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上的活埋

2020-01-13 05:09苏露锋
华声 2020年12期
关键词:活埋明王朝官僚

苏露锋

万历十五年,大明国祚进入倒计时。这一年,万历帝开始了与外隔绝的长期幽居。而这似乎在4年前就埋下了伏笔。那一年,他开始为自己修建陵墓。这成为他人生的一个隐喻——在精神上将自己活埋,虽然其肉体来到尘世还不到20个春秋。而他先辈的陵墓,几乎都是在晚年或去世后才开始修建。

万历帝后宫佳丽如云,郑氏最受宠爱。爱屋及乌,皇上想立她所生之子常洵为太子。大臣们却不依不饶,认为应该立恭妃王氏所生的皇长子常洛。王氏不受宠,其子自然不是皇上心中的理想人选。

以前,朝中大事是内阁首辅张居正说了算,可以理解。那时万历帝毕竟只是个孩子,心智难堪大任。他现在已经成年,大臣们却似乎仍然把他当作孩子,很多事作不了主,无法乾纲独断。身为皇帝,却不能为心爱的女人谋福利,万历帝觉得窝囊。作为士大夫,却不能很好地维护儒家政治伦理,大臣们也觉得怄气。

先辈们打下江山,也打造了精致的官僚体制。官僚体制具有双重性,它有助于朝政正常运转,也可能束缚皇帝的手脚。万历帝没有洪武帝、永乐帝的铁腕手段,也没有嘉靖帝的阴柔权术,他只得选择逃避与“冷战”,以表达愤懑和无奈。

一边是“皇长子应为太子”的传统政治伦理,一边是“我是老大我作主”的皇权逻辑,大臣与皇上都不相让,一直僵持着,万历帝索性谁都不立。经过10多年的长期对峙,大臣们最终胜出,常洛被立为皇太子。

处于下风而又无可奈何,万历帝很失落,便破罐子破摔,躲進深宫,沉迷酒色,加上体弱多病,前后长达30年不出宫门,当起了“宅男”。他不上朝,不阅折奏,不见臣子,不拜祖宗。甚至连亲生母亲的葬礼竟也不参加,破例派大臣代替他行事。长居深宫,很多大臣都不知道万历帝长什么样。

高级官员的递补必须征得皇上首肯,万历帝宁愿让位置空着,也不表态。朝中大事需要皇上钦定,万历帝不置可否。大臣们不敢擅自作主,整天无所事事。官僚体制有自身的逻辑和惯性,皇帝疏怠也许短期内不会影响朝政正常运转,但年深日久问题便凸现出来。

张居正主政的万历早期,大明帝国曾经一度呈现中兴气象。士大夫们或把皇上视为真命天子,是实现治国平天下理想的代理人;或把朱氏王朝当作利益共同体,皇族有肉吃我有汤喝,大多自觉或不自觉地护着皇权。他们认为乱立太子是动摇国本,必须极力阻止。不过,既然在皇上眼中,江山不如女人重要,作为臣子,又何必一根筋?于是,朝中人心,纷纷离散。

一些人趁朝政荒废,管理混乱,大肆贪腐。也有一些正直的大臣犯颜直谏,严厉批评皇上,万历帝也懒得搭理,只当没听见。这些大臣对朝廷丧失信心,又不愿同流合污,纷纷称病去职。一向温文尔雅的内阁辅臣叶向高也忍无可忍,在第26道乞休奏疏中,痛陈皇帝怠于临朝造成的恶果,称“廊庙不成廊庙,世界不成世界”,可谓入木三分,痛快淋漓。但万历仍然无动于衷,任由事态恶化。

国君的气质决定了国家的气象。青年万历帝在精神上将自己活埋,他活埋的不只是他个人,还有他背后的大明王朝。在他要死不活的统治下,明王朝一直萎靡不振,后来又摊上其他庸君和权阉魏忠贤乱政,明王朝的元气一泄千里,最终消失殆尽。

猜你喜欢
活埋明王朝官僚
乡村不应有“官僚”——关于“丰县事件”的三点思考
中国基层政府中的非正式官僚:历史与现实
狠刹“向下甩锅”——治治各类“疲软症”“话痨症”“官僚症”
活埋和埋活
ANYONE SEEN THE SON OF HEAVEN ?
Anyone Seen the Son of HEAVEN?
明杂剧风格论
街头官僚:基于国内研究文献的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