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娇
孙胜杰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35.00
河流奔腾远去了,但大地上留下了文明的遗迹。尼罗河诞生了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印度恒河促成了印度古文明,长江和黄河浇灌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这些文明的遗迹犹如历史的向导,把我们带进悠远的人类时空,凭着文明的碎片,我们可以触摸历史跳动的脉搏。在中华民族共和国的流域版图上,有特色的河流很多,在作家创作的文学作品中呈现的河流也很多。把自然形象人格化,赋予自然优良的道德品质,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文学家进行文学创作的时候会无意识地被人格化的自然影响,从而在自然的影响下建构人类的价值观与审美观。作为华夏文化圈的有机生命体,中国古人带有农耕民族温厚诚笃的天性,又因宗法制对血缘伦理的强调而极富道德感;因而在对流水的解悟及阐发的哲理中,突出体现的浓郁的民族特征。本書鉴于地域文化系统的复杂性以及文学研究的需要,选取黄河、长江、珠江、运河四大流域所形成的“黄金水网”下的七个邦邑区进行论述。以作家作品为主对中华江河文化进行了透彻的分析阐释,《地域文化与中国文学中的河流书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河流文化研究专著。
迟子建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 ¥22.00
《额尔古纳河右岸(特装本)》荣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部落里最后一位酋长的女人,诉说感天感动地的民族故事,通灵萨满的旷世大爱,为疲惫的人们点燃归航的明灯。在中俄边界的额尔古纳河右岸,居住着一支数百年前自贝加尔湖畔迁徙而至,与驯鹿相依为命的鄂温克人。他们信奉萨满,逐驯鹿喜食物而搬迁、游猎,在享受大自然恩赐的同时也艰辛备尝,人口式微。他们在严寒、猛兽、瘟疫……的侵害下求繁衍,在日寇的铁蹄、“文革”的阴云……乃至种种现代文明的挤压下求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