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休息

2020-01-13 05:00裘山山
中学生百科·大语文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间休息老伴儿张老师

张淑英看了一眼墙上的钟,10点10分了,一秒不差,两根针像张开的翅膀向上扬着。

课间休息了。

她放下报纸,慢慢站起来,走进卫生间解了个手,一层层整理好衣服,系好裤子。然后洗手,她从来不用洗手液,只用药皂。洗干净后走进客厅,用茶壶里的凉开水和热水瓶里的水,兑出一杯大概40摄氏度左右的温水,喝掉。再然后走到门边,贴着门缝儿,倾听。今天气温有些低,防盗门微凉,不过耳朵原本很凉,还算和谐。

外面一点儿声音也没有,没有上楼的声音也没有下楼的声音。这个时间,本来就是他们单元最安静的时间,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上幼儿园的上幼儿园,就是退休的,也聚到小区会所聊天打麻将去了。但是她很耐心,一动不动,继续贴着门缝儿。按规律,这个时间,四楼那家的保姆小菊应该买菜回来了。她买菜总是比别人晚,差不多9点半才出门。人家都是买了菜回来搞卫生,她是反的。张淑英就这个问题质询过小菊,却招来一个白眼儿。这孩子真不懂事,起码的礼貌都没有,要是搁她班上,她早就罚她抄课文搞卫生了。

张淑英自己,8点前就把菜买回来了,不然八点半怎么能按时上课?第一节课不准时了,后面的课都会乱。她每天早上6点半起床,先去厨房把豆浆机的水放好电源插上,然后理床铺,收拾屋子,刷牙洗脸,吃降压药。到7点,豆浆打好了,滚热的,很香。她就开始吃早饭,一碗豆浆一个馒头,就着花生酱。在女儿给她买的一大堆东西里,这个豆浆机是最受她宠爱的,其他什么足浴盆按摩器,她都不太用。每天晚上睡觉前,她就一把黄豆一把花生(或一把黄豆一把小米,一把黄豆一把玉米茬子)泡好,第二天早上加水插电源就行了,打出来的豆浆又香又浓又营养。再配一个他们小区门口的山东馒头,很是惬意。7点半她出门买菜,把中午和晚上的菜都买好。8点回到家。烧一壶开水,灌一个暖瓶,剩下的就凉在壶里,以保证她随时可以喝到三十到四十摄氏度的温开水。做好这一切,差不多就8点半了,上课。第一节课。

张淑英在门缝儿趴了两分钟后,果然从下面传来了响亮的脚步声,一听就是穿了靴子的,咄、咄、咄,一步一个台阶,越来越响,直到靠近张淑英脸颊。百分之百是四楼的小菊。张淑英从猫眼儿一确认,没错。她立即将门拉开,朝着左右手都满是袋子的小保姆说:

我说小菊呀,你能不能穿个轻便点儿的鞋呀?你这鞋走路也太响了,会影响大家休息的。小菊乜她一眼,不惊不诧地说,这大白天的,我影响谁休息了?然后继续咄咄咄地往楼上走,连个笑脸都没给她。

张淑英并不生气,朝着小菊的背影说,你这孩子,就是喜欢赶时髦。其实那靴子穿着累人,也不好看。报纸上说,女人穿鞋以舒适为宜,太高或太低都对骨骼发育不好,尤其是你这个年龄。

小菊头也不回,拾级而上。她每次路过张淑英门口,张淑英都要和她说两句,很难躲过。她说的内容总是让小菊不快。比如昨天她就说她,买菜为什么不用篮子?你看看你每天都消耗四五个塑料袋,太不环保了。小菊要么顶嘴,要么干脆不理她。

张淑英看小菊上楼了,关上门,继续把耳朵贴在门缝儿上。竟然从楼下传来了汽车声,谁家来人了?这个时间不是做客的時间啊。接着传来单元门的开合声,然后是脚步。这回很杂乱,很沉重,至少是三个人一起上来的。张淑英努力分辨,听出来了:一定是三楼的方老。方老比她还年长10岁,已经85了。前些日子住院,今天大概是出院回家了。她从猫眼儿确认,一眼看到了那个走在最前面的拿着大包小包的方老的老伴儿,其实是扶正了的保姆。

