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珍 成娜娜 苏强
【摘 要】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高校普遍实施了较长时间持续性网络教学,为了解此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倦怠现状。本次研究对甘肃省高校的本科生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和访谈,试图挖掘影响学习倦怠的因素,旨在丰富学习倦怠相关理论研究。
【关键词】 学习倦怠;线上教学;现状;成因分析
引言
在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改变了人才需求和教育形态,这种依托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模式使得高校在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学方向的转变,为培养智慧型学生提供了新的模式。信息化教育1.0向2.0时代的转型期本应经历较长时间,但随着新冠疫情期全面实施网络教学,我国的信息化教育改革直接推入了信息化2.0时代。在此过程中,由于教师对新型的教学形态缺乏全面的认识,致使新、旧教学模式的碰撞过程中,许多学生表现出对线上教学诸多不适。为了解持续性网络教学背景下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本次研究通过问卷和访谈就此进行调查,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进一步挖掘致倦成因,为提升线上教学的有效性,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理论基础
学习倦怠指的是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动力不足和感到厌学时,产生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同时伴随一系列不适当的逃避学习的行为。学习倦怠的研究始于20 世纪 80 年代,Pines 和 Katry 在以大学生和助人专业工作者为对象的比较研究中,发现大学生在校求学期间的学习倦怠程度要高于助人专业工作者在工作期间的工作倦怠程度,并首次提出了学生倦怠(student burnout)的概念,其意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倦怠现象。Schaufeli et al. 认为学习倦怠是由于学习者对学习活动过度的需求造成情绪的耗竭,学业的疏离以及成就感的低落。
我国学习倦怠的研究起步较晚,作为国内较早关注倦怠问题的研究者,杨丽娴、连榕 [4]在国外倦怠有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学习倦怠是学习者对学习缺乏兴趣或动力却无法回避时产生的厌倦、疲乏、沮丧和挫折等负面情感心理、甚至表现出的逃避学习的行为。通过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三个纬度编制量表,测量学习倦怠。该量表成为指导我国学习倦怠相关研究的基础,对分析大学生学习倦怠度及倦怠成因具有启发性。该理论也是本次研究的理论基础,为量表的制定提供支持。
二、研究设计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从甘肃省某高等院校中随机选取大一至大四的320名本科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网络问卷调查,并且对其中20位被试进行个别访谈。其中大一学生122人、大二学生103人、大三学生55人、大四学生40人。
2. 研究工具与方法
研究所用问卷以连榕编制《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中的三个维度: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为框架,融合持续性线上教学特点所设计。问卷由25道题组成,其中学习情绪涉及7个问题,主要调查大学生因不能很好地处理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与要求而产生的倦怠、沮丧、兴趣低下等情绪特征的情况;学习行为涉及6个问题,主要调查大学生因厌学而产生的逃课、不听课、早退、迟到等行为特征情况;学业成就感涉及10个问题,主要调查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就体验感或学习能力不足而产生的成就感低落的情况。[5]该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评分,其各级意义与对应分值为5=完全不符合;4=基本不符合;3=符合;2=比较符合;1=完全符合。问卷通过多次修正后,SPSS22.0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数据显示问卷总体α系数为0.950,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定量研究中,研究采用网络问卷调查,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以调查持续性网络教学背景下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定性研究主要通过个别访谈,对问卷调查中突出问题的成因进行挖掘。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20份,全部收回,其中筛选有效问卷308,对所收集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其结果如表1所示。
1. 学习倦怠总体水平较高
如表1所示,被试总体学习倦怠平均值为2.680,说明从整体上看,持续性网络教学背景下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较高,网络教学中存在致使学生学习倦怠的一些因素。具体是什么因素导致这一结果的产生,接下来,研究将从对调查问卷所包含的三个维度进行一一分析。
2. 学习情绪、学习行为、学业成就感分析与讨论
(1)学习情绪低落
学习情绪维度的平均值为2.777,说明被试对持续性网络教学缺乏兴趣,情绪低落,很难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标准差0.156表明在此维度,被试的状态比较一致,没有太大差异。在此次调查中,题目“对于在线学习,我很难对学习保持长久的热情”的数据显示,选择了“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学生共占70.06%。这说明被试在线上学习中缺乏耐心和热情。在访谈中被试反映,大多线上教学通过钉钉直播课、雨课堂、腾讯课堂进行直播教学,线上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枯燥,使他们感到学习是一件毫无乐趣可言的事情,学习兴趣不高。究其原因是大部分教师在线上直播教学时,未能将教学资源与课程进行优化整合,学生与教师不能进行深入的探讨,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失内部学习驱动力,产生倦怠心态,学生教学主体的角色未能体现。
(2)学习行为不当
学习行为维度的平均值为2.556,说明被试对持续性网络教学缺乏计划性、主动性、自觉性,坚持线上学习的意志薄弱,学习不当行为较多。此维度的标准差为0.313,表明该维度存在较大差异。此次调查中,题目“网课下课后,没有人催就不愿学习。”数据显示,选择了“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学生共占69.82%。这说明了被试面对线上学习任务时,存在一些不当的学习行为,缺乏主动学习力。在访谈中被试反映,他们面对枯燥的网课学习内容时,经常在线上学习期间睡觉,学习时松松垮垮,学习动机较低;再者由于上网内容多元化和途径便捷化,使得大学生在线上学习的同时,会控制不住玩游戏、聊天社交。由于线上教学受教学软件及网络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监控,学生很难自觉纠正不当的学习行为,反复产生不当行为,并且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自己的学习毫无计划,致使降低了学习效果,加强了不当行为产生的动因,对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带来了消极影响。
(3)学业成就感低
学业成就感维度的平均值为2.726,说明被试在持续性网络教学背景下,对线上所教授的专业知识接受度不高,专业承诺水平较低,持续性线上学习能力较弱,并且学业成就感较低。此维度标准差为0.411,表明被试个体的学习成就感具有明显差异。在此次调查中,题目“线上所学的内容,我觉得所学的知识毫无用处。”的数据显示,选择“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学生共占64.71%;在访谈中被试反映,他们为了对付每天学习任务,经常感到力不从心。由于持续性线上学习,被试学习状态不佳,面对较多预习、复习任务时产生厌烦、浮躁等心理。这说明被试面对线上学习任务时,自我效能感较弱,专业承诺水平较低,表现在畏惧、厌学、不自信心理而潜意识自我逃避,从而导致消极的学习行为,产生学习倦怠。
四、结语
国家大力发展以网络为支撑的教学服务模式,随着网络教学硬件设施的普及,网络教学已在各高校普遍实施,从本次研究可以发现,持续性网络教学背景下大学生学习倦怠水平整体较高。如何进一步提升线上教学的有效性,帮助教师更加合理的利用信息化资源?这将是学者们值得深思与研究的问题。笔者深知本次研究存在诸多不足,抽样数据仅限于甘肃省使数据的广泛性稍弱,被试学习倦怠现状客观性性评价略显不足。谨以此期望有更多的研究者能关注持续性网络教学背景下大学生学习倦怠现状及成因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晓莉.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 京: 南京师范大学,2007.
[2] Maslach C. & Zimbardo P.G. Burnout: The Cost of Caring[M]. New Jer-sey:Prentice-Hall, 1982.
[3] 楊丽娴,连榕.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J].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54-58.
[4] 连榕,杨丽娴,吴兰花.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J].心理学报,2005, 37(5):632-6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