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农业农村局
长期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宁波市委市政府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三农”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特别是2018年2月28日习总书记给我市横坎头村全体党员回信以来,我市全力推进“一区两县”创建工作,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高效、生态、绿色、融合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7年,余姚市农业现代化指数位居全省第二。
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推进重大项目、拓宽流通渠道,增强发展新动能。一是做强产业平台。不断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滨海现代农业先导区被认定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并入选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临山镇被认定为省级特色农业强镇。获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余姚榨菜)和浙江省首批农业“机器换人”示范市。二是推进重大项目。总投资17 亿元的正大中泰生态农业园(国家级)已完成二期建设,累计种植水稻2.5 万亩,正大集团“一带一路”贸易总部落户该园区。总投资6.5 亿元的希望的田野·横坎头田园综合体项目全面启动,其中绿领学院开展了4 期共290 人次新农人培训。三是拓宽流通渠道。建设“美丽四明山”农旅平台,平台年交易额1300 万元,荣获2017年中国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浙江赛区金奖。建设“余姚馆”,整合余姚特色农产品资源与淘宝等10 多家电商平台对接,年交易额超过5000 万元。建成电商专业村35 个,天猫优品服务站11 个,同时,构建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的农合联村级服务社网络,实现“网货下村”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
始终坚持走高效、生态、绿色发展之路,全力培育产业竞争优势。一是夯实产业基础。开展榨菜、杨梅、茶叶三大传统优势产业和四明山区域特色经济产业提升行动,全力培育20 亿、10亿、5 亿级的3 个产业集群,大力实施一镇一品、一镇一业”行动。二是打响余姚品牌。余姚享有中国杨梅之乡等10 个特色名品之乡的美誉,拥有宁波市级以上品牌221 个,位居宁波市前列,其中中国名牌2 个、中国名牌农产品1 个、中国驰名商标27 个、国家地理标志认证17 个,余姚榨菜、余姚杨梅分别获得省“最具影响力十强品牌”“最具历史价值十强品牌”荣誉。品牌农产品收入占余姚农业总收入的80%。余姚河姆渡农博会是唯一一个由县级城市举办的“国字号”农业博览会。三是筑牢安全底线。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追溯、标准和社会共治等“五大体系”,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三品一标”管理,总计制定了20 个农业地方标准、31 个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和20 个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其中国标1 个)。2017年余姚创建成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
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做实做好产业“建链、补链、延链、强链、融链”文章。一是拓展产业链条。已建成榨菜、茶叶、水产等3 条省级示范性全产业链。逐步构建延伸葡萄、杨梅、柿子、笋干、竹制品等产业链。二是拔高乡村颜值。加快“两山”转换,从美丽“村庄建设到逐步培育美丽经济。余姚拥有中国传统村落3 个,省级以上历史文化名村4 个、省级传统村落1 个,宁波市历史文化名村2 个。创建宁波市级及以上美丽乡村示范乡镇6 个、风景线6条、示范村17 个、合格村112 个,省级3A 级景区村庄18 个。三是深化农旅融合。大力引导“美丽乡村+美丽田园+美味农产品”新业态健康发展。已形成农业部推荐休闲农业路线3 条、特色农业精品线10 条,形成民宿“集聚区”5 个。2012年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19年前三季度,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43.4 万人次,营业收入5.98 亿元。
始终紧盯实现全体农民共同富裕的目标。一是强化要素保障。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共涉及农业产业扶持资金2533万元。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达到67 种,保费5963 万元,年保额达21.7 亿元。今年前11月,农信担保额度达7200余万元。累计选聘乡土专家38 名,年培训农村实用技能人才5000 人次以上。二是改革强村活村。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建设新型农村产权“超市”,并于2020年全面运行。新增“三资”实时动态监测系统,建立“三资”三色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三是促进农民增收。坚决打赢低收入农户增收攻坚战。出台《余姚市低收入农户产业帮扶和医疗帮扶实施办法》,实施精准帮扶。统一城乡低保标准,标准提高至每月846 元。2018年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92 元,同比增长8.9%,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至1.69∶1,其中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3840 元,同比增长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