参会的,除了44位诺贝尔奖得主之外,还有很多拉斯克奖、沃尔夫奖、图灵奖、菲尔兹奖以及麦克阿瑟天才奖的得主,因此本次论坛被称作“全球超级大脑的英雄会”。如此盛会,竟邀请一个小姑娘来参加,这让那些不了解谈方琳的人感到震惊。
作为全场“最年轻的科学家”,谈方琳的出现惊艳四座。当天,坐在她身边的是世界光遗传学的创始人、2019年沃伦 阿尔珀特奖的获得者吉罗 麦森伯克。交流的时候,谈方琳用英语向吉罗教授请教:“请问,您认为做课题最重要的个人品质是什么?”吉罗教授亲切地告诉她:“我的诀窍是‘三不。对于一个科学工作者来说,最难得的是面对困难和失败时,不气馁、不松懈、不丧失自信。要学会调整心态,重新开始。”
“这个洋爷爷的回答,对我太有启发了。”谈方琳说,她做课题时,经常会遇到困难,也犹豫、彷徨,觉得很无助,甚至还偷偷掉过几次眼泪。吉罗教授的话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在科学的探索道路上,总是充满了坎坷和艰辛,只有咬紧牙,不懈努力,才能登上光辉的顶点,看到最美的风景。
紧接着,Rankin教授兴奋地跑了过来,连珠炮似的向谈方琳抛出一连串数学问题。见谈方琳对答如流,并大方透露了自己破解斐波拉契数列与贝祖数的估计的灵感来源,Rankin教授伸出了大拇指,由衷赞叹道:“后生可畏!”
论坛结束后,中央电视台本想对谈方琳进行一次专访,但她婉言拒绝了这番美意。低调,不想追星,也不想被造星,是谈方琳根深蒂固的想法。只是当Rankin教授问及她喜欢什么明星时,谈方琳才腼腆一笑说:“我不喜欢追娱乐明星,我追的是科学巨星,像我国的钱学森爷爷!”听了这番话,现场的科学家和记者们爆发出一阵掌声。
2020年1月6日,上海市中学生“英才计划”学员名单公示,谈方琳赫然在列。这意味着她的科研创新之路,将步入一个新阶段!
名师点评
提起努力,很多人认为天资聪颖的人不需要太努力,就可以轻松获得一切。实际上,努力是因,成功是果,努力面前,人人平等。努力的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优秀的习惯。通过谈方琳的成长故事不难发现,孩子的优异绝非横空出世的奇迹,而是有迹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它能否长出丰硕的果实,在自己。著名作家冰心曾说过:“成功的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哪有什么一夜爆红,所有的成功都是脚踏实地的努力换来的。所以,还犹豫什么,努力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