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
Swedish-German artist Ann Wolff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founders of the European Glass Studio Movement. She has profound achievements on using the material properties of glass for artistic creation anddisplaying diverse optical effects of the glass.
瑞典裔德国艺术家安·沃尔芙(Ann Wolff)是欧洲玻璃工作室运动重要创始人之一。沃尔芙说:“我的创作灵感是物质与光的结合、力量和脆弱的结合等。围绕着自我认同和日常故事的思考,诱使我不断地体验和发现,在重影和镜像中、掩饰与暴露中洞察周围的一切。”
除了造型语言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她又是一个玻璃色彩大师,她掌握了玻璃在颜色变化上的各种可能性,并从材质的厚薄控制中引发了色彩的细微差别。从物理上而言,她的玻璃雕塑的色彩可能仅仅是一种单色,但她的紫或灰色的玻璃作品里包含了大量的光和影。
女性主题与二元思考
安·沃尔芙(Ann Wolff)出生于1937年,那一年毕加索完成了20世纪最重要的控诉纳粹暴行的政治题材绘画《格尔尼卡》。安·沃尔芙在德国长大,这使她象其他同时期出生的德国艺术家一样,性格里天生具有二元性:一方面是必须面对纳粹灭绝人道的种族清洗政策,另一方面是对这一罪行的深深的内疚。《格尔尼卡》是一部关于战争的恐怖和人类对悲剧反应的情感深刻的感人作品。它是戏剧性语言和有意义的符号的巧妙组合,以强烈的同情传达了人类的历史信息。安·沃尔芙非常关注人类存在的二元性概念。作为叙述性艺术家,安·沃尔芙的作品和她使用的符号与毕加索的作品在情感上密切相关。在她的作品中,无论是装置作品里多层重叠的符号,还是她的玻璃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图案形象,《格尔尼卡》的影响总是以一种或另一种形式暗含其中。
在她的创作过程中,二元性的概念始终引导着她,并使她在创作中找到了出口。这种二元性表现为女性作为家庭的建造者和生命的孕育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同时也需要通过不断地抗争来获得自由。二元性对她来说是一个复杂的提问和解答的过程,关于阴阳对立,阳刚和阴柔,积极和消极,囚禁和自由,所有这些矛盾都是她在作品中努力探索的问题,每一个问题都需要寻找答案,每一个答案都会再产生新的问题,这种问答的矛盾周而复始地引导她向着更深的层面探索,这种创作方式使她的作品充满了一连串哲思般的问与答。
女性是安·沃尔芙始终关注的创作主题。她用极简的造型和温暖的单色勾勒出女性的轮廓,从独特的视角传达女性的美丽和伟大,散发着平静的力量。她经常在一件作品上同时采用阴阳两种翻模效果来表达内心的二元性矛盾,并用高浓度的气泡代表从母性身体迸发出的生命力。抽象的元素和玻璃语言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对创作对象的深刻剖析,让人们在一张张沉思的脸上,大大的眼中感受到她对命运和感情的深刻理解,表达了她在哲学以及存在等问题上的持续性思辨。作为母亲、艺术家、企业家、教师,安·沃尔芙所做的一切都彰显了她对女性的独特视角。在一本关于安·沃尔芙的出版物中,一位未署名的作家说:“几十年来,安·沃尔芙一直是玻璃界一貫重要的、令人关注的人物。她是国际“工作室玻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她一直在玻璃世界里走来走去,尽管她在玻璃艺术领域的工作获得了许多杰出的奖项,但她并不仅仅“属于”玻璃世界。如果说她复杂的个性不属于任何一个群体,那她的所作所为就是以一种艺术媒介或另一种艺术媒介来表达自己对女权解放的坚定态度。
艺术媒介与造型语言
在安·沃尔芙近50年的艺术生涯中,玻璃作为主要的创作媒介得到恰如其分的运用,除了玻璃之外安·沃尔芙的作品也将玻璃与铜、混凝土或者铝等其他的材料相结合进行了大量的尝试。在许多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安·沃尔芙的创作经常从一种媒介转换到另一种媒介,表现得轻松无畏。每次,她对待一种新技术就像学习一门新语言,从开始掌握必要的语法和词组,到流利地表达,常常展现出令人钦佩的速度。于她而言,这些技巧不过是一套新的表达方式,一有机会,她就试着去充分发挥自己的这种天赋。这使她能够在迄今50年的职业生涯中,担任雕塑家、制造商、彩色玻璃艺术家、水彩艺术家和工业设计师。
第一次接触玻璃并在乌尔姆学习,是她从未计划过的事情,原因是她嫁给了一位瑞典玻璃艺术家戈兰·沃夫(Goran Warff),并跟随丈夫一起,为瑞典玻璃企业格拉斯布鲁克(Pukebergs Glasbruk,1960—1964年间担任设计师)和科斯塔·博达(Kosta Boda 1964—1970年间担任设计师)做产品设计。作为一名玻璃设计师,长达18年的工厂经验使她具备了玻璃界大多数艺术家,特别是斯堪的纳维亚以外的同行所不具备的实践能力和组织能力。
