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宗 祝 颂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省中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1)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TEAS)是基于中医经络理论,将传统针灸穴位与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相结合构成的新式物理疗法[1]。近年来,TEAS因安全无创、患者接受度高、潜在疗效有待挖掘等诸多优势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笔者通过检索近年来有关TEAS的文献,发现其在治疗肛肠疾病方面疗效显著,发展前景广阔,现将TEAS在肛肠疾病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随着人们对针灸学的了解深入,TEAS与时俱进地从传统针刺疗法基础上发展起来。中医学认为,TEAS的治疗关键为选穴,依据经络循行理论,通过皮肤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输入人体并刺激相关穴位,穴位受到电刺激后产生的信息由经络传入五脏,通过五脏调整经络中气血的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3]。现代医学认为,刺激穴位时可引起神经兴奋,激发动作电位,将刺激信号传入中枢神经系统,改变自主和中枢神经系统对机体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明显提高痛阈和耐痛阈,起到镇静和镇痛效果,还可增加受刺激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细胞因子的分泌,阻碍刺激部位神经向脊髓传导的异常放电,即通过调节神经系统达到治病的目的[4]。同时抑制心血管应激反应,刺激不同脑区生成特定的化学物质,发挥生理效应,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减轻机体应激反应,缓解炎症因子的释放,发挥自上而下的体液调节机制[5]。
2.1 术后镇痛 疼痛是肛肠疾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疼痛程度大多取决于手术位置和创伤的大小,对患者术后疼痛的处理是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的难题之一。肛门直肠解剖结构特殊,齿线以下的肛管组织由脊神经支配为主,神经丰富且对痛觉敏感,肛门括约肌的痉挛、肛门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排便刺激、局部炎症、排尿障碍等术后并发症均可引起疼痛,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6]。中医学将术后疼痛归属于“痛证”范畴,认为金刃创伤损害肛门局部皮肉和络脉、筋脉,导致气血运行受阻,经络阻滞,经气不畅,瘀而致痛[7]。临床中,术后多采用药物镇痛,轻者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药物成瘾等不良反应,严重者可造成呼吸抑制而危及生命。
近年来,有关研究发现,TEAS所产生的疼痛冲动可以激活内源性阿片系统,促使β-内啡肽、脑啡肽、强啡肽等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抑制伤害性传入神经兴奋、提高痛阈、改变下行抑制系统核团的活性,达到术后镇痛的目的[8]。何浪[9]发现TEAS选穴时穴位特异性的产生机制主要是与神经支配的节段相关,并指出2/100 Hz的交替疏密波是相对理想的刺激方式。洪霞等[10]将TEAS联合术后常规护理的观察组与单纯术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比较,使用直观模拟量表法(VAS)记录疼痛情况,发现观察组较对照组疼痛显著改善,而且前者疼痛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后者;该研究还指出会阳、承山、二白、孔最、长强等数穴合用,镇痛效果明显,可减少患者痛苦及止痛药的使用。林玉芳等[11]研究发现TEAS刺激上髎、次髎穴,内关、神门等穴能够有效增加人体镇痛物质的释放,减缓术中应激程度,实现手术进程中麻醉镇痛的临床效应。沈菲菲等[12]将11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为TEAS治疗组和口服泰勒宁治疗的对照组,治疗组取穴位承山、长强、足三里、中极刺激,结果显示治疗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TEAS镇痛效果显著,具有通络止痛、清利湿热、通腑理肠之功。有文献指出,刺激合谷可增加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镇痛物质(内啡肽)释放。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主调气,是全身镇痛要穴,对深层组织的镇痛效果比浅层好。一定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也能增加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而发挥镇痛功用,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由于肌肉痉挛产生的疼痛等,并使经络气血畅达,调节局部气血盛衰[13]。龚妍等[14]通过对白环俞穴行TEAS,发现刺激可传递至脊髓的相应节段,引起相应脑部反应,产生缓解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证明TEAS作为口服止痛药替代疗法,在缓解痔上黏膜环切术后疼痛方面易为患者所接受,且安全绿色,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2.2 减轻术后尿潴留 尿潴留是肛肠科术后常见症状之一,大多由于手术麻醉后神经功能尚未恢复引发,属于中医学“癃闭”范畴。《黄帝内经·素问》曰“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小便量少、点滴而下为“癃”,小便不通,难以排出为“闭”。其病机为术后气血瘀滞、三焦气化失职,以致水道阻塞,小便排出受阻。据统计,肛肠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高达52%[15]。留置尿管效果显著,但作为一种侵入性操作方式,常增加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负担,甚至引起膀胱功能障碍和尿路感染。汪毓敏等报道了选用TEAS治疗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试验,通过刺激双侧次髎、中髎、次髎,激发经气,提高穴位对机体的调整作用,兴奋膀胱逼尿肌,刺激骶神经,松弛盆底肌,抑制过强的保护性反射,启动排尿,加速膀胱排空,减少了患者的痛苦[16]。许倩等报道在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1 h选用TEAS,选取下腹部、腰骶部与中医改善膀胱气化密切相关之传统穴位:中极、关元、双侧八髎穴(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双侧肾俞、膀胱俞、会阳;可直接作用于膀胱局部,激动阴部神经及髂腹下和髂腹股沟神经,可预防和减少痔术后镇痛引发的尿潴留等不良反应,能有效保护膀胱功能,改善患者预后[17]。肖深等[18]发现TEAS可增强膀胱气化功能,温补下焦元气,益肾补气,固摄有权,通调膀胱功能的作用。因操作无创、简单、易学,患者私密性亦可得到较好保护,近年来投入使用后受到普遍欢迎。
