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湿热敷外治法防治中药输液剂致化学性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2020-01-14 06:47:01毛雁荣文安然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7期
关键词:化学性索状静脉炎

李 萌 陈 欣* 苏 怡 毛雁荣 文安然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 100700)

随着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中药静脉制剂在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我院作为中医临床单位,中药输液剂的临床应用作为一项特色治疗,应用颇为广泛。采取中药静脉给药治疗,其具有剂量准确、治疗效果快速等特点[1]。但中药注射液所导致的并发症的逐渐增多[2],其中发生率最高的则是静脉炎。由于中药原材料料的品种、产地、成分本身的复杂性,以及提取工艺的精度,制备过程中微粒含量的纯度,存放过程中发生质变的程度,使用过程中液体配伍的禁忌度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不同程度静脉炎的发生[3]。我科护理团队采用中药湿热敷外治法,取得了了良好的防治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科经中药输液剂治疗且未发生静脉炎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研究对象平均年龄18~79(52.41±14.96)岁。其中,男性患者57例(占57%),女性43例(占43%)。

1.2 实验方法

1.2.1 药物方案:试验组采用中药湿热敷(静脉炎外敷方,组成为金银花30 g,生甘草10 g,当归10 g,野菊花15 g,大黄10 g,茜草10 g),制成颗粒剂后,每使用3 g,以3~5 mL适量香油调为糊状;对照组采用安慰剂,以糊精及食色素调配为与试验药物外观、色泽相同的颗粒剂,使用方法同试验组。

1.2.2 中药湿热敷操作方法:根据涂药位置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铺治疗巾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洁皮肤并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将中药制剂均匀涂抹于静脉走行处或涂抹于纱布外敷。

1.3 观察项目:自制量表动态记录患者静脉输液处皮肤变化,若有静脉炎发生,记录静脉炎程度及其发生时间。

1.4 评估标准:以依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静脉炎程度的判断标准[4]:0级:无症状;Ⅰ级:局部有疼痛感,以及红肿、水肿,静脉未发生条索状变化,未触碰到硬结;Ⅱ级为:局部有疼痛感,以及红肿、水肿,静脉为条索状变化,未触碰到硬结;Ⅲ级:局部有疼痛感,以及红肿、水肿,静脉为条索状变化,触碰到硬结;Ⅳ级:局部有疼痛感,以及红肿、水肿,静脉为条索状变化,触碰到硬结静脉呈条索状长度>2.5 cm,有脓液流出。

1.5 化学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是临床静脉输液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化学性静脉炎是因刺激性以及具有毒性药物造成刺激所产生,其pH值和渗透压超出正常范围,输入药液稀释不当,药液中含有微粒,以及对静脉内放置刺激性较大,从而导致局部静脉壁化学炎性反应发的发生[5]。

1.6 统计方法:采取双人双录入的方式,应用SPSS20.0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行统计分析,对2组化学性静脉炎发生率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中药湿热敷实验组化学性静脉炎发生比例为5.12%,安慰剂对照组发生比例为18.5%(χ2=7.579,P<0.05)差异有显著性。应用中药湿热敷能够有效预防因输注中药制剂所致化学静脉炎的发生率,对保护患者的静脉血管具有显著作用。

3 讨 论

由于静脉输注中药制剂引起静脉炎等的不良反应[6],已成为临床工作者研究目标,其中,静脉炎的发生对患者影响极大,不仅增加痛苦,严重后可造成血管及周围组织永久性伤害,加大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同时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量[7],甚至可能引起不必要的医疗纠纷,故降低静脉炎发生率至关重要。静脉炎在中医学中属于“脉痹”范围,在中医著作《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气血瘀滞则痛,脉道阻塞则肿,久瘀而生热”。中医学则认为,局部脉络血不畅,血瘀气滞,不通则会产生痛;气血不畅凝聚在肌肤内,从而引起肿胀、瘀血,以及则局部发热和出现红斑等现象,在进行输液时,其穿刺过程会对局部脉络造成伤害,并且化学刺激性药物对静脉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使得脉中血流不畅,血脉凝结产生痛感。静脉炎的主要病因主要为血瘀气滞,局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所造成[8]。本护理团队在实践中使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法”中药湿热敷(静脉炎外敷方)治疗,该方以清热解毒、化痰燥湿、止痛消炎为治则,选用金银花30 g,生甘草10 g,当归10 g,野菊花15 g,大黄10 g,茜草10 g,制成颗粒剂后,单次3 g,用以香油调敷,涂抹于输液患处。通过临床实践观察发现,能够达到减少疼痛,活血化瘀的效果,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由于中药制剂对血管有直接作用,因此药物起效较快,穿透力强,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可较好的改善组织细胞缺氧情况,对致炎物质的产生予以降低,可有效减轻导管对血管的刺激。并且中药具有药味清香,且材料易得,制作简便便,经济实惠,操作简单易行,不良反应少,患者乐于接受,患者满意度较高,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患者治疗费用,且有效干预静脉炎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和使用。

猜你喜欢
化学性索状静脉炎
二维联合三维超声在中晚孕期宫腔内条索状回声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黄秋园山水画课徒稿(二十六)
老年教育(2022年9期)2022-11-15 09:48:36
中药涂擦联合TDP治疗静脉炎的临床观察
界线类偏瘤型麻风一例
六合丹防治输液性静脉炎的Meta分析
中成药(2018年6期)2018-07-11 03:01:08
伊士曼展示其耐受医用消毒剂的新一代聚酯——四步测试法显示伊士曼MXF221共聚酯具有出色的耐化学性
上海建材(2018年3期)2018-03-20 15:28:22
2011-2015年甘肃省化学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分析
化学性事故现场医学应急救援模式--以处理日遗化武医学应急救援为例
聚维酮碘治疗药物性静脉炎1例报告
永宁牌肝保胶囊对化学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研究
右江医学(2013年5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