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立军,柳 帅
(1.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芜湖241000;2.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00)
排尿障碍是脑卒中后的常见症状,其发生率国外为37%~58%[1],国内为24%以上[2]。现代医学认为,脑高级中枢和排尿中枢的联系破坏是导致排尿障碍的直接原因。脑卒中后发生排尿障碍的机制是大脑中枢控制排尿活动的神经传导路径受损,出现急迫性排尿、尿急、尿频、尿淋沥和排尿困难症状。西医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一般采用被动导尿、药物、膀胱区按压、热敷、电刺激等疗法,严重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但不良反应多,且泌尿系统感染多发。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疗效肯定,尚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现结合相关文献,将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排尿障碍的临床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中风后排尿障碍属中医“癃闭”范畴,表现为排尿困难,尿量明显减少,小便点滴而出,甚则闭塞不通。《素问·灵兰秘典论》载:“膀胱者……气化则能出矣。”表明膀胱气化不利,则可出现小便不通。本病病位在膀胱,病因为膀胱气化不利,气化失权,则致水道不通,与肺、脾、肾、三焦关系密切。
本病的病因病机在文献中也有记载。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提出“湿胜则濡泄,甚则水闭胕肿”;《诸病源
候论·小便不通候》指出“小便不通由膀胱与肾俱有热故也”;《灵枢·口问》云“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灵枢·五味》云“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张氏医通》提到“夫脾胃气滞,不能转输,加以痰饮食积,阻碍清道,大小便秘涩不快”;《素问·五常政大论》载“癃闭,邪伤肾也”;《灵枢·经脉》曰“肝足厥阴之脉……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呕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景岳全书》记载“或以败精,或以槁血,阻塞水道而不通也,若此者,本非无水之证,不过壅闭而然”。综上,本病病因可归纳为湿热蕴结、肺热气壅、脾气不升、肾元亏虚、肝郁气滞。现代中医理论认为,中风后并发排尿障碍的病机为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犯于脑,则脑窍不开,经络气血不通,导致膀胱气化不利,尿液无法正常排出。
2.1 体针 李虹霖等[3]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患者,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取穴,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太渊、孔最针刺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日均单次排尿量、残余尿量及生存质量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曹锐等[4]采用针刺疗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患者,调补督任组取穴百会、气海、关元、人中、内关,对照组取穴中极、膀胱俞、秩边、阴陵泉、三阴交。治疗后,调补督任组显著改善患者占46%,中度改善患者占40%,轻度改善患者占14%;对照组显著改善患者占43%,中度改善患者占40%,轻度改善患者占17%,表明调补督任组针刺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陈光等[5]将77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配合芒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通过2个疗程的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2.2 电针 方武阳等[6]将90例脑卒中后尿失禁患者分为电针联合隔盐灸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留置尿管方式治疗,电针联合隔盐灸组患者给予电针和隔盐灸治疗,经过2个疗程治疗后,电针和隔盐灸组尿失禁次数、尿失禁量表评分、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护理人员被叫次数均显著减少,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淑婕[7]将6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联合电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相同穴位针刺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0%。李晓艳等[8]采用四神聪、肾俞、会阳电针治疗中风后尿失禁,并与单纯针刺中极、气海、肾俞、膀胱俞、三阴交治疗进行对照,前者疗效明显优于后者。
2.3 头针加电针 杨玉霞等[9]将61例后中风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中频治疗仪治疗,治疗组采用头电针联合接经法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高于对照组的65.52%。王淑慧[10]采用电针配合头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尿潴留,选取四神聪、肾俞(双侧)、会阳(双侧),其中四神聪斜刺进针5~10 mm,采用平补平泻手法,10 min捻针1次,肾俞(双侧)、会阳(双侧)直刺20~25 mm,并连接电针仪,波型为疏波,频率为1 Hz。对照组取中极、关元、气海、三阴交(双侧)、足三里(双侧),中极、关元、气海直刺10~15 mm 不提插也不捻转;三阴交和足三里直刺10~20 mm,实施平补平泻手法,10 min间隔捻针1次,刺激量以患者耐受为宜。治疗后,治疗组痊愈率(43.33%)和总有效率(90.00%)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0.00%、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头针加体针 许姜敏[11]选取中风后尿潴留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接受头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取穴为额旁三线、脾俞、三焦俞、肾俞、膀胱俞,采用平补平泻法,留针40 min后将长度为2 cm 的艾条置于脾俞、三焦俞、肾俞、膀胱俞的针柄上,点燃艾条,使其自然燃烧完全、针凉后出针。对照组接受传统针刺疗法,取关元、膀胱俞、脾俞等穴位,其中关元、膀胱俞、脾俞、肾俞用补法,秩边用泻法,得气留针40 min后出针。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陶盟等[12]报道,常规方法配合头皮针加体针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2.5 针灸并用 穆迪嘉[13]将52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对照组给予脑血管疾病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治疗基础上辅以针刺联合艾灸治疗,1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对照组为76.92%。连早莲[14]采用多功能艾灸仪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有效率高于单纯针刺,且泌尿系统感染发生率低于单纯针刺。
2.6 针药并用 李晓燕[15]采用针灸加中药离子导入治疗45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针刺以八髎穴为主,得气后留针30 min;八髎穴同时采用回旋灸治疗,每次20 min,配合局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为95.6%。候乔宽等[16]采用针灸联合中风化气汤治疗中风后排尿困难50例,体针取关元、中极、双侧提托、双侧阴陵泉、双侧三阴交,头针取足运感区,头针与体针均在得气后留针30 min;灸法取关元、双侧肾俞、双侧足三里,每穴15 min;中药为中风化气汤辨证加减。14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治愈37例。
2.7 针灸联合功能训练 丁璇等[17]选取90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施以常规灸法,治疗组施以热敏灸加盆底肌训练,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7.7%。苗广宇等[18]治疗60例中风后小便失禁患者,发现中频电刺激配合盆底肌训练疗效优于单纯电针八髎穴加温针灸阴陵泉、肾俞。龚伟[19]将70例中风后排尿困难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盆底肌群锻炼治疗,治疗组采用头针针刺和盆底肌群锻炼结治疗。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功能及残余尿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9%,高于对照组的6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8 其他疗法 华雪君等[20]将94例中风后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常规选穴针刺,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卞永禄[21]将42 例中风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温针灸八髎穴配合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刘卫星等[22]研究发现,温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尿潴留,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P<0.05);治疗结束2周和1个月后两组患者尿潴留状况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
针灸疗法治疗中风后排尿困难效果良好,主要有体针、电针、头针加体针、头针加电针、针灸并用、针药并用、针灸加功能锻炼等手段。针灸取穴部位多集中在小腹部、腰骶部、头部等,对于针灸手法的研究较少。同时存在对排尿困难的临床机制研究不够深刻,没有统一的诊断标准和观察指标等问题。故下一步研究希望可以完善针灸疗法其他方面的研究,尽早建立统一的诊断标准和寻找有价值的观察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