2.3 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FC)是临床多发的肛肠疾病之一,其病发机制至今尚未阐明,主要特点为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与脾、胃、肝、肾等脏器有关[19],多由喜食肥甘厚味、劳逸不当、情志失和、年老体虚、津亏血虚等原因引起肠道传导功能失司所致。常见的有“脾约”“阳结”“阴结”等,最早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中的“大便难”“不便”等。FC在我国的发病率为3%~17%,并且呈不断上升趋势[20]。
临床多根据结肠动力异常将FC分为慢传输型便秘、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当前,FC临床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方向是减缓症状,恢复正常的肠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21]。据研究调查显示,刺激太溪、大钟、照海、太白、章门等穴位,可调理脾脏功能,达到补脾增液、行滞通便的效果[22]。段建华等[23]研究发现TEAS可通过胆碱能通路传导,增强肠壁内胆碱能的兴奋性,促进肠蠕动以加速粪便推进,缩短结肠通过时间,逐步形成自然排便反射,证明了TEAS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疗效显著。有研究者观察发现,对于出口梗阻型便秘,TEAS与普通针刺电针疗法效果无差异,可有效改善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肛门下坠感,并指出TEAS是一种操作简单,价格低廉,患者认可度高,适用于家庭治疗的有效方案[24]。
2.4 肠易激综合征(IBS) IBS系指腹痛或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延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无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患[25]。IBS属于中医学“腹痛”“泄泻”等范畴,病位在肠,涉及肝、脾、肾3脏,肝郁脾虚是病机关键,素体脾胃虚弱或久病伤脾,或因情志不遂、忧思恼怒、肝气犯脾,或肝失疏泄、水湿困脾,导致脾脏运化失司,病理产物阻滞而出现肠道功能紊乱。据研究调查显示,IBS发病机制主要与肠道动力和肠道平滑肌功能障碍、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轴机制、精神心理因素、消化道激素及全肠道感染、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或小肠细菌移位等多种因素有关[26]。TEAS是治疗IBS的新思路和方法,临床使用简单方便,其能提升患者机体脑内阿片肽水平,调节5-羟色胺紧张性,改善患者焦虑症状,从而缓解IBS患者临床症状。靳伟杰将99例IBS患者随机分成TEAS治疗组和模拟(假)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治疗的对照组,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愈显率和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另外,该研究发现经TEAS治疗后,患者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说明TEAS治疗IBS效果颇佳,并能明显地改善患者的焦虑症状,这为IBS提供了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27]。李志婷将100例IBS合并焦虑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TEAS刺激双侧足三里、内关穴合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的观察组,黛力新合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的治疗组,治疗4周后,两组均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及患者总体症状;且观察组积分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其疗效更好[28]。李红波发现TEAS配合音乐疗法对IBS患者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纯药物治疗[29]。
2.5 在其他疾病中的应用 除上述疾病外,TEAS治疗其他肛肠疾病也有报道,如促进胃肠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发生和预防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研究采用疏密波,频率为2/100 Hz的TEAS刺激开腹胃肠道手术患者的双侧合谷、内关、足三里和三阴交穴,发现其术后首次肠鸣音和首次排便出现时间明显缩短,可显著促进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可能是与TEAS提高术后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促使术后血浆饥饿素、胃动力素浓度提高有关[30]。倪剑武等将TEAS运用于预防老年患者POCD的发生,指出TAES通过增加歧化酶水平、抑制丙二醛聚集和减少中枢神经特异蛋白的释放,起到脑保护的功用,从而明显降低患者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这为临床上预防POCD的发生提示了一种新思路[31]。周燕等研究发现低频电刺激可改变组织内离子的分布,促进肌肉节律性收缩,加速局部血液回流至心脏,有效预防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2]。
从以上报道可以看出,TEAS在治疗肛肠疾病的研究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其广泛应用于肛肠术后镇痛、肛肠术后尿潴留、功能性便秘、IBS等疾病,治疗效果显著,尤适用于常规方法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疾病,为治疗肛肠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但笔者也从中发现不足之处,第一,TEAS在治疗肛肠疾病方面相关研究文献较少;第二,对于治疗时频率、穴位的选择没有统一的标准;第三,其虽具有经济实用、操作简便、依从性好等优势,但临床推广率较低。因此,应在将来的研究中逐步开展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探讨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以确保TEAS治疗的科学性与严谨性,并鼓励各大医院在临床中推广使用。