张淑英很是高兴,这么大的事竟然让她给碰上了。她从门后拿起扫把撮箕想假装扫地,想想又放下,直接拉开了门,保姆后面,果然跟着方老和女儿女婿,女儿扶着方老,女婿在后面提着包。

张淑英说,方老出院啦?哦,慢点儿,可得慢点儿。咱们年纪大的人可不能摔着了。慢点儿。

方老已经慢得不能再慢了,想快也快不了,所以张淑英纯属废话,发个声而已。方老努力朝她笑笑,算是回应。前些年,居然有人把她介绍给方老,被她断然拒绝了,虽然她很希望有个伴儿,可是这么大年龄的伴儿,拿来能干吗?是一起散步,还是一起买菜做饭?可是没想到,方老后来居然找了个比她小20岁的女人,其实就是把他们家保姆扶正了。方老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好,直到前两天拉肚子住院。

张淑英目送他们一家四口上楼,关上门。一看表,课间休息结束了,该上课了。她转身回客厅,喝了两口水,刚坐下,又听到一阵很急促的脚步声,跟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响起。什么人?什么事?今天这课间休息怎么这么热闹?她顾不上趴猫眼儿了,当即拉开门,见一个人风一样从她门前一闪而过,看了她一眼,冲下楼去。那楼梯不是一级一级下的,是三级两级蹦的。

很陌生的一张脸。会不会是送方老回家的司机?

张淑英把疑惑存在心里,按时打开电视,上第三节课。

张淑英是中学老师,20年前。她现在75岁,离开学校和讲台已经20年40个学期了。但她还是在按当老师的习惯过日子,每天的时间是以课时划分的。

当然,这样的生活状态,是从两年前老伴儿去世后开始的。老伴儿在世时,张淑英的时间简直不够用。老伴儿脑血栓导致偏瘫,卧床好几年。虽然请了个看护,但她依然忙忙碌碌。看护24小时守着老伴儿,她就得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做三个人的饭跟做一个人的饭完全两回事,另外还要给老伴儿熬中药,做补品。就算有点儿空闲,也得给老伴儿读读报纸。两年前老伴儿走了,她辞掉了护工,一个人过着极为简单的生活。她原以为她会变得很轻松,却没想到极度不习惯,生活没了支撑,心里空落落的,她常常从早上发呆到中午,人看着憔悴了,儿女们有些担心。

张淑英一儿一女,女儿去美国留学,就留在美国结婚成家了。儿子倒是在本市,但她不愿意跟儿媳妇住一起,也不是媳妇多不好,她就是见不得儿子一天到晚做家务。女儿虽然很孝顺,每次回家都给她买一堆东西,还给她美元,但丝毫解决不了她的寂寞。

后来,还是儿媳妇提出个建议,让她去老年大学。说自己的老爸去了老年大学后心情好多了。张淑英就去报名。哪想到现如今的老年大学跟幼儿园一样俏,很难进了。附近两个都满员了,尤其是书画班诗词班这样的,更是紧俏。而跳舞班合唱班之类的她又不想去。张淑英本来也是懒心无肠的,去报名完全是为了应付媳妇,但偏偏遇到了小区里一个她根本看不上的女人,那女人退休前是一个厂子工会的,现在竟然成了书画班的骨干,那两笔臭字还参加了社区书画展。见张淑英来报名,还打官腔说,抱歉,没有名额了,你下学期再来看看吧。

张淑英一气之下,决定自己在家上老年大学,不就是练字吗,不就是看书吗,不就是听讲座吗?不就是写打油诗吗?有什么不得了的。我自己给自己当老师,我自己给自己当学生。

张淑英一回到家就先排了课表。排课表这样的事对她来说真是小菜一碟。排好以后写在小黑板上,搁在客厅里。有人来一进门就能看到。你别说,生活还真的充实了,每个小时都被安排上了。

早上的买菜和打扫卫生,被写成早自习。早自习也是很有必要的。8点半正式上课。8点30到9点10分,是第一节课,第一节课是练书法,临帖数张。目标是,今年国庆节参加社区书画展。然后课间休息20分钟,主要用来做游戏。9点30分到10点10分是第二节课,内容是看报纸杂志和书。她订了两份报纸,市晚报和老年报,两份杂志,《家庭医生》和《中学语文教育》;书就多了,有诗词方面的、书法方面的,还有历史方面的。又课间休息20分钟,还是做游戏。10点30分到11点10分,上第三节课,内容是看电视。本地教育台在那个时间正好讲古典诗词,她很喜欢听;有时她也会看看法制频道,增长些社会经验。再课间休息20分钟,还是做游戏。11点30分,做饭。12点,开饭,然后午休。

