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凯旋 (第一作者)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硕士
王 琼 (通讯作者) 苏州大学金螳螂建筑学院教授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867-1959)与阿尔瓦· 阿尔托(1898-1976)是同一时期的建筑大师。赖特于1908 年明确提出“有机建筑”的设计理念,将建筑看做是有机的生命体,认为建筑是整体与局部的统一,要从自然界中获得启发,寻求创作灵感。而阿尔托于1935 年在瑞典工艺协会年会上发表《理性主义与人》,提出了“自然界、生物学在造型方面丰富多彩……人类的生活不能自外于生物界,否则就很难适应这个体系而没有人性……”这样的观点,强调建筑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1]1940 年,瑞士著名建筑评论家希格弗莱德·吉迪恩在《空间·时间·建筑》中将阿尔托的建筑思想认定为“有机建筑”。赖特与阿尔托同为“有机建筑”思想者,那么赖特的有机建筑与阿尔托的有机建筑究竟有何异同?下文将对两位大师的设计思想进行对比分析。
建筑师早期的个人成长经历影响其设计思想的形成,赖特也曾说:“一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经历会自然的带到他的设计创作之中,不可能凭空创造出什么来。”赖特与阿尔托早年的经历影响着他们有机建筑设计思想的形成。
赖特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父亲是牧师和音乐家,母亲是乡村教师。母亲从年幼时期就就注重对赖特的教育,并通过福禄贝尔积木来训练赖特的建构意识。童年时期的赖特被母亲送至叔叔的农场上劳作,农场的生活经历让赖特与自然亲密接触,他对自己成长的土地有着执着的热爱。而阿尔托出生于芬兰库尔塔内,父亲是土地勘察员,母亲是邮递员,外祖父是高级林业工作者。童年时期的阿尔托在外祖父的带领下,与森林接触,自然的优美景致给了阿尔托深刻的印象。学生时期的阿尔托经常跟随父亲到野外进行地质测绘,弯曲的地形让阿尔托产生了浓厚兴趣。阿尔托的父亲曾反复叮嘱他:“永远不要远离养育你的自然,并且,能够为公众服务是你的荣幸。”父亲对自然的尊崇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影响着阿尔托建筑思想的形成。
成年后的赖特进入威斯康辛大学学习土木工程,之后由于父母离异,迫于生计的赖特退学后前往芝加哥开始了职业生涯。赖特是工程出身,之后转到建筑设计,工程结构的知识成为赖特发展悬挑结构的知识储备,而阿尔托则是建筑学科班出身,就读于赫尔辛基工业专科学校。
在成立自己的建筑事务所之前,赖特和阿尔托都受到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引领,成为他们设计风格的基础。西尔斯比引领赖特学习建筑历史脉络,并让赖特接触到了东方文化和艺术;沙利文的功能主义与有机装饰深刻影响着赖特的建筑思想。阿尔托的启蒙导师为阿斯普伦德,以阿斯普伦德为首的芬兰建筑师促进了芬兰建筑从新古典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变,在导师的影响下,阿尔托设计中追求建筑的简洁有力、地域气息、宜人尺度和精致细部。
赖特与阿尔托的有机建筑都源自于他们对自然的理解,早年的成长经历为他们后期建筑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两位大师在面对自然时,都表现出谦卑的学习心态,从赖特的流水别墅和阿尔托的玛利亚别墅,可以看出建筑与自然的亲密联系。
图1 流水别墅
图2 玛利亚别墅
赖特的导师沙利文虽然提出过“形式追随功能”这一现代主义教条,但是其建筑不乏绚丽的装饰,这些装饰来源于对自然有机形态的诠释和转化。沙利文的“有机装饰”成为赖特有机建筑思想的雏形。赖特意识到自然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宝贵素材,自然的启示是无尽的。得益于少年时期的农场经历,赖特对自然的观察细致入微,能从普通人习以为常的自然环境中找到规律,并巧妙地运用在建筑中,使得赖特的建筑呈现与众不同的自然属性。赖特认为建筑既是自然的,同时又是整体统一的,统一意味着建筑与环境的统一、整体和部分的统一、内部与外部的统一。与赖特相同,阿尔托对家乡芬兰的自然环境有着深厚的感情,阿尔托认为人与自然可以保持和谐共存的关系,并且人可以从自然中发现美的规律,用来创造舒适宜居的建筑空间。
