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王英英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193)
肩手综合征是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多在中风后 1~3 个月内发生,最早出现在发病后 3 天[1]。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水肿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不仅严重影响患侧上肢功能的恢复,使得原有功能再次丧失,而且还会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如发病早期能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肢疼痛、消除患肢水肿、预防手部肌肉萎缩。针刺疗法是中医外治的方法之一,对于卒中后肢体恢复具有独特的疗效。中药蜡泥不仅制作简单而且具有温经通络、散寒祛湿、消肿散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2],并在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运用中药蜡泥技术联合针刺疗法治疗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6 年 6 月至 2017 年 6 我科收治的60 例脑卒中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符合肩手综合征诊断标准且临床分期为I 期;年龄在40~70 岁;意识清醒,生命体征平稳;自愿参与本研究。排除标准:出现病情恶化;妊娠或哺乳期妇女;合并心、脑血管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 例,两组年龄、性别及病程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疗法的诊疗方案及常规中医护理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蜡泥联合治疗。
表1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1 醒脑开窍针刺疗法 醒脑开窍针刺疗法是石学敏教授在70 年代初提出的,主要针对“窍闭神匿,神不导气”[3]的病机,选穴多遵“治痿独取阳明”之说,取阳明腧穴为主,以滋补肝肾,疏通经络为主:先刺双刺内关,直刺1 寸,采用捻转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施术1 min;继刺人中,用雀啄手法,至流泪或眼球周围充满泪水为度;最后针刺三阴交,沿胫骨后缘进针,针尖向后斜刺与皮肤呈45 度角,进针1~1.5 寸,采用提插的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 次为度;配合极泉、尺泽、委中、合谷等穴,留针30 min,针灸治疗每日 1 次。
1.2.2 中药蜡泥治疗 将中药煎煮后的药汁与石蜡制成蜡泥,可经微波炉融化后反复使用。蜡泥使用前进行加热,将温度45~50 ℃[4]]蜡泥敷于肩关节的相应穴区和肩手疼痛肿胀部,治疗时间为30 min,每日1次,7 天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2 个疗程。治疗过程中如果皮肤出现明显红癍或搔痒或其他明显不适,应立即停止使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皮肤完整性,有无烫伤,注意保暖,避免着凉。
1.3 观察指标 ①肩痛程度:采用目测类比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设定 mm 为最小单位标出刻度,线段长度为10 cm 的直线,以0~10 范围内的数字表示疼痛程度,0 表示无痛,10 表示极度痛,患者目测后划出其疼痛程度的某点,重复2 次,取2 次的平均值。②水肿评定标准:采用浸水法[6],取一桶状容器,测量装满水时容器内水的体积,装满水后将患者手垂直放入,嘱患者的腕横纹与水平面平行,待水不再溢出时将手取出,测量容器内剩余水的体积,根据二者差值得出排出水体积 (以mL 为单位)。③上肢运动功能评价标准:采用Fugl-Meyer 量表[7]中上肢和手功能部分,共有33 项,每一项分为0分、1 分、2 分,总分为 0~66 分。④自理能力评定标准:采用改良BartheI 指数量表[8],每一项分 5 个等级,总分为100 分。
1.4 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以例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 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治疗前、后肩痛程度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肩痛程度VAS 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患侧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肩痛程度VAS 评分比较 (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肩痛程度VAS 评分比较 (分,±s)
?
2.2 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肿胀程度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水肿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体肿胀程度明显改善,肿胀程度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水肿程度评分比较(mL,±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肢体水肿程度评分比较(mL,±s)
?
2.3 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功Fugl-Meyer 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观察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比较(分±s)
?
2.4 两组治疗前、后自理能力BI 评分比较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自理能力BI 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观察组患者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理能力BI 评分比较(分,±s)
表5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理能力BI 评分比较(分,±s)
?
中风是临床常见的脑部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9],患者发病后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根据临床症状将肩手综合征分为三期而Ⅰ期或者初期表现为手部的肿胀、色泽的改变,以及肩、手部有疼痛性运动障碍[10]等临床症状。肩手综合征如不早期发现与治疗将造成手肩部的永久性畸形和功能丧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1,12],因此及时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是改善肢体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关键。
3.1 中药蜡泥联合针刺疗可以改善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引起的疼痛 肩手综合征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Geertzen 等[13],认为疼痛是引起残疾和残障的最主要原因之一。针灸可以激活机体镇痛系统,增加有镇痛作用的递质数量,减少拮抗镇痛作用的递质,从而达到镇痛效应[14],同时中药蜡泥促进血液循环可减轻肿胀,加速排除致痛介质,从而达到止痛效果[15]。本研究结果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侧疼痛得分低于对照组,减轻了患者疼痛,有利于患者的锻炼和康复,提高治疗效果。
3.2 中药蜡泥联合针刺疗治疗可以改善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引起的水肿 疼痛最根本原因是因为组织肿胀,因此治疗的首要任务就是尽快降低水肿程度[16]。中药蜡泥利用热蜡能扩张毛细血管,增加了皮肤毛细血管对中药的吸收作用[17],能够促进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使组织水肿吸收,使炎症吸收,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针灸能够改善局部微循环,使水肿消退,而蜡疗利用热传导,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消除肿胀。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水肿程度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观察组患者体肿胀程度较对照组降低。
3.3 中药蜡泥联合针刺疗治疗促进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 针刺疗法具有疏通经络,促进肢体血液循环,减少血管周围阻力,同时抑制上肢内收肌(痉挛肌)的肌张力,利于恢复上肢的功能[18]。蜡疗可增加肌肉的松弛度,解除肌肉的痉挛,有利于关节功能康复。从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蜡泥对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有改善,与陈轶等[19]研究的蜡疗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的研究结果相同。
3.4 中药蜡泥联合针刺疗治疗可以提高卒中后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自理能力 “醒脑开窍”针刺疗法可促进微血管循环,减轻脑组织的损伤,促进新陈代谢,有助于瘫痪肢体及相应功能的恢复。中药蜡泥利用中药优势和蜡泥的透热作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改善组织营养,降低组织的张力,促进炎症浸润吸收及组织修复,改善患者疼痛和肿胀,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针刺和蜡泥联合应用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中有利于患侧肢体的恢复,从而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自理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蜡泥结合针刺的治疗方法不但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消除肿胀,还可以促进上肢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中药蜡泥是将中药与蜡疗相结合研制而成,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可随意贴敷身体的任何部位,安全性能比较好,同时利用中医辨证施治可选择不同的中药灵活运用,可以改善患者的关节疼痛、肿胀等症状。中医重视整体观念与综合治疗,中药蜡泥联合针刺疗法治疗操作简便,不仅体现了中医技术的实用性,突出中医药特色,而且临床疗效显著,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