这里需要加个注释,所谓课间休息做游戏,就是趴门缝儿判断往来的脚步声。她玩儿了一年多,现在准确率已经达到百分之八十了。遇到可以说两句话的,她一定会找个由头打开门,跟那个脚步声聊几句。遇到耐心的主她可以聊到上课为止。所以这个游戏对她来说是必需的,就跟孩子們上一节课后必须休息一样,否则下节课没法上。

这是上午。午饭和午休就不细说了。下午2点起床,吃降压药,烧开水(张淑英是坚决不用净水器烧水的,而是用水壶烧水灌进暖瓶里,上午一瓶,下午一瓶,晚上一瓶,绝对新鲜。这就好比张淑英坚决不用手机一样。她认为生活中总得坚持一些原则,不然多没劲儿)。

下午2点30分上课。

第一节是正课,写作。这个课有两大内容。第一大内容当然是写诗,她自修的可是老年大学诗词班。她要求自己每周写一首诗,长短不限,选出满意的,就寄给老年报(目前尚无发表)。第二大内容是写信,不是写给女儿,也不是写给朋友或者学生,而是写给报社的编辑或杂志社的主编或者电视台领导,对他们存在的问题(即被她发现的)进行批评建议。比如,报纸或杂志上的错别字,或者电视台播音员念错的字,或者某个节目格调不高,某个访谈嘉宾观点是错误的。

所以这节课是重点课(常常被拖堂),必须放在下午午休起来,那个时候她脑子最清楚。到3点半,信写完了,她便出门去寄信,同时在小区里走走看看(视察社情),用时40分钟。这可不是闲逛,是被她作为“社会实践课”写在课表里的。

一般来说,张淑英都能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某家遛狗时没拴链子,吓到老人了(含她自己) ;更或者,狗狗拉了便便主人不捡,让路人(含她自己)一脚踩上。一般来说,她会立即对狗主人提出批评,如果狗主人接受了,她便作罢,如果不接受,她马上去物业委员会告状(反映情况)。小区管委会为此多次张贴告示,希望狗主人遛狗时做到两点,一是拴链子,二是捡狗屎。甚至还在告示中威胁说,再发现狗屎就要公布视频了。但仍有很多“素质差没修养”(张淑英评语)的住户充耳不闻,我行我素。张淑英对此特别气愤,一旦遇上,肯定是严厉批评。先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后上纲上线,猛烈抨击。因为这个,一些狗主人背后骂她多管闲事,但大多数不养狗的住户对她的行为还是赞赏的,不敢当面表扬,也会在私底下给她伸个大拇指。

除了狗狗,她也会查找出其他问题,比如垃圾没分类,新种的树不成行,草坪该浇水了,墙上有垃圾广告,某家午休时敲得叮当响……总之,她每天都会到小区管委会反映情况。小区管委会的人对她又爱又恨,要么老远就打招呼,张老师,最近没去教育局开会吗?岔开话题。要么就躲进厕所里。不是他们听不得批评,而是很怕她翻来覆去的批评,她一般都要说四到五遍,完全是当年讲课的模式:第一遍泛读,第二遍复读,第三遍讲重点,第四遍归纳中心思想,第五遍提出思考题要对方回答……没考试就算不错了。

张淑英丝毫不在意大家对她的态度。学生不喜欢被教育难道我们就放弃教育吗?不可能的。再说人都是有爱好的,有的人喜欢养花种草,有的人喜欢钓鱼,有的人喜欢拍照,有的人喜欢打麻将,张淑英喜欢好为人师,有什么不可以。

当然偶尔也会有些不同。比如星期五的第二节课间休息时间,她会给远在美国的女儿打个电话,他们那里正好是晚上。又比如星期一的下午她不写信,而是去她曾经教书的学校门口转转,有时走进去看看橱窗什么的。还比如周末,她会参加社区活动、座谈会什么的。有时候也去儿子家做客,看看她的乖孙。