对于建筑与人的关系,赖特认为建筑不应该是冰冷的逻辑产生的冰冷的功能,应该将未来建筑中预期的生活的场景、生活的乐趣融合到设计之中。对于赖特来说,建筑的使用者是空间的主角,能够被材料、家具、空间所接纳。并且建筑在适应自然的过程中,也要考虑人与自然的适应。阿尔托也倡导地方性、人文性结合的思想,认为建筑要利用自然地形,融合周边景色,且建筑空间需要明亮开敞、亲切宜人。
然而,赖特的有机建筑更加偏重自然与建筑的统一和连续,认为建筑是从土地上自然生长出来的“有机体”。虽然流水别墅做到了与自然的协调统一,但是流水别墅中看不到流水也饱受争议,但俯瞰水面、聆听水声、行走到水面等活动成为在流水别墅中生活的乐趣,注重人在环境中的体验和适应,是赖特认为的自然、建筑、人三者的和谐。阿尔托不同于赖特的是,在自然、建筑、人三者的有机结合中,更加注重人的需求,因此建筑学习自然,与自然相互协调的目的,不是为了建筑与自然的高度统一,而是以创造舒适宜人的生活空间为目的。
赖特与阿尔托都坚持现代主义的风格,认为古典建筑承载了旧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会形态和环境条件,因而不能适应现代的需求。赖特与阿尔托的建筑风格也为顺应时代而产生变化。
赖特的有机建筑风格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草原风格”时期(1899-1910)、危机时期(1911-1931)、“美国风”时期(1932-1942)、最后的辉煌时期(1943-1959)。草原风格的建筑去除了地下室和阁楼,采用坡度舒缓的屋顶、低矮的维护墙体、开放式的底层,体量水平延伸。代表作品有迈耶·梅住宅、威利茨住宅、罗比住宅等。这时期的赖特受到中产阶层的青睐,建筑不局限于场地,且预算宽裕。危机时期的赖特深陷家庭危机和债务危机之中,期间作品寥寥无几,主要有帝国饭店、蜀葵住宅等。经过危机之后的赖特逐渐被人们遗忘,而流水别墅的设计突破了草原风格的定势,使赖特事业走向第二个高峰。这时的美国面临经济大萧条,赖特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型建筑。赖特使用单元系统,将建筑空间统一;使用预制木结构系统,使得建筑便于生产和安装;大量使用平屋顶降低成本。在最后16 年时间里,赖特完成了一生将近一半的设计,其作品呈现出成熟的有机建筑风格。代表作品有古根海姆博物馆、大卫·赖特住宅、西塔里埃森等,突破了方盒子的限制,通过有机形态塑造、结构仿生等手法,展现有机的建筑形体。
赖特的作品以住宅为主,而阿尔托从住宅到公共建筑、从室内设计到家具设计,涉猎广泛,他的有机建筑风格分三个阶段:“白色时期”(1923-1944)、“红色时期”(1945-1953)、“第二个白色时期”(1953-1976)。白色时期阿尔托的建筑多使用简洁的线条,以白色为主色调,代表作品有维普里市立图书馆、帕米欧疗养院、玛利亚别墅等。建筑表现出对自然景观、光线、地形等因素的回应,探索人与自然良好接触的空间模式,在建筑的局部设计非几何的有机曲线形态,使得空间具有亲和力。红色时期,西方国家面临战后的经济匮乏,阿尔托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型建筑,因此材料上使用较为廉价的红砖。代表作品有贝克大楼、福格威广场音乐中心等,建筑中使用可塑性的“波形”墙壁。经历了前两个时期的探索之后,阿尔托的有机建筑设计手法已经很成熟,实现了建筑在自然环境中的自由流动,建筑呈现有机的外观形态。代表作品有伏克赛涅卡教堂、不来梅高层公寓住宅等。
赖特与阿尔托在人生最后的岁月都形成了成熟的有机建筑风格,且各具特色。赖特的有机建筑表现出与基地的锚固关系,建筑从地面自然生长,建筑本身似乎就属于自然,标志性的悬挑结构、大面积玻璃窗体现了建筑与自然的相互渗透;阿尔托的有机建筑表现出建筑对环境的适应,建筑的曲线形态促进了人与自然的联系,建筑空间向自然环境中流动、生长,表现为直线与曲线混合的自由形式。
赖特与阿尔托的有机建筑空间组织方式差别较大,赖特的空间组织策略是对方盒的打散重构,而阿尔托则是以流动的形态组织空间。
赖特认为:”The reality of the building does not consist in the roof and walls, but in the space within, to be lived in.”[2]这与老子的观点不谋而合,赖特的空间组织更注重内部空间的界定和划分。如图3 所示,建筑一开始如同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但是底层的架空与方盒子的体量似乎割裂了空间与环境的联系,于是赖特打破盒子的束缚,开放转角空间,并将支撑系统向盒子内部移动,这样就能创造悬挑空间,使得建筑内外产生模糊界限,这时通过对支撑系统优化,室内的空间界面可以自由地组合,建筑的墙体甚至可以向外部延伸,与自然联系。
