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或定 张哨峰 张劲峰
在我国历史上各省官办金融机构中,湖北官钱局是存在时间最长、经营较好、规模较大,也是纸币发行数量较多的省级官钱局。它是张之洞任湖广总督期间在湖北设立的一家官办金融机构,自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夏季开始试办,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正式设立,到民国十五年(1926年)宣告歇业清理,先后经营长达30余年。
湖北官钱局发行的清代纸币有制钱票、银元票和银两票等诸多品种。其中制钱票有两种,一种为“九八制钱壹千文”钱票,另一种是“九八制钱壹串文”钱票。前者是湖北官钱局最早发行的一种钱票,数量极少,目前所见实用流通票大约不到十张。该票发行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由汉口印刷。后者则发行于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日本印刷,数量较多。
湖北官钱局九八制钱壹千文空白票
在如今国内的钱币拍卖会上,湖北官钱局九八制钱壹千文钱票偶有所见,其成交价高达数十万元,已成为颇受藏家青睐的品种。
此外,大约在1990年前后,在浙江宁波北侖首次发现了一种未发行的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湖北官钱局九八制钱壹千文空白钱票,大约有数十张,装订成册。商家购得后,分拆成单张或双联张,以每张十余元至数十元价格卖出。
此种钱票一出现,泉界便产生了两种不同看法:有人认为这是清代老假票;又有人将它看成是试印未发行票。1993年,该票收录于《中国历代货币大系·清纸币》一书中。此后在国内拍卖会上多次上拍,价格曾高达数千元一张。
该空白票的背面是一份官方告示。
湖北近代纸币是笔者重点收藏和研究的品种,长期以来对九八制钱壹千文钱票十分关注。2018年11月,笔者终于通过网拍入藏了一张湖北官钱局制钱壹千文空白票。于是立即对流通票与空白票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得出了一些看法和结论,供泉友参考。
据史料记载,张之洞提出湖北发行纸币,开始于他从江苏担任两江总督归来,再任湖广总督之后,即湖北银元局建成二年后的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
当时,湖北宝武局早已废止停铸制钱多年。此时制钱极缺,如果请广东钱局协助制造,时间慢、运费高、数量有限,不能解决急需问题。因此,发行纸币不失为一项妥善解决办法。于是张之洞当机立断,决定马上设立湖北官钱局,负责纸币的发行与推广,让湖北官钱局发行制钱票、湖北银元局发行银元票,与制钱、银元及银锭一起流通市面。与此同时,他又积极筹划设立采用机器制造制钱的湖北铸钱局,以此对小额货币加以补充,再配合银元及纸币的发行,解决人们小额零用钱的需要。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4月,湖北官钱局试办,此时已开始发行制钱壹千文钱票。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湖北官钱局九八制钱壹千文共联体钞
而湖北官钱局九八制钱壹千文空白钱票为竖式,高约247毫米、宽约227毫米。正面图案由主票及左右存根组成,蓝黑双色套印。其主票由边框和天格、地格组成。长方形图案边框绘制的是一幅蓝色“二龙戏花图”,花为牡丹,龙为四爪龙,此图与民间常见的“二龙戏珠图”极其相似,但更为少见。龙及牡丹图案采用白描手法,用细线勾画出轮廓及细部,刻画精细、线条流畅、栩栩如生。
边框内部的长方形空格实际上是民间纸币中常见的天格和地格部分。只是这里的天格和地格有所不同,没有用明显的图案框格隔开而已。天格处印有“湖北官钱局”五个醒目大字。地格处自右至左分为五行:第一行为冠字和编号“□字□□第□□号”;第二行为说明文字“此票准完纳本省丁漕及关税盐课厘金”;第三行为面额“慿票发九八制钱壹千文”,“九八”系兑付率,即“制钱壹干文兑付制钱九百八十文”之意;第四行为说明文字“如有私刻假票者,照私铸例治罪”,文字下方盖有一枚“湖北官钱局图记”黑色长方形篆书印章。此章应看作落地章,只是其位置稍靠右了一点,若在其左下方更妥;第五行为发行时间“光绪□□年□月□日”。
钱票背面印的是一份官方告示,当中的“张”即张之洞,“谭”则指湖北巡抚谭继洵。此告示内容与光绪二十二年四月初四日湖北官方文献《行用银元钞票示》基本一致,发布时间仅相差两天。
除了这种单张空白钱票外,还有双联张的存在。
清代钱票的防伪措施比较原始,主要通过纸张、文字、图案、印章及暗记等措施来实现。因此,可从以上诸方面对流通票和空白票进行比较。笔者也特意选了一张较为清晰的光绪二十二年湖北官钱局九八制钱壹千文流通票。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湖北官钱局九八制钱壹千文流通票
