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会洁,朱震锋,赵雨凡
(东北林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哈尔滨150040)
职业技术培训通过对林业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提高了林区在岗职工以及生产经营型林户的综合素质。在重点国有林区实施全面停止天然林资源商业性采伐政策的背景下(后简称全面停伐),大量以林为生的林业经营主体受到重大冲击[1],面对因停伐而产生的富余职工安置问题,国有林区各森工集团采取多种措施,比如对从事木材生产及相关行业人员向森林资源管护、森林抚育、林下经营等行业进行转岗分流,并对未转岗的职工给予小额贷款、创业补贴、技术培训等政策,积极拓宽就业渠道,进而提高林区职工收入[2]。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将投资1 000亿,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3],由此看出政府对转岗职工技术培训的重视程度,这对解决富余职工安置问题,既是机遇,更是挑战。就国有林区而言,其实在全面停伐之前就已经陆续开始各类职业技术培训,以伊春林区为例,近年来每年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各类生产经营林户超过2万人,涉及领域众多,包括营林、种植养殖、北药等;其中,专门针对林业职工开展的技术培训达到20 多项,而且转岗再就业培训受到极大欢迎,为伊春市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4]。全面停伐后培训规模和力度有所提升,截至2015 年,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共举办过32 期培训班,培训人数达到3 315 人[5]。然而这样的培训规模同众多的富余职工相比,明显不成比例,而且富余职工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低等因素加大了培训难度,开展培训的组织者、培训内容、培训地点等培训模式不同,培训效果也有明显差异。对于林区职业技术培训的研究,我国学者首先围绕林业培训的必要性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林业培训对提高林业职工收入有显著影响[6],同时对提升林业技术人员业务能力、加快林业技术推广队伍建设等均有积极影响[7]。另外,随着培训活动逐渐普及,有学者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转岗人员的培训意愿,对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并得到职工性别、年龄、家庭人口数、人口状况、受教育程度、收入变量和社会资质要求对其培训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8]。明确了林业培训的意义,为使培训资金得以充分利用,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学者开始对培训的现状进行分析,例如,对吉林省林业转岗职工培训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并指出创新员工转岗培训是林业行业培训部门的重要任务[9]。本文立足重点国有林区87个林业局,借助一手调查数据对近两年的培训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当前培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为更好地实施林区转岗职工培训提建议,推动林区社会的和谐稳定。
重点国有林区87 个国有林业局组成,施业区总面积3421.2 hm2[10]。自2014年全面停伐以来,国有林区正全力推进改革,在生态建设、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三个方面显现出积极成效。
生态建设方面,森林资源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森林资源管护机制也初见成效;经济发展方面,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产值有所增加,木材加工业受停伐政策影响较为明显,经济结构有所优化,由停伐之前第一、二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方向转变;在民生改善方面,尽管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提高了林区职工工资,但仍低于省和国家平均水平。据2015年调研数据显示,职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明显低于黑龙江省乃至全国平均水平,龙江森工集团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黑龙江省的62%,大兴安岭林业集团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应的比例也仅有78%,收入来源主要是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转移性收入占比很小,同时,受全面停伐影响,大量职工失业。据2015 年相关数据显示,龙江森工集团和大兴安岭林业集团职工的失业比例分别为33%和15%,富余职工的转岗安置问题在林区改革进程中愈显突出,成为国有林区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林区富余职工年龄偏大、技能单一、文化水平低等因素更加大了就业的难度,本文基于上述林区社会经济发展现状,立足职业技术培训视角,对林区现行的培训状况进行描述分析,通过总结培训现存问题,旨在为更有效地实施转岗职工培训工作提出建议。
林户作为本文研究对象,是指林区从事各类与林业密切相关的生产经营活动的住户。根据2017—2018 年“重点国有林区民生监测”项目的相关数据,反映的是2016年和2017年林区林户参与职业技术培训的实际情况,其中2016 年和2017年的样本数量分别为1 004户和1 961户。
