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芬邮报》日本版1月10日文章,原题:音频内容会改变日本人的社会观念吗?中国音频网站喜马拉雅在2017年进入日本市场。喜马拉雅日本的斋藤副社长谈到了该公司在中国能取得成功的原因。用户能既听到相声,在想学经济学知识时,也可以听到耶鲁大学教授的讲课音频。又例如,某大学生擅长讲怪诞故事,喜马拉雅方面就买下了某盗墓主题的小说版权,让这位学生在线朗读,受到听众青睐。“人人都能发声保证了用户基数。发布音频的人也因此获得成就感。”
起初在中国人的认知里,音频内容等同于“收音机”,但随着汽车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堵车的时候大家都习惯性地听点什么。用户只要有手机,通过网上支付,就能随时听到想听的内容。2016年起,喜马拉雅开始实行音频付费,娱乐性内容继续免费提供,但一些知识性的内容开始陆续定价收费。从此以后,知识付费的理念就开始扎根了。
中国音频网站在日本的发展道路并不平坦。首先是用户年龄层次不同,中国用户集中在20岁到30岁之间,自主学习欲望更强。但日本主要的用户年龄在40岁以上。第二是收听习惯不一样。中国人习惯用App收听,但日本活跃在音频网站的用户约一半都使用电脑。App收听的便捷优势无法体现。▲
(作者高桥史弥,文卉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