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追星”怪圈别让偶像光环蒙尘

2020-01-14 10:32致宁
青春期健康·青少版 2020年12期
关键词:追星偶像青少年

致宁

这个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心灵感到深深的震撼:一是我们头上灿烂的星空,一是我们心中崇高的道德律。

——康德

电影《西虹市首富》热映后,有网友给片中的主人公王多鱼指了一条花钱的“高速公路”:不用投资,不用炒股,就去“追星”。只要“追星”,一个月倾家荡产十分轻松。看似玩笑,实则令人深思,人们尤其是青少年,为了“追星”能疯狂到什么程度呢?

现象1.重金购票

小宇(化名)是某偶像团体的忠实听众,心心念念参加偶像的演唱会。同时,雷某伪装成该团体的“工作人员”与小宇套近乎,并谎称可以代购偶像团体门票。而后,小宇通过电子支付的方式给雷某转款47万元。

现象2.高价福利

12岁女孩小函(化名)在社交媒体上看到有人发布了一则演员给“粉丝”返利送福利的活动,小函根据对方提示进行操作,先后转账7次,共计损失2.5万元。

现象3.有价互动

13岁的女孩小雨(化名)作为某歌手的歌迷,被所谓的“助理”以线下见面会为由,通过扫码骗取5.4万元。

“追星”在年轻人的世界里很是普遍,买票看演唱会、购买周边产品等都是“追星族”热衷的事情。这种个人行为本身无可厚非,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保持理性,也要擦亮自己的眼睛,防止一时脑热跳进别人的圈套里。

盲目崇拜有根源

1.青少年心理特性使然

有调查显示,中国青少年的偶像中,歌手、演员比例高达56.2%,体育明星占比8.4%。这种偶像占比是全球性的,世界上多数国家的状况也是如此。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特性的。青少年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我确认阶段,感性认知多于批判思维。因此,直觉上美好的、靓丽的人是他们主要崇拜的对象。

2.商业媒体的塑造偏差

青少年偶像以影视、体育“明星”为主,这种现象同现代商业媒体的塑造是分不开的。网络时代背景下,商业媒体塑造偶像的能力更强,社交媒体的商业化更是加速了偶像链条的产生。商业媒体一方面大肆塑造青春偶像,一方面又无底线推销偶像关联产品。偶像代言,成为市场运作的主流方向,社会已然进入了一个“粉丝经济”闭合循环状态。

3.粉丝现象的被资本化

“粉丝团”是“粉丝经济”的首席产物,他们利用青少年青春阶段的“次级情感依赖”和“追求认同”心理,极致发挥偶像的商业化价值。如鼓励购买偶像代言的产品、为偶像“刷流量”,甚至集体为一个偶像去语言攻击其他人或者团体。可以说,当下青少年对偶像的盲目崇拜,根源并不在于青少年,而在于商业资本的操作。

偶像观的“正确打开方式”

偶像身上为什么总有一种难以抵挡的光芒?其实,偶像成功的背后没有什么秘密,同样靠的是他们或心酸、或热爱、或奋斗、或执着的人生历练。

1.正能量,做榜样

在多数父母眼中,“追星”是玩物丧志。然而,在这个时代,流量、人气、数据已不再是判定偶像力量的唯一标准。更多时候,偶像意味着一种向上的能量,一种砥砺前行的勇气。曾有一名小学生观看了电影《战狼》之后,非常崇拜里面的男演员吴京,立志长大后成为吴京那样敢于吃苦、认真敬业的人。从中不难看出,当下生活中,有些偶像,他们跨越了流量和转瞬的热度,在缺乏耐心与记忆力的社会里,成为鼓舞青少年向上的力量之源。他們就像一束强有力的光,从舞台深处投射而来。

2.存理智,不盲从

“追星”是一份爱好,但如果失去理智,只会给自己带来难以预估的影响。13年前疯狂迷恋某演员导致家破父亡的杨丽娟,至今想起,依然令人唏嘘。父母担心孩子因“追星”自控力不足而影响学习和生活,但是过分干预反而适得其反,不如陪伴孩子,引领孩子理性学习自己的偶像。

3.有选择,会甄别

从某种意义上讲,“追星”是寻求一种心灵寄托,拉近自己与梦想的距离。偶像身上的光环就像是一座灯塔,能给人指引方向。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一个完美的人物设定,理智“追星”就像是在朝着这个方向默默地努力。“追星”也有两面性,家长要善于挖掘公众人物的价值,并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教会孩子甄别的同时给予科学引导。

社会应肃清低俗“粉丝文化”

前段时间,国家网信办开展的暑期网络环境专项整治行动中,特别提到清理整治诱导未成年人无底线“追星”“饭圈互撕”等价值导向不良的信息和行为等突出问题。面对日渐低俗化的“粉丝文化”,社会多部门应协调努力,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文化氛围。宣传部门应改变宣传内容和宣传方式,宣传社会各行业的时代楷模,发掘他们身上青少年易接受的“明星”特质;社交媒体网站也应增强社会责任感,承担起偶像评判的角色,过滤掉低俗、奢靡的内容;文旅部门、广电部门以及影视行业协会等娱乐产业及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文化市场的建设与管理,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良好的精神环境;法律部门要制定相关法律法规,针对娱乐界的不良风气进行整顿,引导演艺明星成为“正能量偶像”,担负起引导未成年人主流价值观的社会责任。

编后语

日新月异的时代,深刻变革的中国,年轻一代是最直接的感知者。青少年群体的偶像观,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的价值取向,并潜藏着一个国家和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密码”。

“战疫”是2020年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高频词。面对疫情,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战疫”过程中,以钟南山、李兰娟、陈薇等院士为代表,一批批勇士不畏艰险,逆行而上。这些抗疫英雄,不仅有“流量大咖”,更有“团体偶像”——那些数以万计的普通抗疫工作者、志愿者,他们已然植根在年轻人潮湿而温暖的心尖,成为他们心中“最亮的星”。

(编辑 凤池)

猜你喜欢
追星偶像青少年
蔬果能让青少年的心理更健康
大众偶像
Task 4
让追星不疯狂
追星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
编辑部追星日常
追星不如追艺术 赶上看展览的漫步人生
中日青少年体质PK
偶像效应
青少年打篮球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