培训组织情况主要包括参与培训的林户结构、培训的组织者以及培训的内容。根据表1,2016年参加职业技术培训的林户样本有255 个,占比25.40%,2017 年参加培训的林户样本有635 个,占比32.38%,尽管培训人数及培训比例较前一年有所增长,但培训比例依旧没有过半,一方面反映了国有林区职业技术培训并未形成一定规模,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林区林户没有强烈的培训意愿,一定程度上说明林区职工尚未意识到职业技术培训的必要性。
对于培训者的组织特征,由表1可知80%以上的培训都由林业局组织开展,由县政府、合作社或协会、招工企业等数量占比较少,且远远小于林业局组织培训的数量,培训组织者的不同意味着培训的行业领域及内容也有差异,这也侧面反映出当前林区培训的内容过于单一,缺乏多样性,并未根据林户的实际需求组织培训。
表1数据还显示了培训内容情况,培训内容中岗位培训最多,在2016 年达到163 人,占总培训人数的63.92%,且呈增长趋势,而参加生产经营类培训仅有55人,占比21.57%,且在2017年下降了8.81 个百分点,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在全面停伐的背景下,目前林区的主要工作是营林、育林、森林防火等任务,对于目前林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向,例如,林区产品经营以及森林疗养等新兴产业的相关培训供给不足,而这些产业正是目前待就业职工迫切需要学习的内容,因此应加强对上述领域培训课程的实施。
培训参与现状主要涉及林户参与培训的途径、地点以及费用情况。由表1数据可看出,目前林区的培训主要是干部组织,主动参加的培训的比例仅占1/3,且比例在逐步减小,可见大部分林户参加培训都属于被动参与,侧面反映出林户主动学习的意愿并不强烈,究其原因可能为林户尚未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即林户是否参加培训对其收入并没有很大影响,林区职工薪酬制度中也并未涉及参加培训评价指标,因此林户缺乏动力参加培训。
对于培训地点,表1数据显示,大部分培训在林业局内进行,且由连续两年的数据看,在林业局外培训的比例在2017 年均有所下降,表明就近培训是目前的趋势,分析原因可能为林区林户年龄普遍偏大,由于个人身体状况、家庭等诸多因素,不大接受外出培训,同时,一些生产经营性培训需要实地进行指导,比如木耳、北药种植等培训需要专家在林地观察并给予指导,脱离林地将会降低培训效果。但对于一些设施设备的要求较高或者林区林户需求较小的培训,则在林业局内无法开展,因此学员需要到指定地点进行培训。
由表1 数据可知,2016 年将近80%的培训是免费的,且免费的比例在2017 年达到88.98%,如果对培训收取高额的费用,那么经济成本将会是林户决定是否要参加培训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另一方面,尽管培训早在天保工程实施后就已经开始进行,但就目前情况看,培训并未形成一定规模,还处于发展初期阶段。
表1数据可知,在两年的调研中均有80%左右的林户对评价给予满意评价,在实地访谈中也了解到,经过培训的林户能够认识到培训对其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所学知识能够运用到实际的生产实践中去,而且对培训模式也给予部分肯定,比如在本次调查中,林户对“培训免费”这一要素给出高满意度,对于培训地点也十分满意。
尽管问卷中并未涉及林户的主观参与培训意愿,但结合调研中与林户的深入交流,大部分林户都表示非常愿意参加技术培训,而实际参加技术培训的人数仅占30%,结合林区实际情况分析原因如下:林区人口数量庞大,然而培训资金有限,因此难以满足全部职工的培训需求,导致培训的数量和规模严重不足,因此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首先选择林区的主营业务,即以营林造林森林防火等为主的岗位培训,对于富余职工所需要的培训,例如生产经营类培训则供给匮乏,致使林户培训需求未得到满足。因此,加大对林区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是解决此问题的有效方法。
据统计数据显示,国有林区目前职业培训80%是由林业局组织提供的,培训主体的单一性使培训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同时这也是国有林区参与培训积极性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参照国外成熟的农业培训经验,培训机构、职业技术学校等都应该成为林业培训主体[11],但目前还未有相关企业、职业学校参与培训的法规出台,导致这些组织的积极性难以调动,培训主体之间得不到良性竞争,进而影响培训效率的提高。
随着国有林区改革的不断深入,转岗职工多方向选择就业渠道,林区职工对培训内容的需求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趋势,林户希望政府能够根据其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课程。根据调研数据显示,国有林区70%的培训内容是针对以营林育林以及森林防火为主的岗位培训,20%的培训知识是针对林业生产经营培训,关于林区职工就业技能的培训仅占1/10。但是在对林户进行实际培训需求的调查中,数据显示生产经营培训和相应的经营管理培训是林户最迫切希望得到的培训。由此可见,目前的林业培训内容和培训需求严重不符,并存在脱节现象。因此,建议针对林户的实际需求组织相应的培训课程。
尽管林业培训大部分需要实地指导,但是仍存在一些技能培训,例如管理类培训,由于培训人数较少,培训专家不能深入到林区,同时,这类技能培训不需要实地指导,只能参训人员外出培训。然而由于林户个人年龄和家庭原因,不太接受外出培训,因此会失去一些重要的参训机会。因此,应强化林户对培训的认识,使其意识到培训的必要性,提高林户参加异地培训的积极性。
针对重点国有林区职业技术培训现状,提出强化及改进职业技术培训的建议:第一,强化林区转岗转业职工对职业技术培训的科学认识,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并鼓励其积极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由传统的上级组织培训向林户主动参加培训转变;第二,扩大培训主体的多样性,在坚持以林业局为主导培训的前提下,组织更多的专业培训机构、企业、科研单位等,形成多层次和全方位的林业培训体系,并且进一步扩大林区培训的力度,增加培训次数,让更多有需求的职工接受培训;第三,根据林户的实际需求,设置相应的培训内容,使培训更有针对性。在培训内容的选择上应提高培训的行业门类,避免培训内容的单一化,多方面拓宽就业渠道,解决林区富余职工的转岗转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