这天下午张淑英寄了信,照常在小区视察社情。她很想遇见几个人,聊聊她今天写信的内容。今天的内容非常有意思,上午看电视时,她竟然发现堂堂的教育频道的老师,出了三次错。一次用美轮美奂来形容夜景,美轮美奂这个词,是用来形容高大华丽的建筑的,轮,在这里是高大的意思,奂,是众多的意思。她当老师时,曾反复给同学们讲过,怎么可以用来形容夜景?还有,她竟然把秩序念成“次”序,把自怨自艾(义),念成自怨自艾(爱)。这个实在太不应该了,你是老师啊。一节课发生三次错误,这个老师该下岗了。

这封信让张淑英很有成就感,真想遇到一两个文化高点儿的邻居说道说道。但她敏感地发现,今天的小区气氛与往日不同,一些小区住户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嘁嘁喳喳议论纷纷。

一定是发生什么事情了!

张淑英选了一个她熟悉的人堆儿凑了上去。有回他们小区一个男人和小三儿在床上被老婆抓了个现行,那老婆拿把菜刀从屋里撵将出来,大中午的,上演了鸡飞狗跳的一幕,让小区群情激奋,三三两两打堆儿,持续了很多天。

张淑英走过去听到的第一句话就是,6号楼三单元,就是6号楼。

她就住在6号楼三单元啊。他们单元出什么事了?她怎么一点儿不知道?她顾不上矜持,扳过那个人的肩膀就问:怎么了,我们6号楼三单元怎么了?

说话的那个女人一看是张淑英,更加来劲儿地说,你不知道啊,你们楼上有一家被偷了!刚才警察来了!

啊?是哪家?什么时候?我怎么不知道?偷了啥?张淑英发出一连串的追问。

女人说,我不认识那家人。好像就是你们七楼顶层的那家。他们说小偷儿是顺着水管从上面下来的,从厨房窗户翻进去的。据说光是现金就偷了好几万。

一个牵着狗的女人插话说,我听说不是现金,是名烟名酒,价值好几万。

张淑英问,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偷的?

牵狗的女人说,昨天夜里吧。

领讲的女人说,哪里啊,是今天早上,那家人中午下班发现的,马上就报案了。

牵狗的女人说,不会吧,我听说是昨天夜里。那小偷还在客厅摆了把菜刀,预备着万一主人醒了就动刀。

哇,好吓人。人们一片惊呼。

根本不是。另一个人插嘴说,那家主人根本就不住那儿,他们今天是回来拿东西的时候才发现被偷的。

张淑英有些晕,大概血压升上来了。这样的事,惊天动地的大事,竟然就发生在她的头顶上,她竟然丝毫不知。她忽然想起了上午那个急促的脚步声,想起了那个风一样从她眼前掠过的人影,那张陌生的脸。天,会不会是他?

这时张淑英一眼瞥见脚底下的狗狗拉了便便。她还没来得及说什么,牵狗的女人说,哎呀张老师,警察没找你了解情况吗?听说警察在你们单元一家一家走访呢。

张淑英转身就走,她想,可不能耽误了。

张淑英倒了两杯白开水,端到两个警察面前,热情地说,这是我今天新烧的水。从健康角度说,喝白开水是最好的,比什么饮料都好,比茶和咖啡都好。这水我是滚了五分钟才关火的,报纸上说,滚五分钟后水的营养达到极致,可称为太极水,非常有利健康。

两个警察客气地说了谢谢,将杯子放在一边。

张淑英马上说,我的杯子很干净,消过毒的,比纸杯好多了。报上说,很多纸杯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对人体有害的化学物品,远不如用瓷杯好。

两个警察只好端起来喝了一口。

本来警察是想站在门口问问情况的,但张淑英坚持要他們进来坐下谈,说她要讲的情况不是三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他们只好进来了。

张淑英正襟危坐,很认真地说,警察同志,你们不来找我,我也会去找你们的。帮助警察破案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对吧?