在她职业生涯的早期,安·沃尔芙建立了一种由形状、符号和颜色组成的形式语言来表达自己,并由此建立了一条通往内心存在的道路。在她的作品中,她试图对人类的命运和情感做出象征性的表述。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作为一名独立的玻璃艺术家创作时使用的形象如:碗、杯子、搅奶器和茶壶等,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她作为一个女人、妻子和母亲的家庭责任。每种器皿的形状对她都有某种象征意义,内部和外部之间的动态张力将每个器皿都变成了一个包含灵魂的存在。她说“我的玻璃器皿是用来发光、保护和支撑的,我想我身在其中,玻璃把我散落的思绪带进了光里。”她所设计的装饰纹样除了器皿之外还有其他生活用品如:剪刀,桌子,椅子,刀叉和扫帚等等。她早期作品中的装饰是叙事性的,每一件作品都表达了一个她所关心的事情的道德寓言,一个关于她的世界的评论,她说“我想告诉人们这个时代发生了什么”。她被自我表达的需要所驱使,在那个时期,她觉得她不得不讲述很多关于女人对男人的依赖,关于她自己的性取向,关于做母亲的快乐和负担,关于自由和像鸟一样飞翔的渴望的小故事。这些人物大多是女性,处于舞台中央,她们的性别特征非常明显,这些故事是传记性的,但往往也是是寓言性,与大家分享。这些作品除了显示出她是一个优秀的玻璃艺术家外,还显示了她的绘画天赋。
1978年,在获得短暂的满足感之后,安·沃尔芙从玻璃行业中脱离出来,使用其他媒介来进行创作,这一时期,她的作品中流露出一种不安。上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近10年期间,安·沃尔芙一直以各种方式绘画和创作,并在汉堡的霍奇舒尔·费尔·比尔登德·金斯特(Hochschule fir bildende Kinste)任教,1993—1998年任设计教授。安·沃尔芙使用蚀刻法,运用铜色和水彩进行彩色蚀刻创作,以此摆脱玻璃工艺中的色彩限制。玻璃的制作工艺有非常强的技术限制,常常会阻碍艺术的自由表达。安·沃尔芙在其他媒介的自由中寻求愉悦和灵感。对她而言,能最自由地表达的媒介是水彩,她把自己对这种媒介中的颜色感觉自然地带到她的玻璃作品中。反向的,她的水彩作品也受到玻璃与其他不同媒介的独特色彩感受的影响。她作品里的明快色彩主要受到了德国表现主义的影响,其中很多作品还受到了亨利·马蒂斯的影响。在她作品中经常会出现人类的面孔,这些面孔具有女性特征,三角形的脸庞,杏仁状的眼睛,大鼻子以及性感的嘴唇,张开的嘴。但这绝不是肖像画,她们几乎是同一个人,这些人物没有表情,沉思而警觉,各种符号从她们的脑袋里溢出。这些作品中后期的内容更加具有思考性,随着头部变得越来越突出,视觉上更远离身体的表象。
花了近10年的时间,安·沃尔芙才发现她在平面上的创作有太多的限制,最能让她发挥才华的方法是当一名雕塑艺术家。有许多早期的尝试,是由一系列的略显笨拙的器皿状结构组装而成的装置作品,这一时期的作品使她成名。容器呈现出脐带的形状,她试图用平面的圆盘和指向构图中心的弯曲玻璃柱来组成雕塑。1996年,安·沃尔芙接到一个邀请项目,为威尼斯阿佩托维特罗的公爵宫创作一个装置作品。威尼斯公爵宫殿的装置是一个过渡性的作品,安·沃尔芙用分层彩绘玻璃板与铸造玻璃雕塑对话。这件作品像一座桥梁,最终把她的创作从平面引导到了雕塑,用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来创作,作为一名雕塑家,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大胆。毫无疑问,作为一名玻璃雕塑家,她受到了斯坦尼斯拉夫·李宾斯基(Stanislav Libensky)和雅罗斯拉夫·布吕奇托娃(Jaroslava Brychtova)的影响,同时,布朗库西的作品也一直在她的脑海中。从冷加工技术转向玻璃铸造技术,她才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艺术家又活了过来,她艺术灵魂中的火又被点燃了,显示出作为一个艺术家的力量。
安·沃尔芙的玻璃雕塑作品清晰明了,内心平静。虽然这并不比她从前的作品占用更多空间,但现在的作品场面更为宏大,更具有史诗般的气场。这些作品有一种宁静的力量,而不只是戏剧性,这种叙述比她用很多细节来表达显得更有内在意义,抒情性更强。她创造的形体展现出非凡的力量,有着强烈的感受,身体的某些部位(通常是头部)在某种程度上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经历了一些最初的尝试之后,她完全掌握了铸造玻璃的艺术语言,经过仔细的打磨和抛光,这些玻璃作品能把你引入内在空间,这是其它的材料无法做到的。头部有形状和质感,是皮肤和骨骼,但它们也能让你以神奇的方式瞥见内在的神秘空间,仿佛能让你穿透思想。
小结
安·沃尔芙说“我想使用适合表达我意图的材料,玻璃是一种多角度的感性媒介,兼具新艺术材料的潜力和广泛的可能性,为积极的或消极的表现方式提供了一个平台。”它能帮你打开视野,揭示内在,既能看到又能思考,能更透彻地阐述我的创意。它们在透明性质和形式的相互作用、物质与光的结合、力量和脆弱结合等方面表现非常优异,诱使我不断地体验和发現。虽然她一直不愿被贴上任何标签,不愿被贴上玻璃艺术家的标签,但事实是,安·沃尔芙已经以最非凡和令人信服的方式理解了艺术家可以用玻璃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