流通票局部(上图)与空白票局部对比。不难看出,文字笔画与神韵及图案等都有着明显区别。
流通票局部(上图)与空白票局部对比。不难看出,文字笔画与神韵及图案等都有着明显区别。
对比后不难看出,首先是使用纸张的不同。流通票的纸张为一种适合于石印的专用手工棉纸,薄而韧;空白票用的是一种牛皮纸,厚而脆,折叠易断裂。其次,两者的文字笔画及神韵有差别。大体而言,空白票上的文字笔画略粗,略显滞呆,缺乏神韵;而流通票上的文字运笔流畅,起笔、落笔清晰可辨。再者,空白票上龙纹、云朵、牡丹等图案,在结构上和线条细微处与流通票完全不同,显然是另外绘制的一幅“二龙戏花图”。这是因为光绪年间,复制或仿制技术还未达到现代的水平,白描线条手工绘制很难做到完全一致,只好另画一幅。
需要指出的是,所见的几张流通票上均未有此空白票的“二龙戏花图”。
此外,两者的印章文字也不同。空白票中唯一印章为一枚黑色篆书“湖北官钱局图记”,与流通票比较,空白票印章上的笔画和神韵均有差别,尤其是“湖、北、官、记”这几个篆字更为明显,显然不是出自同一枚印章。
有人认为空白票是试印未发行票。从两者以上诸多不同点分析,可以看出,空白票与官方钱票印刷自两种不同的石印版。
按照常规,官方钱票的试印票应当采用官方钱票石印版、专用纸张印刷,只有这样才能判断出印刷的质量和实际效果来。
当年,张之洞为了防止湖北官票出现伪造票,采用了多项措施。其中,对于官票印刷厂家和官票专用纸张生产厂家进行了严格的控制和管理,所以官票专用纸张很难流传到民间,这就是空白票只好选用牛皮纸的重要原因之一。
实际上,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时,用于石印的外国机制纸已经流入我国。机制纸性能明显优于手工纸。此时,汉口有些石印厂家也已在商号的石印钱票中使用了外国机制纸。而张之洞在印制官票时,为何不选用性能良好的外国机制纸,却选用了国内的手工纸?这显然是为了防止因官票纸张不易控制而遭伪造的情况出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空白票既不是试印票,也不可能是官方钱票的未发行票,显然是一种当年民间仿制的伪造票,即一种清代“老假票”。
当时国内纸币印制技术相对粗糙,缺乏关键的防伪技术,尤其是水印技术。此时,在汉口印刷厂家中水印技术还未应用,所印钱票极容易被仿制。实际上,官票发行后不久就出现了伪造的湖北官钱局钱票,甚至造成连湖北官钱局也不敢多发钱票。有文献记载:“张之洞在湖北发行纸钞票之初,是在湖北印造,由于印制技术粗糙,所印纸钞很容易被仿制,结果很快就出现伪造现象,以致‘官局不敢多发。出光绪二十五年开始,张之洞向日本定制。”
1896年的《申報》上也对湖北出现伪造官票情况进行过报道:“湖北官钱局新制台票竟有匪徒胆敢造伪票在市面混用,并公然到官钱局兑钱。嗣由官局察出伪票已有数十张之多。”
湖北官钱局制钱壹干文空白票,就是此时湖北官钱局伪造票的典型代表。
尽管是一种伪造票,失去了官票所具有的诸多价值。然而现在来看,湖北官钱局制钱壹千文空白票仍然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值得欣赏和收藏的纸币。
首先,它充分反映出湖北早期石印票的印刷技术。光绪早期,江南的汉口和上海印刷业高度发,两地商人几乎同时开始引进近代石印技术。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前后,两地采用石印技术印刷的钱票均逐步开始流通于市面。
目前1896年前后汉口和上海当地的石印钱票实物,无论是在品种还是在数量上,均十分罕见。湖北官钱局制钱壹干文空白票就是此时汉口地区石印纸币的一种典型代表。因此,它也成为此时汉口石印技术发展水平的代表,又为分析和研究湖北及汉口地区印刷技术发展史,尤其是湖北早期石印技术发展史和湖北纸币印刷史,提供了一种难得一见且颇有价值的实物资料。
其次,空白票的出现成为“导火索”,是当年张之洞决心改由日本印刷湖北官票的重要历史物证。由此一直到清宣统时期,湖北政府发行的各种官票甚至债券等均采用日本印刷,成为了清代湖北地方历届政府的一项传统惯例。随后,国内诸多省的官办金融机构也纷纷效仿此法,选择外国印刷厂家印刷。如广东、江苏、山东等省也选用日本印刷,还有的是选用英国或美国印刷。
由于日本印刷的官票在湖北省内外广泛使用,让日本印刷厂家发现了商机,随后便在湖北设立了印刷厂促进了日本印刷技术在湖北的发展和应用。例如,著名的日本凸版刷印公司“日本凸版印刷株式会社”,当年就在汉口设立了一家分公司——日本凸版刷印公司汉口分局。其不仅为湖北和湖南的商家印刷钱票,也曾为地方银行印刷过纸币,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的信义储蓄银行汉口通用银元票和信义储蓄银行上海银元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