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研究

2020-01-14 02:20侯惠敏
记者观察 2019年29期
关键词:艺术类学术英雄

文 / 侯惠敏

互联网时代给文化艺术类高校的思政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但是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如何把握好这些挑战和机遇,把握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上的主导权,是当前文化艺术类高校思政教育的重点,也是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点。

一、互联网时代带来的几个问题

(一)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袭

2015年年底,一些抹黑英烈的论调在网上大量传播,并且迅速蔓延,不仅在社会上带来恶劣影响,在离互联网最近的青年学生中也产生了不少怀疑的心态,历史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在青年学生中不断蔓延。互联网时代,言论自由被进一步重视,各种社会的黑暗面被曝光,一大批人民关注的问题被解决,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一部分别有用心的人通过对历史的重构和歪曲解读来达到某种目的,进而影响青年学生。我们知道现在的青年大学生是敢于怀疑和敢于创新的,他们喜欢标新立异,也喜欢将一些不同的观点运用到自己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来,以表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所以许多“雷人雷语”从青年学生中散发出来。文化艺术类高校的青年学生是愿意以创作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的,当代大学生的特性就是新潮、冲动、正义,但是又是易于被蛊惑的,如果在互联网时代仍然坚持老一套的政治教育,将思政教育流于形式,那么就难以在大学生中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理念,青年学生们就会被一些人带入到历史虚无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道路,从而对自己国家的文化不自信,产生怀疑,那么他们就会在自己的创作中表达这些从网上看到的、听到的未经辨别的信息,然后影响身边的更多人,从而毁掉我们未来的建设者和生力军。

(二)互联网时代信息繁杂,难以在众多的信息中获取正面的有用的信息

互联网给了青年学生大量的知识和快捷的通道,同时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言论空间和更加快捷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是不是都是对的?是不是都经过了审核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现代科技还没有达到让人在网络上能够自动辨别信息的真假或者是否适用,其辨别只能依靠自己的辨别能力,青年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固定期,他们需要引导,需要学习,需要有人帮助他们形成辨别能力来辨别网上信息,从而获得正面的有用的信息。当前网络自媒体的普遍运用,给学生的表达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思政教育跟不上,他们没有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就会将一些错误或者偏激的思维随着他们创作的作品表达出来,从而形成更坏的影响。青年人的思维是相近的,如果这种错误或者偏激的作品出来以后,没有一定的辨识能力,就会被广泛传播,从而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对社会和学生产生恶劣的影响。

(三)青年学生思想受多种文化思潮影响,呈现多元化和不可控化的特性

随着网络不断发展,网络的边界不断延伸,人们对网络的使用已经越来越频繁和普遍,特别是自媒体的出现和智能手机的普遍应用,各种言论在网上不断出现,其中有正面的,有积极的,当然也有负面的,有消极的,甚至于也有不断刷新“三观”的各种言论,这样的言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青年学生,引导着他们走向偏激甚至于邪路。特别是对于文艺类的学生来说,他们的作品具有天然的传播属性,一旦被人误导,树立起了负面消极的观念后,这样的思想就会在他们的作品中不断反映出来,从而影响更多的人,涉及到更大的范围。思想多元化本身并不是一个问题,问题在于思想多元化的前提是在保障国家安全、树立文化自信的范围以内,超越这个范围,那么这样的多元化就是问题。如何在多样的文化思潮和多元文化思想的影响下,不碰红线,正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应当研究的重点。

