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道德成为公民内心的法律

2020-01-14 09:12刘良军
中华魂 2020年1期
关键词:公民道德公民内心

刘良军

日前中央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必须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如此,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面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唯有让道德真正成为人们内心的法律,才能激发强烈的中国精神、汇聚磅礴的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勠力同心、众志成城。

让道德成为公民内心的法律,重在学习理论,坚定理想,切实做到“五热爱”。马克思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换言之,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带来政治上的坚定。今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像石榴籽一样团结拥抱、锐意进取的纽带,是新时代坚持和發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因此,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要求首先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进而坚定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不断激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科学、热爱社会主义的笃定信仰与行动自觉,始终保持公民道德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让道德成为公民内心的法律,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国家、社会、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贯穿到道德建设各方面,时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事实也是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中脱胎而出,也吸收了中国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充足养分,实谓今天全体中国人民的道德行为准则与道德价值遵循。以争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新时代公民为基点,以构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新时代社会为支撑,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新时代公民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知所趋附、有所指望,见贤思齐、蔚然成风。

让道德成为公民内心的法律,关键是把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作为着力点,实现以德治国。“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古往今来,民众有了自发自觉的道德是非感、善恶感、美丑感、羞耻感,就能“无为而治”,长治久安。对此新时代加强“四德”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由路径。要推动践行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鼓励人们做好公民;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鼓励人们做好职员;推动践行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鼓励人们做好家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养好品行。

让道德成为公民内心的法律,要以先辈先锋为榜样,顺应满足民心所想、民生所盼,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物之所在,道则在焉。”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根本目的是培养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此,向先辈先锋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向他们对表对标,才能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使自己德智体美劳获得全方面发展。同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党员干部而言,政德建设须臾不能漠视,要求通过政德建设,以党风带政风、促社风、兴民风,共同筑建、树立起新时代中华民族道德建设高地、精神风貌丰碑。对照先辈先锋求上进、关注民心民生服务人民,既是目标导向,又是问题导向,共同着眼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至新高度。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道德成为公民内心的法律,不可能一劳永逸、毕其功于一役,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每个人都以《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行动指南,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于小处发力、于细节落笔,就能绘就新时代公民道德素养和水准蒸蒸日上、社会文明程度与时俱进的“富山春居图”。

猜你喜欢
公民道德公民内心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中国语境中的公共道德与公民道德辨析
巴州纤检所开展第十四个“公民道德建设月”活动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
一块生锈的铁
论公民道德教育的普世性与民族性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