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波
(浙江省农业生态与能源办公室,浙江 杭州 310012)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可有效处理农业农村有机废弃物,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再利用,对于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乡村振兴、农业绿色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和建设“无废城市”具有重要意义[1-2]。为此,本文就浙江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现状进行探析,现将有关结果总结如下。
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事关保护耕地地力、农业面源污染与大气污染防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部“一控两减三基本”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浙江省秸秆可收集资源量约600万t·a-1,自2014年农业部批复同意浙江作为全国唯一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发展试点省以来,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试点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和原料化“五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不断提升,全省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90%以上,秸秆露天焚烧火点持续快速下降。近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高水平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绿色环境优美宜居目标任务,要求到2020年,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对浙江省的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又一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1.2.1 秸秆利用工作越来越得到重视
随着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地通过政策导向,围绕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秸秆综合治理机制,将秸秆综合利用主动纳入当地“十三五”规划、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等重点建设计划,纷纷出台秸秆综合利用的扶持政策,初步形成上下联通的政策体系,有力推进了浙江省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1.2.2 农户秸秆利用意识普遍提高
各地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逐步引导农民建立积极利用秸秆、抵制露天焚烧的自觉意识,强化禁烧法制观念和环保理念。积极探索“秸秆换肥”等实践模式,使秸秆从田间废弃物一跃变成了等价交换的商品,变废为宝,有效调动了农户利用秸秆的积极性。
1.2.3 利用产业化程度有了明显拓展
通过推进秸秆利用产业链延伸建设,部分地区涌现了一些秸秆需求量大,产品销路好,经济效益不错的秸秆利用企业,带动了秸秆利用产业发展。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盯紧产业供给,找准市场需求,探索科技创新。如某绿化公司利用稻草加工纤维原料,为迅猛发展的矿山、高速公路边坡复绿产业提供所需的原材料,探索稻草纤维化加工技术为稻草找到了利用新途径,使当地稻草利用形成了良性的供求循环,并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秸秆资源分散、收集成本高等制约,浙江省秸秆利用还是以就地还田肥料化利用为主(占70%以上),作饲料、基料和工业原料等相对高附加值利用的数量占比较小。
目前,全省秸秆作饲料、基料利用的不多,进入非农化利用的也大多作为原料,附加值不高。秸秆热值偏低,在加工成型燃料能源化利用过程中只能少量利用并作为辅助原料,急需加强秸秆高值利用技术试验、研究和推广。
秸秆离田利用企业规模小、投入高,秸秆收储难、堆放损耗大,产业链条短、利润低,秸秆利用长效机制还未建立,秸秆离田利用产业化还存在不少困难。浙江省每年离田利用的秸秆需求量在240万t以上,配套离田收储运体系还不完善,收储需求缺口大,遇到烂冬等天气,部分秸秆收储组织、利用企业需从江苏等周边省份购入。
全面调查全省农作物秸秆资源量、利用量,建立全省秸秆资源台账制度。依据全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台账基础,开展全面评价分析,科学编制区域秸秆全量利用整体规划。科学估算区域秸秆资源与可收集利用量,调研区域内秸秆综合利用现状,确定保持地力的秸秆合理还田量,确定秸秆离田利用数量,合理布局秸秆产业和收储场,健全秸秆全量利用的政策保障。试点推进县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全域、全程、科学综合利用”建设,再在重点区域逐步推广适宜浙江省的县域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模式。
加快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秸秆利用新技术和配套设备,加大秸秆利用技术集成研究与推广。如与大型农机公司合作攻关,探索和研发秸秆利用新的技术和装备,探索秸秆与畜禽、水产养殖等农业有机废弃物“一机多化”(基料化、肥料化、饲料化等)的梯级生化处理制肥技术与模式。通过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协作的模式,充分依托大专院校的人才、科技、信息等要素,加强现有技术的集成应用。强化农业高新技术在秸秆综合利用中的推广应用。建立秸秆产生主体与利用主体之间的桥梁,充分发挥、利用合作社等主体的资源优势和企业技术优势,通过资源和技术的有机结合,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的附加值。
设立专项政策扶持和资金奖补,激发秸秆综合利用动力。如通过专项资金“引导”,开展项目建设、新型装备采购、科级研发等导向性扶持;构建秸秆收集收贮运体系,完善秸秆利用产业链;调整补贴方式,加大补贴力度,完善秸秆综合利用补贴政策,并保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从而形成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市场化运行的长效机制。
“以用促禁”,积极营造秸秆全量化利用的良好社会氛围。利用报纸、电台、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平台“双管齐下”,加强秸秆利用保护环境的正面效果报道,突出秸秆“五化”利用促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显著成效宣传。对有关秸秆禁烧的法律法规进行全方位的宣传。加强对本地区秸秆综合利用的考核,将考核指标纳入政府“打赢蓝天保卫战”等相关工作中去,督促相关部门抓好落实和管理,实行网格化、包干制等方式,严格落实管理责任,借助卫星遥感等科学监控手段强化管理,杜绝秸秆焚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