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丁晓春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通过《人民日报》的微博及微信向全国人民送去了元宵佳节的问候语,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公众极大程度的关注,由此也反映出了新媒体对政务新闻报道的作用,引发了广大媒体从业者的反思。新媒体为传媒赋予了即时的传播时效和更加广泛的传播渠道,因此,政务新闻报道也必须要结合新媒体的时代特征来提升其传播效果。在当前,利用新媒体进行政务报道传播的案例不胜枚举,对传统的政务新闻报道起到了良好的借鉴作用。
在传统的政务新闻报道中,政务新闻的传播时效性较差。从政务新闻报道的过程来看,记者需要通过跟随领导人、参加发布会等形式来获得政务新闻,随后还要进行媒体的剪辑、配音等工作,等新闻完成制作后还要经过审核,最后才能播出。整体的流程快则几个小时、慢则1-2个工作日,信息传播的时效性较差,造成了政务新闻报道信息传播的客观延迟,政务信息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获得及时的传播,对受众接受政务新闻信息的即时性要求造成了影响。
我国的传媒体制采用的是四级式体制:中央—省级—地市—县。这种四级式传媒体制存在着垂直化的特征,因此就导致了在政务新闻报道的过程中,必须要选择自上而下的播出形式,这就产生了传播方式的限制性。从形式上看,传统对政务新闻报道的传播主要采用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而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有着严格的管理制度,无论是播出时间还是出版时间都存在着固定的限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在接受新闻的理念和方式上发生了变化,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介在受众的使用频率上开始降低,使用粘性上也开始下降,这就产生了传统政务信息报道传播方式的限制,影响了政务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虽然我国政府对政务新闻传播采用的是公开的形式,但是这种公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使得其公开的透明性并不高。
一方面,公众接触到的信息都是经过剪辑和审核后的信息,所以对真正的政务新闻存在着一定的质疑;另一方面,公众也无法参与到政务新闻报道的传播中,弱化了传媒过程中受众的参与度,降低了公众对政务新闻报道的认识,导致了传播的透明度较低,影响了政务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新闻具有时效性的要素。在新媒体时代下,受众接受新闻的习惯已经发生了变化,因此,新媒体时代下政务新闻的报道也必须紧抓时效,提升政务新闻报道的即时性。
一方面,政务新闻报道记者要紧密地结合地区政务现状,提升新闻嗅觉的敏锐性,善于发展政务新闻、报道政务新闻。结合政务相关部门发布的政务新闻通告及政务活动安排,在第一时间获得政务新闻收集的机会,从而为政务新闻的时效性传播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要善于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实现政务新闻报道的时效性,例如网络直播。网络直播可以通过网络的即时性来实现政务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例如,2019年,央视新闻就通过直播的形式进行了“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等多项政务新闻。让受众实现了与政务新闻报道现场的同步观看,实现了政务新闻报道的即时性。
受众是传播行为的基础,同时,政务新闻报道的作用也是要让受众了解到国家的政策,践行我国民主集中制国家的战略方针。因此,新媒体时代下的政务新闻报道需要结合当前受众对待传媒的意识和习惯来丰富整传播行为时,展现政务新闻报道的多元化。
政务新闻报道传播的过程中,记者及媒体机构需要利用新媒体的新形式来丰富报道的形式。可以利用直播、微博、短视频新闻、网页新闻等诸多形式来实现政务新闻的报道。例如:通过短视频新闻不仅可以丰富政务新闻报道的内容,还可以通过其多样的展示形式来提升政务新闻报道的观赏性。
政务新闻报道是以公众作为前提,传统的政务新闻报道存在着透明度较低的问题,因此其传播效果难以保证。在新媒体时代下,政务新闻报道需要和受众之间形成积极的互动,深化政务新闻报道传播过程中的公众参与程度,提升传播效果。
政务新闻报道的媒体和记者需要树立起与受众互动的意识,开展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行为,进而提升受众在政务新闻报道中的参与程度。新媒体具有交互性等特征,所以政务新闻报道的媒体和记者可以利用这些技术优势来与受众进行互动。了解受众的关注重点并且以受众的关注重点来进行政务新闻报道。政务新闻在报道过程中,要实现与观众的积极互动,最终提升政务新闻报道传播的透明度。
综上所述,笔者从紧抓时效,提升政务新闻报道的即时性、丰富形式,展现政务新闻报道的多元化、积极互动,深化政务新闻报道的公众参与三个角度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下提升政务新闻报道的传播策略。作为政务新闻和受众之间的媒介,记者必须要结合新媒体时代的背景,创新自身的传媒意识、深化自身的传媒素养、提升自身的传媒技能,以思想、素养和技能共同做好政务新闻报道工作,从而实现政务新闻的报道效果,实现新媒体时代下政治传播的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