二、文化自信对于文艺类高校思政教育的 影响以及反映的问题

(一)文化自信是文艺类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之一。文化是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反映,而思政教育是社会核心价值的载体,如何将社会核心价值放到青年学生的脑中、心中,这就需要思政教育来进行。网上对于英烈的抹黑得到了网上许多人的认同,这些人中有一部分还是青年学生,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英烈之所以能够流传于世,不被世人忘却,正是因为他们具有人生的闪光点,这样的闪光点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流逝,对英雄的尊重与怀念,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尊重英雄和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当前许多高校思政教育者还没有弄清楚,有部分人认为:“个人英雄主义不可取。”其实,尊重英雄和崇尚个人英雄主义并不是盲目的个人崇拜,这是对英雄精神的继承和发扬,我们并没有看到西方国家对我们国家英雄的污蔑是因为这些英雄有许多都是在对抗西方帝国主义时产生的,这是天然敌对的属性,许多人认为西方的英雄是英雄,中国的英雄是“人造”,可他们并不知道如果没有西方帝国主义对国家的压迫和侵略,这些英雄原本可以不用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而现在这些为了保卫国家和我们现在幸福生活的英雄被自己国家的人们怀疑,那么笔者就要思考我们在思政教育的领域是不是已经出现了问题,是不是我们对我们的文化还不够自信。

(二)学术教育与文化自信教育相剥离,没有在思政教育中加强培养文化自信,从而导致学生对文化自信和思政教育关系认识的缺失。首先在艺术类高校的思政教育中,绝大多数只注重政治知识的培养,不注重政治素质的提高,许多学生缺乏一定的政治敏感性,对政治漠不关心,不敏感,在意识形态上逐渐走向自由主义和散漫主义。正是由于当前艺术类院校缺乏对学生的人文素质的提高,互联网时代多种思潮的冲击、多元化思想的影响,直接导致了学生信仰缺失,道路迷茫,这归根到底是因为文化自信在高校学生中的缺失。其次,在学术教育中,只注重学生在业务水平上的提高,没有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术教育中。当前的学术教育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为主要目的,而演什么、学什么、写什么、拍什么并没有相关的计划和安排,忽视了当前网络发达时代,文化艺术类院校的学术也是文艺创作的主体之一,这样的忽视就会导致思政教育在这些文艺创作中失守,一些偏激和错误的思想就会流入社会和学生群体之中。最后,对学术教育与培养文化自信认识偏差,导致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不注重培养文化自信,从而失去了对学生日常教育中培养文化自信最好的时机。

三、互联网时代文化艺术类高校学生思政教育 与文化自信融合的道路探析

(一)改革课程设计,将意识形态教育确定为文艺类院校的学术教育和思政基础,从根本上培养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自信就是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文化艺术类高校培养的是将来我国文化的发展者和实践者,如果没有在意识形态领域上把握好对青年学生的教育,这样的思政教育是失败的也是危险的,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自媒体可以在短时间内将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传播给大众,造成极其广泛的影响。因而,必须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牢牢把握意识形态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充分考量思政教育与学术教育相结合,合理设计教育课程,学术教育不脱离思政教育,思政教育要融入到学术教育。例如在钢琴课上,可以增加红色教育,讲解创作初衷,解读当时的情况,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曲目的理解,也给学生上了一堂红色教育课。还可以考虑形成常态化教育,如每周一节这样的课,或者每月组织一次红色演出等。

(二)建立和完善文艺类院校思政教育机构和制度。一是充分研判当前青年学生感兴趣的事件、方式、语言等,考量网络时代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在机构中设置专门的网络引导员,引导学生辨别网上信息,及时发布正面信息,教育学生对网络负面消极信息进行抵制。二是建立思政审核部门,采取自愿的方式,鼓励学生在无法把握尺度时送交思政审核部门进行审核,同时为了保持创作的积极性,审核部门对学生的作品可以提出意见,但是不得干预。三是加强对文艺类高校辅导员制度的改革,文艺类高校由于其特殊性,对其辅导员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懂思政,也要懂业务,辅导员是与学生日常接触最多的思政教育者,其对学生生活、学习了解得最多,学生有问题也会第一时间寻找辅导员解决,因而辅导员懂业务,知思政,就可以在第一时间纠偏,使得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在学校的每一个方面。

四、结语

网络时代对个人的辨别能力已经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当代高校思政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政治知识,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性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在网络时代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才能为国家提供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为增强国家文化自信而努力的文艺骨干。

猜你喜欢
艺术类学术英雄
英雄犬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2020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部分)
中国实践的学术在场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2018年艺术类招生采用我省统考(联考)成绩的院校名单
重走英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