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兔子
一个姑娘给我留言:觉得自己活得好失败啊,眼看大学快要结束了,还没收获一个好朋友。她是那种棉花一样的女孩,绵软不起眼,跟身边所有人都客客气气的,一直觉得君子之交淡如水才是友谊的最高境界,直到有次宿舍几个姑娘一起去春游。
宿舍六个人,其中一个女孩家里有事,所以她们五个人一起出行。她最后一个出发,仔细检查了宿舍的门窗,还专程去打了一壶开水晾凉,以防下午大家回来口渴。可等她走到学校门口,却不见了其他几人的身影,舍长给她发来一条微信语音,背景里有几个女孩的笑闹:
小Z,我们先过去啦,出租车只能坐下四个人,你弄完了自己打车过来啊,我们在植物园门口等着,爱你呦。
爱你呦,她们说,可她却难过得想哭。并不是只有1加4等于5,2加3也等于5啊。只不过,没有人愿意留下等她而已。她一个人在出租车里哭了整整20分钟的车程,跟舍友们会合,她们没有发现她略显红肿的眼睛和鼻头,她们开心地三三两两合照,只有需要凹造型的时候才对她发出邀约:来来来,小Z也一起来。
不陌生吧,这样的邀约。就像舍长去超市买东西,问遍了其他人都不去才会来叫她,而她总是点头答应;就像上铺的女孩学化妆,软磨硬泡想在其他人脸上练手都被拒绝,只有她顺从地任她在脸上涂涂抹抹。
本以为女生之间的友谊就是如此,可现在她才明白。那句“你去不去”原本就是不抱希望的邀请,而那句“你最好了”也不过是一句敷衍客套的赞扬。看似不可或缺,却从来都不是任何人的第一选择。
她委屈地问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她们都不喜欢我?”我反问:“她们丢下你先走,你明明不高兴,见了面为什么不说?”她被我问得愣住,隔了半晌才回:“我觉得闹脾气不好……自己能忍就忍吧。况且我也不知道,这种话要怎么说。”
其实,所有的人际交往,本质上就是自我暴露。一个人有自己的喜恶,才能吸引与自己拥有同样喜恶的同伴;一个人有自己的缺点,才能遇到能与自己互补的人。而我们在自我暴露中所显示的真实,才是关系中彼此之间最忠诚的信物。
后来我也认识了一些如同小Z的姑娘,她们温柔,乖巧,从没有小脾气小任性,无論你说什么,得到的都是一个微笑的点头,即便被问道:“你觉得呢?”她们也八成会回答一句“你说得对”。
可这样的交往,却往往让人觉得憋闷,好像当你介绍完了自己的爱好、特长、毕业院校、家庭成员,你对面的那个人,依然是一团看不清的迷雾。很多打着“教你提高情商”名号的书总会过分强调聆听和提问的重要性,诚然,这两样是维持一段对话的关键要素,但若是拉长到一段关系里,“如何说”才是最重要的课程。
下面有两段对话:
A: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呀?B:复旦大学。A:你好厉害啊,你是哪个专业的?B:我读的是金融管理。A:那你现在的工作也是金融类的吗?B:关系不是很大,能用得上一点皮毛知识。A:那你平时工作辛苦吗?
A: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呀?B:复旦大学。A:你好厉害啊,我也在上海念书,当时还去复旦蹭过课呢,你是哪个专业的?B:我读的是金融管理。A:那你现在的工作也是金融类的吗?B:关系不是很大,能用得上一点皮毛知识。A:找对口的工作的确不容易啊,我也很希望自己的工作能跟专业挂钩,但像我们数学专业的,要想完全挂钩只能去当老师了。对了,你们平时工作辛苦吗?
如果你是B,这段对话结束之后,你更容易记住谁?是那个提了一堆问题,但没有给出任何信息的人?还是跟你同城读过书、毕业于数学系的人呢?
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看上去咋咋呼呼、脾气也不大好的女孩子反而人缘更好的原因。她们自我暴露的程度更高,性情爱好一览无遗,固然比较容易拉仇恨,但也更容易吸引到那些欣赏她们特质、能够包容她们缺点的人。
是你的性情、你的脾气、你的小爱好和小缺点,构成了活生生的那个你。而我选择你作为朋友,并不是你很好,而是我对你有兴趣,基于了解而建立的,才是真正的友谊。
//摘自《成熟》,北京联合出版公司,本刊有删节,豆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