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云
摘 要: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又作用于生活。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经常挖掘生活情境来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通过生活情境开展教学活动对小学生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影响。良好的数学情境,能够和教师的教学过程相辅相成,为学生学习新知识铺垫宽敞的大道,生成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情境;数学课堂;教学
从我上小学期间就发现其实小学数学尤其是第一学段的数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的日常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很多教材中的实例在孩子们的生活中都可以见到。教师通过设计一些丰富有趣的生活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以及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另外更多地强调学生的生活经验不仅能充分表现出教学的实践性而且通过联系生活情境可还以使学生可以把学习到的生活技巧应用到数学学习上。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到一个数学知识与生活情境的联系,在两者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让数学课堂在情境中悄无声息的开展,让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无时无刻不渗透着数学的美。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创设情境呢?
一、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的重要性
首先,情景的创设要能够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知识学习的准备状态,要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生成高效课堂,就要在课始快速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探究的内容上。例如苏教版一年级上册“图形的认识”一课,导入环节可开门见山直接问学生:“同学们,图形王国里又来了一些新朋友,你想认识它们吗?”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图形王国”、“新朋友”,认识这些带有拟人化的感情色彩的词语,会对他们产生积极作用,怀着对“图形王国”的好奇,对“新朋友”的期待,学生就会在新奇、渴望、期待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从而有一个愉悦激情的开始。由此看来,把数学上的指导语或者问题提问方式类语言稍加修饰,就能把学生的感情融入其中,就营造出一定的情境结果就会产生不一样的课堂效果。
其次,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情境不仅有利于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还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有效地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做到把数学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效联系到一起。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第十章“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学习中,教材呈现一幅野餐活动情境图让学生产生分食需求并在分食情境中开展新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将8个苹果4瓶矿泉水和1块蛋糕分成两份,“通过平均分的方式8个苹果可以分成每份4个,4瓶矿泉水可以分成每份2瓶,而蛋糕只有一块,该怎么平均分呢?”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产生学习分数必要性,从而使学生用分数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
二、数学课堂中情境创设存在问题
第一,情境创设过于生硬。情境的创设是为了数学课堂的教学目标而定,若是为了情境而创设情境无疑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了。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这一内容,教材上呈现了“28个男生跳绳,17个女生跳绳,23个女生踢毽子”。刚开始教学时我想创设体育课的运动情境,问学生:“你们喜欢什么体育活动?”之后学生是很有兴致的聊起来,但是接下来的教学便很难引入到加法交换律的主题上来,这样的情境创设显得生硬而不自然,不利于教学重要内容的引导。
第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喧宾夺主”。有些教学情境的创设过于花哨,在情境的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占据了课堂大量的时间资源,甚至有些课堂用15分钟的时间来描述和创设情境,导致课堂的重难点不突出,整堂课被情境给“喧宾夺主”,那么这样的情境创设就过于失衡,没有为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服务,反而阻碍了数学课堂的教育教学。
第三,教学情境的的创设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有些教学情境在设计的时候为了设计情境而设计,导致根本不能真正联系學生的生活经验,这样的情境创设也是无益于课堂教学的。例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认识升和毫升”,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对1毫升的经验就比较匮乏,此时就不是创设情境来理解和感受1毫升的多少,而是要通过实验来验证1毫升的多少。美国华盛顿儿童博物馆的墙上有这样一段话: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由此可见,体验了,方才知其所以然。体验性数学学习是以实践为主要途径、以直接感知为主要形式、以获得直接体验为主要目的的一种学习活动,它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是否需要创设情境,需要创设什么样的情境都是要数学老师深思熟虑,精心设计的。
三、教学情景创设的建议
(一)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
教师在设计教学情景时,要立足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从这些熟悉点入手,学生才能轻松理解知识。教师要通过设置生活情境为学生提供体验数学知识的机会。通过课堂的教学活动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再让学生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创造思维的能力。学生可以从身边的实践中明确发现有关数学的问题,然后提出问题,从实践活动中理解有关的数学知识,从而掌握知识。实际生活情境的创设可以有效地改变课堂上单一的教学方式,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例如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平移和旋转”教师从生活中收集一些学生熟悉的动态图片和教具,如国旗升降、电梯运动和电风扇转动等,教具可以用小闹钟。从这些学生熟悉的事物教具营造一个生活情境并从中抽象出平移和旋转的概念。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要能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渴望挑战、渴望成功、渴望任务的完成。只有在渴望的驱动下,学生才能百分之百投入到知识的探究中去。因此,教师可以创设特定的情境,让学生渴望成功的情感驱动学习,并体验自己以及小组合作的成功喜悦。如教学苏教版四年级统计“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景-----“我市中心街商场地段经常堵车,经常一堵就是一个小时,市民都很有意见。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市政和交通在这个地段修建了立交桥,市长为我们提供了本路段一分钟的录像,请同学们帮忙统计1分钟内通过路口的车辆,并通过你统计的数据分析现在还堵不堵车?”学生得到了信任,都希望自己统计的数据正确,因此积极地对车辆数量进行统计,可是结果五花八门,统计以失败告终。教师进一步激起学生渴望成功的欲望,说:“看来我们完成这个任务有一定的难度,把这个任务退回去吧。”学生急忙制止,要求再试一试,此时让学生小组讨论:怎么才能统计得准确?学生最后想出了用统计表并画“正”字来统计车流量,这样有序而简便便易行的方法。
(三)设计学生乐于尝试的情景,让学生运用和熟悉数学知识
数学知识要用于生活,枯燥的练习只能增加学生计算的熟练度,只有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例如苏教版二年级学完表内乘除法后,教师可以设计“小小超市”购物情景,规定每件物品的单价,让一部分学生做顾客,一部分学生做收银员,这样就达到了对乘除法的练习目的。设计直观演示的教学情景。数学中有些应用题学生不易理解,例如“相遇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演示和模拟相遇的过程,通过实际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相遇和追及的区别。
(四)情景创设要能引发学生的兴趣
结束语
生活情境的应用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引导学生参与探讨数学问题,且由于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通过喜闻乐见的数学知识触发学生的数学意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从而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推动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加入了很多生活情境,丰富了教材素材也为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了很多联系生活情境的案例,这样的情境教学能够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推动数学学科的进一步发展,贯彻并落实素质教育对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的新标准与新要求。
参考文献
[1]田新琳.浅议如何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J].学周刊.教学反思,2019(12).
[2]张海峰.让小学数学之花开放在生活的沃土上[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9).
[3]陆 敏.浅析小学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小学教学参考,2014(8).
[4]林洪春.丰富课程资源,感受数学文化-----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负数的认识》教学例谈[J].数学大世界(下旬版),2018(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