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火过旺,电子签名行业能跑出独角兽吗?

2020-01-14 10:22师天浩
计算机应用文摘·触控 2020年21期
关键词:电子签名合伙营收

师天浩

业务数据夸大,虚火过旺

中国企业级SaaS市场主要由三类玩家组成:传统IT厂商、2C互联网巨头和新兴的SaaS创业公司。

对于新兴SaaS创业公司来说,SaaS营收过亿元是公司的一个重大里程碑,标志着公司已经站稳脚跟。

巨头也格外重视SaaS营收过亿元的公司。今年6月,阿里云就宣布未来一年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助力50家伙伴云上营收突破亿元大关。

e签宝是电子签名行业第一家宣称达到营收过亿元的公司。2019年3月,一篇名为《发现|e签宝成为中国电子签名首家亿元营收企业的武功秘籍!》的文章谈道,e签宝投资人东方富海合伙人陈利伟表示,e签宝2018年营收过亿元,成为中国电子签名首家亿元营收企业。但是经过调查发现,电子签名行业人士普遍表示,电子签名SaaS至今都没有一家真正营收破亿元的平台。

据IDC报告显示,e签宝2018年营收数据为1 968万元左右。更值得推敲的是,《发现|e签宝成为中国电子签名首家亿元营收企业的武功秘籍!》文章发布后之后的一个月,东方富海就退出了所投e签宝股份的三分之一。据企查查数据显示,东方富海旗下安顺富海高技术服务业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在2019年4月30日退出了在e签宝的3.52%股份。

不仅是东方富海,企查查数据还显示:e签宝老股东杭州绩优卓源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杭州集素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启迪银杏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全部在2019年减资退出。

显然,e签宝的营收数字有夸大嫌疑,很多电子签名平台的业务数据也疑问重重。疫情防控期间,多家电子签名平台对外宣传业务爆发式增长。e签宝方面表示,在钉钉上的微应用开通数,是春节前的十倍以上。

法大大运营负责人对媒体表示,“因疫情引起的远程办公潮,的确为法大大带来了不少新用户,网站日均用户注册量是平时的8倍,峰值更可达20倍。”

用户数激增,則意味着电子签名平台的合同/签章签署量激增。但无论是e签宝还是法大大,其在媒体上对外公开宣布的数字都显示:这两家平台的月均合同/签章签署量在2020年反而是呈下降趋势。

此外,关于电子签名行业的市场份额,也是众说纷纭。百度“电子签约市场份额第一”,法大大、上上签、e签宝和君子签等平台都有相关新闻报道。

谁是第一,业内人士自有评断。在知乎上就有用户点赞e签宝,并称e签宝今年年中会上公布未来两年目标: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二的合同平台。那看来e签宝内部并不认同自己是市场第一。

业务数据的虚火,也引发了行业人士的担忧。数字认证产品市场总监陈珊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表示,目前电子签名市场的火更多的是创投上的火、新闻宣传上的火。

严重依赖本地化,缺乏想象

电子签名行业之所以被广泛看好,就是因为天然适合SaaS模式,未来可期。

SaaS模式有两个关键特征:云端部署、订阅式收入。因为订阅式服务收费,使得SaaS厂商能提前锁定未来现金流,并利用未来现金流进行研发、并购,提供新的产品卖给客户,再换取更未来的现金流。而基于云端部署,则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标准化、规模化,降低人工成本。

非订阅式收入,特别是本地化部署带来的收入,在投资者看来都属于一次性的付费收入,没有想象空间,所以不被看好。

美国软件厂商Adobe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2002年~2012年,整整十年,就因为是一次性收费模式,股价一动不动。2012年开始转型,从传统软件模式转向SaaS订阅模式。股价从2012年底至今,上涨超过13倍,市值约15 458亿元。

美国电子签名巨头DocuSign作为一家纯粹的SaaS公司,SaaS收入更是占据营收的绝大比例。DocuSign 2020财年总营收约65亿元,其中SaaS订阅收入约61亿元,SaaS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为94.3%。财报也显示,自2016年以来,DocuSign的SaaS收入比例从来没有低于过90%。

与DocuSign相反,中国电子签名厂商的本地化部署收入比例却普遍很高。据天眼查显示,e签宝今年中标了非常多的传统本地化部署的电子印章项目。法大大也是如出一辙,力推本地化部署项目。在今年官宣的入驻SAP云平台的页面中就显示,基于法大大API本地部署模式提供服务。

法大大的头部客户默克就是明显的本地化部署项目。在默克官方微信公布的使用手册中就明确地表示,没有APP或者小程序、只能甲方发起、乙方无法主动发起。如果是SaaS公有云部署,不会出现这么多限制。

行业资深人士表示,实际上电子签名行业完全不适合本地化部署。

本地化部署,对企业来说就是部署了一个局域网。当你只需要内部联系的时候,局限网足以满足使用需求,一旦你想和外界联系,你就发现自己就身处一个孤岛,无法实现外联。而一家大型企业的合同往来不可能只是局限在自己的内部网络,随着自身业务的发展,总会和其他大型企业发生关联。

对电子签名厂商而言,本地化部署属于一次性的付费收入,并且需要投入大量人力,产品无法标准化,所以没有想象空间,不被投资人看好。但由于本地化部署项目一次性收入比SaaS订阅式收费第一年收入高,并且本地化部署还可以搭配硬件售卖,客单价做到更高,所以大部分的电子签名厂商都不愿意轻易丢弃传统本地化部署,反而作为增加营收的利器,以此实现To VC式的短期收入增长。

前景可期,但需理智

电子签名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因为独特的网络效应、广泛的应用场景,正在成为智能时代服务万千企业的基础设施。

相比美国电子签名巨头DocuSign如今已经超过2 688亿元的市值,中国电子签名厂商的发展潜力无限。

做契约平台的公司,更应该诚实、正直,坚守契约精神。行业的发展不能靠弄虚作假、乱上本地化部署项目等手段,否则就是为了To VC而发展,透支了行业的未来。如果不苦练内功,想要成为真正的独角兽,只能是如空中楼阁一样虚无缥缈。

猜你喜欢
电子签名合伙营收
No.2 知乎2021年全年营收29.59亿元,同比增长119%
两级模式视域下有效电子签名认定规则的检视与构建
老牌国企的“有限合伙”实践
基于分时权变视角的合伙治理创新研究
电子签名
恒安国际2015年实现营收 244.5亿港元
电子签名在建筑设计的应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