赖特在设计日本帝国饭店时,从日本传统建筑“数寄屋”中学到榻榻米式的空间单元组织方法,并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反复使用单元空间(如图4 所示)。单元空间的引入,体现了赖特对建筑整体空间组织的把控。
与赖特不同,阿尔托的建筑空间组织是对建筑体块的把控,采用化整为零的策略,创造丰富的空间,使建筑有较大面积的外表面,因此建筑可以充分接触自然。早期阿尔托的有机建筑空间呈现规整几何形,而越到后期他的建筑逐渐出现非几何的不规则空间。非几何形空间形式自由,但空间组织仍具有逻辑,例如沃尔夫斯堡文化中心,面向市政广场的五个报告厅形状曲折、大小各异,阿尔托通过放射发散形式组织报告厅,其它次要空间则直线依次排开;贝克大楼为了尽可能多地安排学生宿舍,并且使每一个房间都能获得良好的景观面,阿尔托以曲线的形式组织宿舍空间,其余的辅助空间则直线形布置;赫尔辛基文化宫,通过扇形空间安排演艺厅,并在周围组织其他次要空间。
赖特的空间组织策略是对方盒子空间的打破与重构,让空间具有整体性和连续性,赖特空间组织目的偏向于对空间的处理而不是对界面的设计,而阿尔托则更偏向于空间界面的“弹性”设计,无论是直线还是曲线的形式,都是为了让建筑的界面贴合自然环境,让建筑空间在自然环境中流动,空间的自由体现在空间体块的灵活切割、空间形式的丰富多样,并且零散的空间在理性的空间组织逻辑之下获得统一的空间秩序。
图3 赖特有机建筑空间演变
图4 伯特·雅可布斯住宅平面
图5 贝克大楼标准层平面
赖特与阿尔托的建筑室内环境基本都由他们本人设计,创造室内空间环境与人的和谐,并促进人与室外自然环境的互动,是赖特与阿尔托的共同目标。
赖特强调的整体与局部的统一同样表现在室内空间中,他希望建筑、室内、家具、灯具、地毯等在设计中的整体统一。如威廉·帕尔默住宅,空间以三角形单元系统进行组织,三角形又组合成六边形单元,室内有三角形和六边形的房间,桌子、柜子、沙发、坐凳等家具以三角形为母题进行设计,灯具也采用三角形式,地毯和地砖也都是以三角形的模数进行拼贴。虽然赖特也强调室内设计的简洁,但是他的室内设计受到装饰艺术风格的影响,室内空间出现了许多模仿自然有机体的几何装饰图案、纹样和艺术品。与赖特不同的是,阿尔托认为:“室内装修与室内装饰是在试图补偿建筑与自然环境之间交流的缺失。”[3]因此阿尔托希望在室内模拟自然,例如玛利亚别墅的过道与楼梯区域,采用圆木隔断,配以绿植,模拟自然环境中的树林,为使用者创造温馨、宁静的生活体验,相似的手法还见于纽约世界博览会芬兰馆的波形内墙设计、维堡图书馆报告厅的顶面曲线造型等。
家具设计是室内环境设计的重要环节,正如赖特所说:“家具,无论使用与否,都应该成为建筑自身有机组成的一部分。”赖特的室内设计遵循整体统一的原则,所有的家具可以形成一个和谐的室内氛围,因此赖特的建筑中独立家具较少,固定家具与组合家具则较多。如果说赖特的家具设计沿用与建筑一致的直线条,呈现几何构成的规律,那么阿尔托的家具设计则表现出与“波形”墙壁、流动空间一致的曲线形式。借助层压板技术,阿尔托可以设计出弯曲木家具,曲线型家具表现的柔美形态,不仅体现出人性关怀,也呼应了建筑的有机设计理念。
赖特与阿尔托都通过各自的方式践行着有机建筑的设计理念,将建筑与地域环境相结合,达到自然、建筑、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在如今中国的城乡建设中,钢筋混凝土“森林”将人与自然割裂的现象屡见不鲜,创造为人服务的建筑未必要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赖特与阿尔托的建筑实践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创造和谐、可持续的人居环境。在这倡导美丽乡村、美丽城市建设的时代,两位大师的有机设计理念值得我们去借鉴,为我们创造中国特色的有机建筑提供思路。
注释:
[1] 薛恩伦. 阿尔托的建筑风格与设计理念[J]. 世界建筑, 2007(07):136-140
[2] (美)玛格·斯蒂普. 杨鹏译. 赖特的室内设计与装饰艺术[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9
[3] (瑞士)卡尔·弗雷格. 王又佳, 金秋野译. 阿尔瓦·阿尔托全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