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用策略探析

2020-01-13 05:13吕炳刚
下一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吕炳刚

摘 要: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很难让学生对课堂学习保持专注度,一些课堂教学中也存在形式大于内容的“低效”现象。由此引发了笔者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追寻与思考。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策略,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引导学生进行高效的学习,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调动起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可以消除传统教学中的弊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本文基于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从课堂教学效益提升的角度上分析了当前小学数学学习的特点,将北师大版五年级、六年级教材内容作为本文的研究依据,侧重于从教材与生活中发现教学技巧,以确立教学目标、处理数学教材、设计数学练习题等多个角度,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一、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问题

(一)问题无新意,缺乏创新性

一些教师在课前并不能认真的钻研教材,準备不够充分,问题的类型同化性较为普遍,提出来的问题缺乏新意。由于没有吃透教材内容,所以问题的质量也达不到标准,并不能有效地检测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甚至可能使学生感到无聊或者厌倦。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多是以记忆性的问题为主,少有评价和创造性的问题,虽然记忆性问题有其优点,简单易答,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但大量同质化的问题并不能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产生促进作用,相反会阻碍学生创新与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忽视学情,不能控制提问难度

以“学”定教是理论研究者和一线教师老生常谈的话题。这里的学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学内容,如教材等。对于教材,一般教师都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但对于学生的情况,一些教师并没有采取一定的措施去了解,首先是作业情况,现在教师的负担较重,因而不少教师都将检查作业的任务交给了家长,教师批改的作业,基本上都是经过家长指导的,所以学生的错误并不能明确地显示出来,不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掌握情况;其次,对于学生知识掌握的错误判断会误导教师,在课堂中提问的难度便会难以掌握,因为误以为之前讲授的知识学生基本上都掌握了,所提的问题便会超出一些学生的能力水平,造成课堂反馈没有效率,导致课堂效率低下。

(三)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更加强调发挥课堂中教师主导以及学生主体作用,但在实际课堂中,一些教师并不能够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是存在着专制型的教师一言堂,例如,有些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为了保证课堂的顺利进行,不拖延教学进程,一般都会让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起来回答问题,自然就会忽略其他接受能力较差的学生;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一些教师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的思考时间较少,抛出问题后就开始找人来回答,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还有,在一些教师主导的课堂中,主动提问的学生特别少,这也是目前我国的课堂中十分普遍的现象,部分教师不喜欢被别人打乱自己的教学程序,所以往往会忽略这部分学生,或是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并没有给予积极有效的反馈,得不到认真且积极的评价后,对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都会造成不利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

明确的目标意识是备课环节的重点和关键,通过对学科课程标准与学段目标的综合考量,明确在备课环节中教师应将整体性、主体性、可测性以及动态性作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原则,开展课堂教学的备课环节。其中整体性原则指的是宏观把握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水平,明确课程目标、单元目标以及课时目标。

(二)数学教材处理

要想保证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材观”,挖掘教材、研读教材、明确教材的作用和特点,侧重于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发挥教材的价值。首先教师应从教材的内容和表达形式等方面展开立体式教材研读,发现教材内容与教育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教师应从横向纵向两个角度对数学教材展开研读,了解知识的生活背景、明确知识的延展度以及教学重难点。

(三)数学练习题设计

数学练习题不应该趋向于“拿来主义”,而应该具备良好的针对性,这样既减轻了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又实现了知识基础的针对性训练。练习题设计应做到习题精选、题量适中,主张从简单到困难的规律逐层推进教学重难点。同时要建立在小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习题的生活化设计,促进小学生对练习题内容的理解。侧重于趣味性练习题的添加,可以将小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童话故事编撰成为练习题,强化小学生的做题兴趣。

(四)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顺从素质教育所主张的教育改革思路,归还学生的主体地位展开趣味教学,以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侧重于情境题材的挖掘,以生活化、直观形象、问题自发等多个方面引出教学问题。最后就是遵循目的性、科学性、整合性的原则开展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五)注重学生的实践

小学生的思维逻辑性不强,对事物缺乏深刻的理解,单纯的理论讲授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用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融入到实际生活中,教学效果就会大大提高。比如,对于四则运算,可以采用纸牌游戏的方式来进行讲解,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加减乘除”记忆会更深。对于利润的讲解可以给学生发些代币,让学生表演买文具的场景。行程问题可以为学生设置短跑的方式来进行,等等。

(五)有效授课

授课多为教师以言语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在新时期下信息化以及智慧校园的普及,为教育教学领域带来了良好的影响,所以教师应利用多媒体设备,开展微课教学,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丰富自身的教学内容,以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听课注意力,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三、结语

小学数学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小学数学的课堂效率具有重要意义。由于数学课比较抽象的特点,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因此,需要对数学教学方式进行有益的尝试来革除这些弊端。在基础教育革新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课堂教学有效性侧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落实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能够间接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孔小平.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国际公关,2020(02):104.

[2]万金刚.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甘肃教育,2020(04):164.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