两个警察点头,其中一个年长的说,当然了张大妈,我们非常需要群众的支持。

张淑英说,不要叫我张大妈,叫我张老师。我当了35年的老师,从20岁当到55岁。我的学生都有当厅长的了,还有当教授的。

年长的警察说,好的张老师。请您说一下您知道的情况。

张淑英说,是这样的,今天上午10点10分到10点20分,我们家门口前后响过三次脚步声。第一次是四楼的小菊,做家政的,第二次是五楼的方老和女儿女婿,出院回来。我对他们都非常熟悉了……

年轻的那个警察有些性急,想打断她,张老师你……

张淑英说,你不要急,听我慢慢讲。到10点29分或者10点30分的时候,我又听到一阵非常陌生非常急促的脚步声从楼上跑下去,我很警惕,就打开门看,只见一个小伙子飞快地从我门前跑过,冲下楼去了。这个人,我认为很可疑。

年轻的那个警察问,他大概什么样子?

张淑英说,太快了,我没看清,反正就是20多岁一个男的。重点是他跑的速度非常快。

年长的问,身高呢?胖瘦呢?

张淑英说,个子不太高,肯定比我儿子矮些,也比我儿子瘦。重点是我从来没见过他,很陌生,很可疑。

年轻的问,你儿子多高?

张淑英说,我儿子?你站起来我看一下……嗯,比你高一点。

年轻的又问,张老师,您怎么会把时间记那么清楚呢?

张淑英说,因为那个时间正好是我课间休息时间,我10点10分休息的,休息到10点30分,正准备上第三节课呢,所以我知道不是10点30分就是10点29分。肯定没错。

两个警察面面相觑,不知她说的是什么课。但也没追问。年长的警察抬了抬下颏,年轻的那位就摸了张名片给张淑英,说,张老师,你如果想起了什么,再给我们打电话。

张淑英很庄重地接过名片,戴上眼镜细细看了一下,很高兴地说,噢,原来你也姓张啊。好的,张警官,等我想起了什么,就给你打电话。

(节选,有删改)

赏析

《课间休息》这篇略显平淡的小文,完美呈现了张老师观察周围世界的模样,也给了我们观察女教师退休生活的机会。作为年轻的读者和创作者,我们一般选用的视角不会跟自己的实际身份差距过大,一方面我们已经习惯了一些相伴已久的标签,自然而然地便会代入青年学生的身份;另一方面我们毕竟缺乏相应的生活经验,哪怕启用不同的声音也难以使人信服。《课间休息》一文正好弥补了我们与文学作品互动过程中的这类缺失,它的主角是一名退休的女教师,并且内容的大半都在详细描述女教师的生活。退休女教师从许多方面来说都对每一个人的成长意义重大,这一群体数量庞大,曾在无数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指路人的角色。但随着她们逐渐退出校园,她们也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流行文化对一切不再青春靓丽的事物有种天然的不敏感。于是,这样一类重要的人群逐渐不再被提起,裘山山通过这篇《课间休息》让退休女教师站上了舞台中央,给了观众从另一个角度观察、思考的机会。

对于年轻人来说,退休生活本是个遥远的概念,恐怕根本没人给过它任何认真思考,更别提想象它的细枝末节。而对于当了十几年学生的读者们来说,要转换身份,站在老师的立场思考问题估计也有相当的难度。裘山山的描写准确到位、不留情面,让人不禁觉得作者的生命中一定有过类似张老师的重要人物存在,她一定与“张老师”长久地生活过,不然要如何才能做到把张老师写得如此逼真,我们仿佛能看到这位老太太穿着熨帖的过膝长裙和小皮鞋,仿佛能听到她絮絮叨叨地把相同的话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她像我们每个人的外婆,永远不会对我们太满意,但会有无尽的时间和耐心。裘山山在主要的情节冲突发生之前,先为张老师其人做了足够的铺垫,不但从她本人的角度出发细细描述了她一天的安排,反映出她对秩序的向往以及退休生活的百无聊赖,还通过小区邻居对她的态度来进一步印证张老师的为人处世特征。

张老师不但给自己上课,还安排了二十分钟的课间休息时间,这一安排可谓巧妙,课程表不仅切割了学生的一天,也同样束缚了老师对时间的感知。观察周围的人和事是张老师一天繁忙的学习中的难得的乐趣,而楼上邻居失窃一事,则是张老师退休生涯的课间休息,让她能偏离既定轨迹,提供她跟邻居和警察聊天的素材。就像张老师所说的,必须要有课间休息,不然下节课没法上,不然这日子没法过。

猜你喜欢
课间休息老伴儿张老师
小孙和小于
你的脸像水蜜桃
老伴儿学艺
雨一直下等
超级复制
有趣的填数问题
多疑的老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