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高校如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2020-01-13 05:13宋轶
下一代 2020年6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网络意义

宋轶

摘 要:爱国主义不仅仅是人民群众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更是群众与国家之间的荣辱与共,是种族文化的尊严,是对我们道德行为的约束,是对政治原则的规范,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新时代网络环境实现了高校网络平台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新的平台,有助于克服传统媒体及传统教育模式的有限性,能够最大化地实现资源整合,实现教育方式的多样化和教育内容的多元化。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意义;网络

一、高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体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是全社会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1]。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我国之所以能够在世界的强大竞争中屹立不倒,不仅仅因为我们具有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更因为我们的大学生人才。对于任何国家来说,发展的根本都是人才。人才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力量,更寄托着整个国家的重托。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趋于成熟但尚未成熟的阶段,进入大学校园后,他们与社会的接触渐渐变多,与社会联系也变得越来越紧密,因此社会中的不良风气也会给他们带来消极影响。此时加强对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抵御社会的不良风气,了解祖国的历史文化,让他们能时刻维护祖国的利益和领土完整,关注祖国的建设并想要参与其中。

二、网络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的挑战

互联网给爱国主义教育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大大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老师的授課方法方式。一是爱国主义教育更多地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方式。二是教师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了解近期学生点击率最高的新闻事件以及高度关注的热点问题,实现有针对性的备课,活跃课堂气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三是爱国主义教育作品的宣传从单一的教材向多媒体方向转变,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呈现出多种多样,图片、电影、微视频等信息载体可以更加贴近学生课堂与生活[2]。

互联网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已处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成为大学生学习、交流、生活的重要工具。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方式和理念通过网络传入到我国,强加给我们许多不必要的意识形态,甚至对我国的民族文化产生了威胁。因此,我们必需将爱国主义教育与网络教育结合起来,利用便捷的新媒体资源进行教育,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切入爱国主义教育,增强学生的荣辱意识、民族意识。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新途径

爱国主义教育与课育教学相结合。课堂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要想让学生习得爱国主义教育,那么课堂教育是不可或缺的。政治理论课是传播爱国主义精神主要途径,而且课堂教学具有系统性、理论性的优势,通过理论知识的方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爱国主义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校园文化建设一直都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与互联网时代相结合,建立高品质的校园文化不仅是学校发展的需求,更是社会进步的需要。无论哪种方式,学生的成长一定是最重要的,比如定期的校园讲座、文艺表演、图书阅览、研讨会、摄影展等活动,都可以以爱国主义为主题展开,用同学们最熟悉的方法方式,进行多层次的爱国主义教育,形成一套稳定的教育体系[3]。积极利用网络开展与爱国主义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加强大学生对网络的认知,将校园文化与网络文化相结合,共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与网络平台相结合。新时期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呈现出多样性,主要表现在网络课程平台(例如慕课、智慧树等)、网络资源平台(例如学习强国、易班、新闻 APP 等)、网络互动平台(例如微信、微博等)、网络教学平台(例如学习通等)等多种方式。网络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必须抓住思政教育规律并结合网络自身特点,通过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学习爱国人物的典型事迹和具体爱国行为的事例,从而提高大学生爱国精神的感性认知,培养他们爱国主义情怀。教育者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平台进行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从认知自己的国家社会历史文化开始做起,了解党和国家的历史、及时掌握国家动态。其次,高校思政教育者可以利用学习强国中的资源对大学生开展专题式或研讨式的实践活动,如“探寻红色足迹,弘扬革命精神”“不忘初心,追寻习总书记成长足迹”等社会实践,让大学生从感知爱国到爱国实践的飞跃[4]。

四、结束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5]。在网络时代,高校教育者应当加强自身学习,把爱国主教育和网络文化相结合,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把学生培育成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班人。

参考文献

[1]邢佳佳,何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4(26):200—201.

[2]候欢欢.新媒体背景下高校思政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研究.传媒论坛.2019(16).

[3]徐竹锦.浅谈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大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时空.2019.

[4]刘晓梅.网络思政视域下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探析.泉州师范学院学报.2019(37).

[5]吕东杰.2l世纪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路径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17.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网络意义
有意义的一天
探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下的教学之路
爱国主义教育70年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数学中“无意义”的意义
留学的意义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