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阿卡贝拉合唱训练中的常见问题与对策

2020-01-13 04:57王梦迁
考试与评价 2020年12期
关键词:训练问题对策

王梦迁

【摘 要】 阿卡贝拉是无伴奏合唱,更准确一点说是无关乐器的小合唱,因为现在的阿卡贝拉演唱是有伴奏声部的,不过是以人声代替乐器罢了。阿卡贝拉的流行久远,不过真正为大家熟知,成为热点的,还是近些年的事,春晚舞台的一曲《我爱你中国》跨屏演唱更是响彻天下。

【关键词】 阿卡贝拉  问题  训练  对策

厦门六中初中部合唱团、翠微中学合唱团等团体的精彩表现,让阿卡贝拉这种独特形式走进校园成为可能,不再是歌手的专利。有了成功的范例,一阵风暴热潮自然席卷而来,不少校园里都开始了尝试。但是因为理论的不足或者误解,在初中校园训练阿卡贝拉合唱的过程中,存在东施效颦、落于形式的诸多问题;因为教育体制的特点,面临不少的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寻找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成员基本功的提高

中学校园里不缺乏流行音乐,喜爱音乐的同学大有人在,所以选拔一些音乐兴趣爱好者加入到小型合唱团,人数不用担心。但是在选拔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表现的大多是流行乐曲,演唱的水平参差不齐,唱的就是一种心情,音准、节奏上存在不小的问题。加上目前的校外音乐学习以器乐学习居多,学习声乐的毕竟是少数,这是家长观念的误区,认为器乐演奏高大上,演唱歌曲很简单。好在中学阶段有音乐合格测试,学生们对于经典乐曲有了多一点的了解,音乐能力、音乐知识有了不少提高和积累。退而求其次,学习器乐演奏的同学在音准、识谱、乐理和节奏上是有基础的,可以优先录用。

学习过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等乐器的同学对五线谱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乐理知识比较容易;但是一些成员对于乐理知识近乎零基础,简谱也不能进行基本的唱读,这与当前学校音乐教学中的实际操作分不开。小学里就是跟着老师鹦鹉学舌,学多了就记住了旋律,什么谱都不靠谱;到了初中,学习压力加大,能够正常开展音乐课程就很不错了,更别说进行乐理知识的学习。好在现在有了音乐美术的合格测试,各所初中学校才对音乐美术不敢懈怠,校园里播放必要曲目,进行乐理知识的模拟练习,对于学生的音乐素养确实有了必要的提升和熏陶,尽管测试之后就没音乐什么事了。

训练初期,对于成员演唱基本功的加强是首要任务。在选拔音乐基础良好的前提下,对每一位成员进行必备乐理知识的普及指导,加强音阶、音程的综合训練。我们借助于钢琴演奏,训练音阶的上升、下降与钢琴音调相互配合,之后开展清唱的练习,这样可以促进学生快速有效的找准音调。

二、技巧与情感同行

歌曲是表达情感的一种特殊方式,每一首歌曲的演唱都应该以情感为中心,任何高超的技巧和形式都必须服务于歌曲的情感主题,情感是音乐的生命。我们欣赏了厦门六中的演唱节目,在看到这种演唱新形式的同时,不能忘记歌曲主题的展示,如果一味地唱的欢快、演的热闹,那么往往失去了乐曲最重要的影响力。确实,在表现基本功没有达到一定高度时,借助于击打身体、桌面等物体的方式来丰富演唱的因素,不失为一种途径,但是在训练初期,容易出现拣了芝麻丢了西瓜、因小失大、影响协调合作的问题。

所以在演唱训练中,演唱的技巧需要关注,声音的高低变化、长短缓急唱的到位,是基本要求。如果仅限于此,只考虑声音的变化,那么可能会忽视情感的流露表达,造成表演者和听众的距离加大,表演不出于心,听众怎动于心。因此,练习演唱之前,就引导成员了解歌曲的作者,读懂歌词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体会歌曲的时代背景和情感特点,用心触摸乐曲内在的灵魂,感受每一个音符变化的原因和创作意图,带着真情实感去练习,才能在演唱中合理发声、准确地抒情达意,用有生命力的二度创作的歌声抓住听众的心神。

三、声部的稀缺与协调

在有乐器伴奏的表演中,低音效果的辅助是的演唱的效果更佳饱满丰富,但是在阿卡贝拉形式的演唱中,这种男低音的伴奏效果比较难的。男低音伴奏发挥的作用可以强化和声的基础,扩展影响的厚度,在无伴奏合唱中具有独特的效果。中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初期或中期,男生的嗓音变化不稳定,表演效果难以达到预期目标,而且,男低音的训练难度比较大,声音的控制水平要求相当高,所以,能够发现并训练出男低音的伴奏成员显得重要而富有挑战性。

同样,在无伴奏合唱的教学训练中,还需要对不同的声部进行协调性、专业性训练,防止因为声部的配合不协调、不合理,影响表演效果,不同声部的合作效果是最大问题,每一成员既要准确表达自己的声部要求,同时在合作演唱时仔细聆听其他声部的节奏,跟上节拍,还要有足够的抗干扰能力,不能唱着唱着跟别人跑了,也不能控制不住自己的声部,影响了整体的表演效果。

我们结合成员实际训练情况,改变合唱的训练方式,通过手势或者琴声的关键提示,解决常见的问题。分开训练时,先让一名成员唱出自己的声部,然后另一名成员演唱,再让容易跑偏的成员复习自己的声部,提升成员的抗干扰能力。

四、时间的统一与分散

无乐器小合唱的成员少则5-10人,多则20-30人,因为音乐基础的不同,成员必然来自于不同班级,甚至不同年级,那么这个训练时间安排就是一个问题。在学习为大的中学阶段,牺牲学习时间来训练显然是不可能的,家长绝对不会认可。

我们采取的解决策略是分散训练和统一配合相结合,确定排练乐曲之后,进行声部的分工安排,同一声部的成员一起训练,既要演唱好自己的声部,同时还要学习其他声部的情况,这样为后续的大合作做好准备。各个声部都训练完成之后,安排在周末的下午一小时,集中全体合作训练,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家长、学校充分支持,成员乐于参加,虽然训练老师的时间会多用一点,但是最终的效果是良好的。

总之,眼前的繁华,离不开背后的艰辛,在开展无伴奏合唱训练的过程中,问题很多很大,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起步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师生共同的努力获得的是音乐素养的大力提升。

参考文献

[1] 李娜.无伴奏合唱阿卡贝拉的演唱艺术和表演形式探究(三)[J].北方音乐,2018 (9).

[2] 牛建平.浅谈无伴奏合唱中和声运用的初级方法[J].黄河之声,2018,523(22):121.

猜你喜欢
训练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